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原名蔡琰,字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诗人。
蔡文姬幼年时因父受诬获罪,全家充军,在外流浪12年。兴平二年(195),嫁给河东卫仲道,不久夫亡,无子女,寡居娘家。初平三年,天下大乱,琰被匈奴骑兵掳至南匈奴(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改嫁给匈奴左贤王,滞留胡地12年,生2子。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统一北方,怜蔡邕无后,便派人出使匈奴,以黄金千两、白璧一双、锦绢百匹赎回蔡琰。琰归汉后,再嫁同郡(陈留)屯田都尉董祀。之后,应曹操之命,忆写旧日所藏之书400余篇,“文无遗误”。
蔡琰一生坎坷,感时乱离,追怀悲愤,作《悲愤诗》108句,540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五言长诗。所著《胡笳十八拍》收入宋人朱熹所编《楚词后语》,为后世广为流传。
七律-蔡文姬
诗‖雅轩琴韵
狼烟漫卷入关城,大漠凄凄马啸声。
异域思乡怀故土,焦琴弹曲愁绪生。
饱经乱世身心瘁,苦度残年铁骨铮。
十八胡笳成绝拍,滿腔叹咏悲愤情。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