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乐-中国6G研发获重要突破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4月19日夜,新华网、财经网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获悉,近日,二院25所在北京完成国内首次太赫兹轨道角动量的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线在110GHz频段实现4种不同波束模态,通过4模态合成在10GHz的传输带宽上完成100Gbps无线实时传输,最大限度提升了带宽利用率,为我国6G通信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据悉中国这项6G技术频速是5G的20~100倍。并一举拿下13449项6G科技专利,美国6G科技专利为6926项。
无线回传技术是移动回传网络中连接基站与核心网设备的关键技术。随着通信速率需求的不断提升,移动通信频段被扩展至毫米波和更高的太赫兹频段,信号传输损耗大大增加,基站部署密度将成倍增长。在基站“高度致密化”的5G/6G通信时代,传统基于光纤的承载网传输将面临成本高、部署周期长、灵活性差等问题,无线回传技术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据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基站使用无线回传的比例将高达62%以上。
报道显示,太赫兹通信作为新型频谱技术,可提供更大传输带宽,满足更高速率的传输需求,逐渐成为6G通信关键技术之一。面向未来,6G通信峰值速率将达到1Tbps,需要在已有频谱资源下进一步提高利用率,实现更高的无线传输能力。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自2021年瞄准6G通信的热点需求,紧跟国际通信技术前沿,选择太赫兹轨道角动量通信作为全新突破方向,在太赫兹频段上实现多路信号复用传输,完成超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频谱利用率提升两倍以上。未来,该技术还可服务于10m-1km的近距离宽带传输领域,为探月、探火着陆器和巡航器之间的高速传输,航天飞行器内部的无缆总线传输等航天领域应用提供支撑,为我国深空探测、新型航天器研发提供信息保障能力。
据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与华为公司相关专家认为,中国6G科研成功,将有助于6G产业如下发展趋势:1)6G预计助力实现空、天、地、海一体化无缝覆盖,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有望提速;2)6G有望进一步采用更高速化、高频化和更大带宽的技术路线,其中超大规模MIMO和太赫兹通信等有望成为技术关键;3)低碳化是6G发展的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举中华全国之力,统筹攻关“卡脖子”科研,是中国国家利研制度的优势。尽管当前尚处6G技术早期研发阶段,随着中国6G科研与产业互动发展的深化,中国卫星互联网、高速无线传输、网络及数据中心节能等板块有望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特赋《平湖乐》为评为观。
空天尘海一门通。
六代新端重。
太赫兹频束波送。
带宽公。
高精科技窗纱捅。
中华才子,
砺心图报,
卡脖解围中。
一一2023年4月20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