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金声》读后浅议:彰显人格魅力,撰写诗的人生;抵御世故消弥晦暗氛围,诗与远方,让灵魂高贵……

人格魅力,草根写作
——《秀色金声》读后浅议
作者:虞永新
祝贺桂汉标老师第二十一本个人集《秀色金声》出版,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作家、老共产党员,这是一种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的具体表现,是真正立足在广大文学作者并起到标杆影响的力量,是粤北文坛的一棵长青树。
《秀色金声》里的作品我们是早已在桂老师的个人公众号“诗的红三角”阅读过的,现在结集出版,我们可以更系统更清晰地从中窥见老师日常生活与写作的角度,也从而更深一步了解老师一贯坚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的观点。通读集中作品,《纪念章》《慷慨之歌》《共享》《赏乐昌花鼓戏》《我们是百分之八幸运者》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之所见有感而发,甚至连高考作文都有关注,说明老师经常关心时局,把脉时代潮流;老师对一些违背社会基本准则的现象与行为总是严厉批判,对弘扬民主精神和文化的举措就大力宣扬,是一个有担当的作家与诗人。
现在,我们读桂汉标老师的作品,可以说关注文章的内容已经远远高于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了。已经认可了他的人格魅力再去读他的作品,平实朴素的写作、淳厚率真的诗风,我们只需在其中发现他的闪光点,掇拾字里行间的正能量就是一种收获。也就是说,抛开写作手法,读了老师的这本《秀色金声》,我有以下三方面较深的感触:

彰显人格魅力,撰写诗的人生
照亮自己也照亮众人,是我对老师一贯的评价。他是一个非常有能量的人,每一个靠近他的人,都会被他充沛的能量磁场影响,五月诗社成立四十一年了,这四十多年里,桂汉标老师以自己正直的人生和无私的奉献,影响并感动了无数文学作者。首先,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我申请入党20多年才入了党,50岁才入的党,我入了党没有升官也没有发财,我纯粹是因为信仰加入共产党,所以我特别坚定。”这种坚定从他的作品《单程票》《纪念章》《初心》中,从他激越澎湃的诗句中喷发而出:
终于领取了这张船票,
义无反顾登上远航之旅……
(《单程船票》)
同一旗帜下,心心相印;
你的纪念章偑带胸前,
也把我的心熠熠輝映。
(《纪念章》)
《初心》
是眸子清纯透亮,
血泊浩气震憾霄壤;
不仅纪念立荣勋,
家国道义正昭彰。
欢腾中冷静打量,
神圣使命可还依然?
树根勾联争阳光,
小草挣扎弯腰杆……
想起共产党宣言,
血脉中有号角轰响:
变局中初衷不变。
沧桑诉说永远向往!
桂老师曾说:“我此生平庸不堪大用,但一直坚持年轻时候的选择,‘人生化诗和诗化人生’,一生做一件事,从不动摇变易”。“一个人一生能够认认真真地干好一件事,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取得一点成绩,那么这辈子我就觉得比较值了。”近年桂老师也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满日青山夕照明’的时候,心力在减退。但只要一息尚存,我依然乐于将这‘一件事’继续做下去的。”
是啊,“血脉中有号角轰响/变局中初衷不变/沧桑诉说永远向往!”这就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觉悟,用自身的力量传播正能量,用闪光的精神激励更多的人一起前行。
老师把自己比喻成一座桥,说自己原本就是一个草根作者,开始写一些作品,受过许多老一辈的作家指点和帮助。也受韦丘为代表的老一辈的影响,希望在老一辈和年轻人之间做中间的一座桥,沟通一下他们。从1982年5月开始,桂汉标在为“五月诗社”聚人才、出作品、育新人倾尽全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积极投身“霍英东基金会”和“铭源基金”在红三角老区实施的“文教扶贫”善举,具体负责四十多项希望工程的捐建,长年奔波在乡间村道,尽心尽责。他的身上,不仅有诗人的特质,也有文学义工的标记。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我就是其中一员,做义工跟着跑红三角的奖教奖学,诗歌进入校园作辅导员去给学生讲课,文学夏令营作辅导老师,编辑《五月诗笺》、校对稿件、给各地的诗友寄发信件等等,在老师的带动下,很多人一起、一个团体一起做这种为传播文学而不计报酬的事情难能可贵的,是文学义工,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成为了五月诗社独有的现象,在大多五月诗社的老社员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闪光点。

坚持草根写作,扶持文学青年
桂汉标老师始终坚持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认为:诗应是普罗大众真正的心声,应是为草根而作的充满正能量的呼吸与呼叫。遵循的是“忠实于生活,忠实于个人感受”和真善美的原则,说真话抒真情;艺术风格上讲求宽容,走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路径,主张诗应该让人感动,让人有所共鸣和教益。
曾经在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批评五月诗社的写作“老土”“落后”,他不为所动,鼓励大家坚持脚踏实地朴实写作,他说:“我们的诗也许不‘高级’,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时代的回声、心灵的倾诉、草根的呼吸。可以说,从这些作品中,人们可以触摸到粤北、红三角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脉搏,可以听到二三十年来中华儿女奋发前行的脚步声,可以感受社会底层草根们的酸甜苦辣,可以欣赏到如火如风的青春激情,至真至诚的乡情亲情和美丽多姿悸动心弦的爱情……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多元化的探索,我们尊重每一个歌者出于真诚的每一种腔调。但主导的倾向是鲜明的,就是时代性、民族性、心灵性,力求让诗走进更多普通人的心灵,不孤芳自赏故作高雅,也不跟风媚俗降格以求。”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多年过去了,五月诗社坚持以自己本有的风格写作,引导传承与发展的理念,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受益,让更多的人加入了文学的行列,以笔撰写新的诗篇与崭新的人生。
特别要提的是,五月诗社是自发的写作团体,搞创作搞活动没有经费来源,有些活动的费用也要AA制处理,老师对一些有困难的会员是特别关心的,能免则免,不能免就私下里掏腰包代垫。
另外,桂老师对文学新秀特别有耐心,他可以清晰地记住每一个加他微信的新文友,他可以在许多场合里发现文学的苗子,鼓励他们努力写作的同时对他们作品不吝指导,还在公众号推送他们的作品,介绍推荐发表的平台,在他的指导、鼓励、推送下,无数的诗人、文学爱好者成长起来了,老诗人、老作者、新诗人、新文学爱好者及其亲朋好友都对他心生敬意,尊敬地叫他:桂老师,他是我们共同的老师!

铁汉的柔情,倾心的诉说
从诗集第三辑《大顺之年》和第四辑《工地歌谣》的编排就可以有一种视觉冲击,特别是近年,桂老师的写作明显更有温情了,关注点与视角也更随性,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更宽容,以前他批评我们的时候是尖着声音恨铁不成钢的,现在却是平声静气更理性了。读他近期的作品,有一种恬然自乐,豁然开朗之感觉,随性却充满哲思,例如:
几十年如一日 依然夫子,
听得八层之上风卷云驰;
不是哨音 胜似催征号角,
五月人可闻声而迈开步子……
(《夫子·哨子》)
是世界的哲学与诗,
正如酒由粮与水酿成。
实实在在不现于形,
无中生有,有又升华。
(《精神是什么》)
我属牛,牛 的秉性可有没有——
开荒牛,艰难开拓何俱之有;
孺子牛,心怀众生私已退后;
老黄牛,默默奉献担当坚守……
(《三牛精神》)

在第三辑的“大顺之境”中,老师着重把为儿孙们写的诗和校园文学活动作品放在一起,体现了老师对下一辈的殷殷期待,并为他们的成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据悉《大家齐禁毒》《三只鸭子贺年来》《玉兔捣药送瘟灾》等作品就是老师特意为孙子洲洲他们参加公众表演写的,并反复彩排亲自指导。“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大诗人叶文福说:“桂汉标写了一辈子诗,最好的作品就是五月诗社。” 老师的诗《例会》就完整地诠释了五月诗社现象,隔周一次的例会五月诗社已经坚持了40多年,这是难以想象的,是五月诗人坚持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明。重读一次桂老师的《例会》,更坚信我们的例会也会一直继续开下去,五月精神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例会》
这是一千零一夜吗?
没有芝麻开门,不为
找寻奇珍异宝,也未
统计风雨不改已多少回。
当年,春夏之交那一夜,
十几颗心虔诚约下例会:
隔周一次,地点常换,
不换的是热情与梦寐!
情怀激荡赶上觉醒时代,
逐潮追浪要敞开心肺;
没有拉山头竖大旗欲望,
只愿聚光发热青春无悔。
不仅坐而论道读写说绘,
常悟时势方才心气不馁;
源来远近向往可都一处?
步武快慢尽可各美其美。
人生短暂伴随季侯轮回,
心态淡泊不随春风沉醉;
抵御世故消弥晦暗氛围,
诗与远方,让灵魂高贵……
来吧,从低处角落中来,
哪怕岁月沧桑鬓发已衰,
诗的小屋正面向大变局,
我们点赞与未来的约会!
(2023年3月31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