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清明节过去有些时日了,却还是让人掀起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追溯和怀念,升华出心灵的惆怅和感叹。思亲念朋几多愁,阴阳相隔几多忧,过去现在几多情,这林林总总的复杂情思,让我们明白些什么?又能感悟些什么呢?
关于清明节有许多传说。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在老柳树下去世后,衣襟上留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的诗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介子推用真情、善良、大美换来的具有庄重仪式感的节日。
天籁纸鸢在《犹记斐然》里说:“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 而现实呢,一些人在金钱、利益、地位、名誉、美貌等面前,为了蝇头小利寸步不让,互不放弃,以致上演了兄弟反目、妻离子散、姐妹相害、友情破裂等事例,举不胜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一首《东栏梨花》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的无限感叹。与其在利益的驱使下,绞尽脑汁,争得头破血流,过一辈子的烦恼生活,倒不如清贫一点,简单一些,快乐一生,更有价值。
一部《红楼梦》,一曲《好了歌》,回想清明时节的一幕幕情形,无异于给我们注入一针清醒剂,让我们看破这红尘烦事、悲喜生死的世间梦幻,真正慨叹人生苦短,悟省出寻常人生的真谛。
《抱朴子》曰:“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其实,革面尚易,洗心尤难。常洗心常清,常洗心向善,常洗心才净,长洗心能明。清明洗心,正是一剂良方。洗心明理,历久弥新,人则清明。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伯虎一阙《桃花庵歌》也印证了清明的旷达意趣。能这样宠辱不惊,闲看花开花落,着去留随意,任云卷云舒的境界,不也恰合清明之意韵么。
人是感情动物,不是造钱工具。有钱没情感的人生是寡淡的人生;没钱只讲情感则是无从谈起的人生。我们要在利与情之间把握好人生的尺度,在得与失之间权衡利弊,脚踩大地,放眼星空,才会使人生更充实、更有意义。
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故事。遇见清明,当怀一颗虔诚的心,向故人致奠敬礼;铲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栽一棵新苗,启一番哲思。走一趟墓地,洗一次心灵。你是否从不舍,哀怨,惆怅中收获出些许的人生觉悟?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让“清明”在各自心中清明,让清明之风吹拂人心,使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成为一种习惯。
2023年3月29日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