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故事:永德的䄻黍
作者:孙清宪
在山西临猗县的孙吉一带,一说“永德的䄻黍”,大家都明白,那是说一个人突然变得阔气了,要么是穿了件光鲜的衣服,要么是换了个新发型,要么是戴了副眼镜,“哈哈,这是永德的䄻黍——阔了么”,言语间有羡慕,更多的是调侃。究起这话的来历,那是有故事的。
䄻黍,就是高粱。记得当年孙吉人种高粱很普遍,高粱的品种很多,有甜高粱,有专门缚笤帚的高粱,还有矮子高粱,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种叫“三尺三”的矮高粱,个小省肥力,穗大产量高。
再说永德,他认为自己个是能人,心眼多,农家日常修修补补的没有挡手的活。那年,他也种了一片高粱,家里还养了两只羊。农家养羊很简单,拴在院子里,听见“咩咩”叫时扔些青草,给些水喝就够了。不过,天天割青草,还是挺辛苦的。
一天,永德看见自家地里的高粱长势很好,叶子绿油油的,心想:这么好的高粱叶,长在地里可惜了。咱收获的是高粱穗子,叶子长着没用,不如做了羊饲料,就不用天天割草了。
说干就干,他每天回家,就带回一捆高粱叶,鲜嫩的叶子很受羊的欢迎。
过了一段时间,永德发现自己的高粱无精打采的,没有了叶子的高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得不到养分,自然就慢慢枯萎了,他可不懂这些,还以为自己聪明呢,谁知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他向经验的老农咨询,老农一看忙问:“䄻黍叶子呢?”永德答到:“阔了!”
人们把修剪树木的动作叫“阔”,抑或是“廓”“剥”,于是就流传下来“永德的䄻黍——阔了”的歇后语。
对于永德的盲目蛮干,大家觉得惋惜,而对他的自鸣得意,就有些嘲讽了,这个歇后语是提醒人们按规律办事,放眼长远,不能因小失大。而“阔了”,早已摆脱了剥高粱皮的原意,引申为阔气的意思了。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