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棣南池刘氏家史连载
忆世谊苏䎖题赠,慕前贤高公撰联
文/刘长明
原文联:
身甘沦隐贫而乐;
面切时艰欢亦愁。
此一联赠泰徵公也 年孙苏题
注析:该联收录于《无棣刘氏族谱》卷一。经联系沾化苏氏后人苏新河老师,查阅《苏氏族谱》及《山东通志•乡试登科录》,沾化县苏家园村苏梦龙(苏毓眉之父,五世),字雨石,与刘三顾(十世)同为万历己酉(1609年)科举人,同榜中举、同朝为官、又是同乡,情谊非同一般。苏毓眉(六世),字遵山,号竹浦。清顺治甲午(1654年)举人,任曹州(今菏泽)学正。能诗歌,善丹青山水,有右丞云林之风。著有《牡丹谱》《竹啸居诗》、《乞斋草》等。苏毓眉与刘汝鲁(刘三顾之子,十一世)为年世兄弟,家谱中收录苏毓眉康熙初年在曹州学正任上寄给刘汝鲁的《六十年来敦世好》律诗一首(现存)及画作(已佚)。而苏为苏毓眉之子(七世),与武进士刘縯(十二世)同辈,相对于刘三顾来说,自称为“年孙”。《苏氏族谱》记载:苏䎖 ,毓眉长子,字九子,号涤源,廪生。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丙子)十二月初五日,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闰七月二十七日,年六十四岁。性情磊落,学问渊博,诗文俱佳,尤其擅长作诗。爱好交游,所到之处,必与当地名士唱和。己酉(1669康熙八年)乡试,阅卷后已被推荐入取,但却因只顾及争取魁元之事,开榜时竟将苏遗漏。此后,终身再无机遇,令士林惋惜。苏的儿子行礼、行祜,皆儒林秀士。

原文联:
韦氏家声旧;
(原注:韦、刘,原一姓也)
辟疆池馆新。
(原注:汉昭帝二年以刘辟疆、刘长乐为光禄大夫)
邑人高雪竹题
注析:该联收录于《无棣刘氏族谱》卷一。写作时间不会晚于1622年(天启二年壬戌)。上联写刘氏源流,详见姓氏源流专著;下联写汉皇血统,同时代指南池新辟,称贺之意。
康熙《海丰县志》卷七•选举志•明举人•高毓秀:万历年,癸卯(1603万历三十一年)科。主簿登之子,号雪竹,以《易经》中顺天乡试第十六名,任河南沈丘县知县,授文林郎,祀乡贤,有传。卷十•人物列传•宦达•沈丘令高毓秀:公讳毓秀,字雪竹,上世高仁起家,元镇江路总管,数传后,竟以资雄,及公父乃渐落。公父讳登,以文学入国,即佐政博野,慷慨风流,标举一世。公十七失怙,兢兢奉慈训勿替,每伺意以逢其欢。二十游庠,又四年食饩,又十年应选,又十年举北畿,易三房第一。人素嗜古,厌举子业,久乃悟曰:“操觚诸体,可以识力驱策,独此声色、臭味一些搀入不得,非先天英敏,灵气嘘成,则包罗万有,一字不留者能之。”尝论:“作人如作文,瑕瑜不相掩,文有数行齐整处,数行不齐整处,俱见天机,若一一涂盖停匀,恐都无是处。”性耿介,不容人,过乃虚怀乐善,不设城府,训子则谈谕酬对,无不引之绳矩,处宗戚,病者医、贫者恤,不类者轨,若于训,若割宅隅以俾邻,饵活僵于途者,为同年友,实德立后,经理王宁津之丧奠,助滇孝廉之旅殡。尤其大者,其宰沈丘也,饬蛊起废,如门摊及窭人邮马累,厮役、里甲之侵蠹,胥徒之包填,砦岩革以惩奖,孝旌贞、擒窃盗,创巨憝、戒健讼,给牛种以劝耕,悬赏罚以种植。邑六十年乏科第,公勤课诸生,李如霖以辛酉(1621天启元年)隽,时有“破天荒”之谣,定审编例,上大夫颁之通省为式。壬戌(1622)入觐,乞休,未逾年,卒。
公久厌烦嚣,终身典坟(三坟五典,指各种古书)为命,桑竹木水石,一若其引年(延年)服饵之资,尤爱竹,谓南郊于马谷山下,可数椽千竿,以老而志未逮也。著有《东斋日录》《山居漫课》《雪竹诗论》及《选芟诸子》等书。没后十年,崇祀于乡。次子知彰,辛未(1631崇祯四年)进士,嫡曾孙艮英今癸卯(1663康熙二年)乡荐,公姓蕃衍,多为通儒。
——行状葺略
2023年4月15日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