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建华,喜堂中国集团/吉林省婚博文化产业示范园管委会总裁/主任;山东区域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理事;吉林省文化企业商会会展及博览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电影学院教学成果(北方)实验基地主任;亚洲区域文化发展与战略研究中心儒学与喜文化研究部部长;蒙古国际青年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常务理事;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
江城子·客家土楼吟
作者/吴建华
土楼建筑,是中国闽粤赣一带客家人建造的。1000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从中原的黄河流域迁移到南方的偏僻山区以及南洋海外。为了预防那些野兽和盗匪及当地人的侵拢,他们建筑了这种可以集中居住的、并且易于防御的城堡式的土楼建筑。
客家土楼,现仅存2812座。以永安、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为代表,共46座土楼群组成。土楼最早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工艺。形成了厝、围屋、楼的房屋住建内涵。构建了耕读、繁衍、传家的大家庭、小社会,成为有血有肉、有生机、独特的土楼文化!
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世界建筑的瑰宝”。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
千年传世客家人,
土楼居,厝围屋。
游牧四方,
僻野各睦族。
远迹遁身栖止境,
遗唐宋,自耕读。
百转岁月话沧桑,
韵犹存,慕归璞。
筑史奇葩,
华夏慧神庐。
黄土屯家成社会,
名中外,耀宗谱。
2023年4月18日于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