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雪荣

罗勇先生
年过50的罗勇先生,承包建筑工程近30年没有挣多少钱,有人说他手里有钱而不外露,有人如此判定他。但是我认为他无论有多少钱,或有钱无钱,不是衡量人生的标准。读懂一个人像学习一样,要理解其深度和高度,“三观”也很重要,免不了系统化的深刻洞察力。
罗先生1968年生于崆峒区大秦回族乡梁西村一个自然村罗弯,毕业于原平凉市第二回民中学。他的学生时代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家住一两眼窑洞,土墙一圈便是一户人家。原野上除了荒凉就是干涸,他总想着黄土如何有青山,院落村景生新韵,做一位园林大师,能使田园风光,做一名建筑工程大师,能使山村家家户户整齐。今天当他谈到少年的梦想,难以实现而惭愧。独木不成林,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不是梦乡里的情景,一个人的雄心壮志改变不了现实。但美好的思想和精神是人生的范本。他业余时间,自修建筑工程技术,青年时代就学得一手泥瓦匠。二千年前后,他开始承包修建民宅,有些人房屋修成后,当时没有钱给,他给下苦人付不清款,左右为难,他给别人要钱,以善为本,别人给他要钱,就是冷嘲热讽,工程承包的不少,钱一时不能到位,于是经常有人来他家要钱,侮辱谩骂,没有钱给,他臭名远扬。再优秀的人没钱就身败名裂,他忍辱沉默,信心,与决心不让他止步,时间会证明庐山真相。
后来,他承包较大的工程,学校、医院他能轻松拿下。好多的施工单位按时给不上钱,他便贷款也要付清下苦人的工钱。
2003年他给北塬修了一所学校——东风小学(化名),十年多的时间零零碎碎给他把钱付清,当有些人理解他的处境后,相信他并愿意跟他干活。

2002年阳树小学工程典礼上时任大秦回族乡党委书记郑巍给罗勇(右)披红
他先后在陇东地区承包修建学校10多所,各类工程20余处。经专业部门鉴定,属优质工程,没有豆腐渣。为什么呢?他做砖墙无论多高,从底层到顶层要求一条水平线,沙子必须干净不能有土,水泥标号一定要精准,质量要可靠,沙子与水泥的比例一定要标准化,钢筋必须是真品,他所有建材按照建筑科学规划施工。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只要给下苦人按国家法定标准付够钱,自己因工程质量原则性一强,费的工多,耗的钱多,赚钱的几率不高。他曾有几处工程赔本,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他信心不变,但愿工程是杰作而留下著作。
真诚是做人的砝码,工程质量在时间过渡中才有说服力,因为时间让有些事物沉淀,也是某些事物浮出,人和事物的优劣在时间的定格中。文化成本也至关重要,世界上许多远古时代的建筑都潜藏着学问的深度,代表着一种文化的高度,标志着文明的强度。 
罗先生摄于陕西永寿高速公路服务区
罗先生只要有外差,他颇爱欣赏建筑物,从庙宇走向道观,从阿拉伯建筑研究到基督教建筑,厚重的文化元素使他在施工上处处留心,做人时时要以学为先,以真诚为贵。
三十多年来,他通过实践再学习,学习了再实践,对罗马式、格特式、拜占庭式建筑,能自然、熟练地设计施工。 
罗先生近照
罗先生从承包工程以来,给好多学校捐款一千两千,在本世纪初的贫困家乡不是小数目。捐助的学校较多,平凉市第二回民中学,大秦中心小学,阳树小学等学校有他的爱心,无论朋友同学谁有难处恳求,他全心全意的帮助,谁求他借钱,只要方便,他马上给你能解决问题,有特殊困难,他向亲戚朋友求借而帮助他人。2019年梁东村马兴合(化名)和他仅是认识,跟他干过一次活的关系。晚上来他家借五千元。他手头现金只有一千多元。于是拨通朋友电话告诉了情况,朋友如数转发,他很快换成现金,把钱借给马兴合,三年多才还了钱。
古今中外,有人为名利而活,有人为事业而活,有人为真善美而活,有人为了人生的格局而活。罗先生不是富豪,他为建筑上的学问一路走来,只有他的建筑艺术和人生趋向会告诉你,他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简介:兰雪荣,女,回族。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新闻学一班学生,她学习新闻专业,也爱好文学艺术。
编辑:刘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