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隋堤烟柳”出自晚清永城人吕永辉的《太丘八景》之中。605年,隋炀帝开掘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沿渠筑堤种柳,后成为隋堤。清统志记载:河南之商丘、夏邑、永城,汴河故道,有隋堤。当年隋堤上面盛植杨柳,叠翠成行,风吹柳絮,腾起似烟。每当清晨,登堤遥望,但见晓雾蒙蒙,柳树被笼罩在淡淡烟雾之中,苍翠欲滴,景致格外妩媚,是一幅绝妙的柳色迷离的风景画。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下“西至黄河东至淮,柳色如烟絮如雪”的佳句。开挖大运河,使得千百万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数民夫死于挖河工地,劳动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唐代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千百年来汴河路的变迁,一直在提醒着后人不要重蹈隋炀帝的覆辙,可惜,隋堤亡国树尚在,后人不暇哀后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