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想写写我们58团3营10连的故事。因为我的初中同学,同年同月进工厂学徒时的师兄弟,当兵后又同为一个团战友的宋富成就在这个连当班长。我们当兵时相互间没有通讯工具,当了四年兵我与富成就见过两次面,但我一直在心中牵挂着他。我知道他们营总是在我们团驻防区的侧翼,战争环境较我们4营更恶劣,更残酷。在安沛时,他们驻扎地靠近安沛保和車站,敌机的轰炸,骚扰不时发生,这才出现了我在《记1966年5月31日发生在安沛的对空战斗》一节中写到的他们营打下美军F一105战斗轰炸机,活捉美军王牌飞行员甘諾德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转场萊州后,3营负责修通12号战略公路萊州市东侧的一段路面,较我们4营承接莱州悬索桥基础工程來讲,他们的工程量不是很大。
1967年的10月1日我团除战斗值班人员外,一律放假休息。我的师兄弟,战友宋富成提着一包点心乐呵呵地过江来我们15连驻地看我。他本来就面颊削瘦,加上终日拼命地劳作,脸上的颧骨更是支的高高的。但看他身上,双臂肌肉鼓鼓的,腹肌一块一块的轮廓分明,显得特有力气,特健康。见面后,我们天南海北地聊着,心里充滿久别重逢的喜悦。待要分手时,他突然眉头紧锁,语调低沉地嘱咐我说:“俊玉,战斗、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安全,懂得保护自己,要机灵些。”,接着他向我讲述了他们连3排9班刚刚发生过的一起事故。
1967年9月22日,越南亚热带气侯的雨季即将过去,旱季即将來临。那天下午,天气晴和,艳阳高照。10连的修路工程进展很快,路面整修己經完工,路边坡个别地方再稍加修整,即可交付越方使用了。那天9班副班长苏州兵朱阿乐正在低着头修整着路边坡,谁知危險突然袭來。不知何故一块碗口大的石块突然从他施工上方的山上飞滚下來,不偏不倚正中他的头顶,他“哎哟”一声倒在路边。战友们闻声赶紧跑了过來,只见朱阿乐被石块砸中的头顶颅骨塌陷,一股股殷红的鲜血从他的头顶突突地冒了出來。战友们见状赶紧撕破急救包,取出三角巾给他包扎头部,并立即截了辆汽车,七手八脚地把他抬上车护送到不远处的138野战医院。医院见状,当即组织多名外科,颅脑科医生紧急抢救,但遗憾的是阿乐战友伤势过重,医生们回天无力,末能挽救他的生命。阿乐去世后,10连长胡双喜、指导员唐方金派3排的几名战友到医院与他告别,并就地将他安葬在138医院所在山沟内北侧的山坡上。可惜啊!谁能料到一块飞石竟会夺走年仅24岁的朱阿乐副班长的生命!
宋富成战友与我在萊州见面后不久,3营即奉命转场至越西北方边境的奠边府。奠边府位于12号战略公路西端,再往西三,五公里就是当年越战时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边境开通的令美国人头痛不已,震惊世界的“胡志明小道”,越方管这条通道叫“中央走廊”。越战期间,美方为破坏这一南北越共产党人之间的物资补给线,动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手段,他们在这一地区空投特种部队,向美军基地指示轰炸目标。他们在这一交通线上埋设地雷,设置人迹嗅探器,声音传感器,随时要将通行的人、车致于死地。他们大量喷洒落叶剂,毁灭丛林植被,并动用B一52型战略轰炸机,以30秒投出100多枚750磅炸弹的狂轰滥炸,阻碍中越军队最终战胜美帝国主义的胜利进程。而我们团的3营就战斗在“胡志明小道”的起点,战争惨烈,火光、血光随处可见。
转场奠边府后,10连3排9班的战友们很长时间都沉浸在痛失朱阿乐副班长的悲痛中,大家决心继承烈士遗志,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敢拼、敢上的硬骨头精神保证12号战略公路的畅通无阻。敌机天天炸,他们就天天修,他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筑起又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他们小病不吭声,大病咬牙扛,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慰朱阿乐班长的英灵。
9班战士冯志国河北省晋州总十庄镇官庄村人。他就是一位重病不下火线的坚强战士。原来他身体尚好,入越后特别是转场奠边府后,因连续战斗,难得休整,繁重的体力劳作,拖垮了他的身体。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平时咬牙扛着,实在扛不住了,不得不在连领导的督促下于1968年的4月初到138野战医院住院治疗。住院后,他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心在奠边府危险繁忙的抢修工地上,他很难静下心來,安心治疗。住院十多天后,他病情刚有好转,就吵闹着要返回连队。野战医院的医生们拗不过他,只好给他开了出院证明,让他带药回连,并叮嘱他一有不适,就赶紧再來住院。4月21日早晨,他拿上出院证明兴冲沖地搭载我团汽车连的便车返回了奠边府。一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战友身边,他兴奋异常,说起话來滔滔不绝。他告诉战友们,自己多么盼望着与战友们一起出工,去抢修那又被炸断的运输线。当晚,他忽觉得胸闷异常,手臂抬起无力,战友们都劝他早些休息,实在不行转天早上赶紧再回医院治疗。当夜一夜无事,但当22日黎明到来,10连的起床号吹响,战友们一骨碌儿翻身起床忙着洗嗽时,发现志国战友沒有动静。有位战友一边叫着志国,一边伸手去推他,啊!怎么志国战友身体冰凉,僵硬地躺着一动不动呢?战友们又伸手在他口鼻间一摸,坏了!志国战友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停止了呼吸。9班战友们炸营了,他们大呼小叫地哭喊着冯志国战友的名子,但志国没有回声,他再也不能睁开眼,再也没有醒过來。他匆匆忙忙地赶回了连队,赶回了9班,与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见上一面,又在他熟悉的大通铺上睡了一觉,他走了!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3营10连3排9班的故事,这个班在1967年9月22日至1968年4月22日短短的7个月间痛失两名战友。两位同班战友牺牲后,他们被分别安葬在越南的两座烈士陵园,他们的英灵隔空守望,相互照应着长眠在越北的大山中。
朱阿乐烈士葬越南孟莱烈士陵园左区2排3号 ▲
冯志国烈士葬越南奠边府烈士陵园左区3排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