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筝》
作者:永 昶
朗诵:阿红
对玩风筝我已时过境迁,但因风筝在引线约束和引导下,能在自己理想的蓝天中更高更稳地飞翔,最终能平稳着陆的启迪和哲理,我依旧喜欢看小朋友们放飞在天空翱翔的风筝。
古人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说明放风筝要靠风力。有天下午,广场上来了一位小朋友,拿着一架蜈蚣风筝,他一手持引线盘,一手举着风筝,逆风向前一边奔跑,一边不停地一张一驰地收放引线,他跑了约十多米远,风筝已经飘起来了,红身段黑节环的蜈蚣,拖着它长长的身躯,在小朋友娴熟的操控下渐渐的攀升,飞过六层楼顶。
约有半个多小时,这架“蜈蚣”隐隐约约在半空蠕动。小朋友见我一直看他放风筝,显得有些自豪,我便借此和他开始聊天。这时,离他不远处一个小女孩儿歇斯底里地哭喊着:“我的风筝, 妈妈,我的风筝……”只见她的风筝飘飘荡荡,顺风向远方翻飞而去。我问小朋友:“你的风筝也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肯定地回答:“不会,我每次收风筝时, 爸爸或者妈妈在一旁认真检查,并用两手指捋着引线,发现哪儿不保险,就会及时处理好。”
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他觉得自己的玩技很出色,显得特别开心。

风筝,在我的童年印象中没有这个概念。我亲眼见风筝是80年代年春,那时我上初三,来固原南河滩市场里见一个小朋友手里牵着一根细细长长的线,那和现在的风筝高度相比,真可谓是小儿科。我顺小朋友翘首仰望高空的方向看去,一个红黑相间的三角形飞体,拖着两条长长的红布带,在空中悠闲自在地蠕动着。主人说:这架风筝是从西安一块五角钱捎来的。我当时特感新鲜、好奇。
近几年,固原人民广场旁有一处摊位上,老鹰、蝴蝶、猫头鹰等形状各异的风筝琳琅满目,让清明前后山城的大小广场,都能看到风筝频频翱翔的情景,给春天带来了希望和活力,自然促进了固原风筝文化的发展。
这次,我看着半空的“蜈蚣”,心想着,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一架风筝吗?
自从我们“哇哇”坠地,父母夜以继日地操心;步履蹒跚时,父母维前跟后,教会我们独自行走,用尽全身心血让我们学知识,学做人,学处事,力尽所能地让我们像风筝一样一点一点向上飞,用他们的智慧和经历作为我们成长的引线,驰张有度地给我们传授生活技巧,用接触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和自己成长的思维作引线来约束指导自己掌握平衡点和目标、方向。当我们飞得更高更稳时,父母一天天变老,他们言传身教的那条引线转换成我们无限的思维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开启驾驭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

当“我欲乘风归去”时,要懂得珍惜,懂得自重,懂得知足,更要懂得“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要学会时时刻刻自测自检,才能在那条引线的指导下平稳着陆。如果自以为是,不加以约束自己,乘风狂飞,就会拉断引线,随风飘荡,失去自我,失去目标和方向,轻浮一阵子后会落得身败名裂。
常言道:“娃娃怕的没人管,大人最怕由自个。”这种有了成绩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目无法纪,刚愎自用,拉帮结派,开始飘飘然,导致悲剧发生的事例比比皆是。
放风筝其实是人生最有说服力的哲理。我们这架人生风筝,不论飞得高低,都要养成自修勤检的习惯,不能让引线打了折皱,在自己飘飘然时失去约束和控制力。
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