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秀色金声》随想:年逾古稀依旧胸怀国之大者。“铁锤镰刀是唯一图腾。”以一颗赤子之心,观照世纪变局,抒发家国情怀……

胸中生秀色
笔底振金声
——读《秀色金声》随想
作者:杨振林

年逾古稀的桂汉标,依旧胸怀国之大者。正如他《纪念章》所吟:“先辈早传我红色基因/铁锤镰刀是唯一图腾。”他以一颗赤子之心,观照世纪变局,抒发家国情怀。一组《短语析谱系》,以其诗人、歌者的思维,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蘑菇云从我们汗血中腾空而起”(《西迁精神》)
“碧血赤焰燃遍陕甘宁道道沟岭”(《照金精神》)
“数十年几代人汗育百里林海”(《塞罕坝精神》)
“沙包上肩将土挽手跳进激流”(《抗洪精神》)
“老黄牛,默默奉献担当坚守”(《三牛精神》)
其诗行,无论是雄浑、激越,还是沉着、平实,都那么撼人心魄、壮我情怀。
而他自己就是一头“三牛”,数十年如一日在诗的原野开垦,数十年如一日为诗友做孺子牛,数十年如一日为诗歌的殿堂默默奉献担当坚守。天道不负厚德,“三牛”精神,令桂汉标的胸中秀色生生不已,笔底金声绵绵不断。
年逾古稀的桂汉标,依旧情系民之关切。2021年7月20日,河南遭遇千年一遇的暴雨。第二天,他就完成了一首视角独特而充满正能量的诗篇:在随时被淹没的地铁中,人们一声声“晕者先走”“女人先走”;平素计较精细的小老板,这时候心里唯有公益--“包子不卖饿者自取”“今夜休歇可免费来此”……
声声感天动地,念念至善至诚。诗人悲悯之心,亦跃然纸上。
年逾古稀的桂汉标,依旧学而不已。我授业于桂老师门下算来超过35年,最敬佩的就是他的学习态度、钻研精神。坚持阅读增添新知识,是作家、学人的习惯,自不在话下。而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对老人来说却是既要决心更要恒心。此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一直在“学”政治。我们可以不踏入政坛,但不能不学政治,因为政治思想是基于对全社会全世界最广泛深入的思考。从这这角度来说,政治是最大的文化。作家能长期坚持创作的基石,毫无疑问就是文化。如果缺少对政治的思考,则其思维、思想毫无疑问有巨大的缺如。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行将退休的我,将一如既往秉承桂老师的好学精神,努力护持心灵之中不失炳烛之明。藉此机会以其《冬日恍闻布谷鸟--重访粤北第一间个人捐建希望小学》求共勉:
风霜染发不染肝胆相照,
情相依诗结伴心不苍老。
(2023年3月22日于清远)

化作党旗的一根纤维
——读桂汉标的诗集《秀色金声》
作者:粟立新
《秀色金声》是桂汉标老师出版的第21部个人集。收集了老师近两年的作品,还选入一辑半世纪前在建设工地写的民歌体作品。桂老师一如继往以浅显易懂的写实风格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充分表现了爱党爱国爱乡爱亊业的情感,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更能让广大读者接受。读这本诗集,更可看到他的赤子之心,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底层人的关注。桂老师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坚定文学耕耘者,他的作品具有传递正能量的感召力,诗香与桂香一样历久弥新。
认识桂汉标老师之后,是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他是一个非常有能量的人,每一个靠近他的人,都会被他充沛的能量磁场影响,他在许多场合都是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爱国爱党的决心,并讴歌新时代新风尚的情怀。桂老师多次与我们讲述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也用作品记录了他入党的心路:“我申请入党20多年才入了党,50岁才入的党,我入了党没有升官也没有发财,我纯粹是因为信仰加入共产党,所以我特别坚定。”
《单程船票》是桂老师结合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专门为建党百年而作,他强调:一个人真正是因为自己的信仰而入党,这才是我们党的希望所在 ,假如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么就会被红船甩在后面。桂老师是这样写的:

25年间十多次写下情思与希冀,
信仰是我追求的唯一道理。
红色巨轮正驶向理想的远方,
小小的我怎么能当旁观者?
我要登船我向往辟波斩浪,
愿迎接考验接受严格的检测。
我敬业我担当不自私自利,
踏遍红三角播撒希望与诗,
丹山绿水间每一个脚印,
都收贮我的付出我的诚挚。
尽管仍有狹窄者心生妒嫉,
巨轮不会拒绝忠实的乘客!

建党一百周年,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不断把党的事业向前推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在春晖党支部担任书记期间,桂老师在党建工作上给了我很多指导意见,有他的指导我的工作如鱼得水,我们时常聊起党群工作的一些新动向,曾邀请老师一起组织参与过多次党建工作,到街道办到居委会义务授课,讲国学、进行道德教育等等活动,老师从来不会推拒,主动安排时间,还带上自己的作品集分发给大家,平易近人,深受大家欢迎。他的党龄虽然没有我的时间长,他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一点不比任何人少。在老师的身上,时时可看见闪光的党性。从他诗里,如《纪念章》《初心》《秋风伴读一封信》、《倾心·传灯》等,都让我感受到"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他在《慷慨之歌》中这样写:
持续的特大暴雨,
猛然间,令我记起
那一阙慷慨之歌……
中原多慷慨之士呵,
不在千年逐鹿之时,
就在可感可触的今日!
地铁中逃出生天之际,
“晕者先走”“女人先走”……
至善至诚声声感天动地。
“包子不卖饿者自取”,
“今夜休歇可免费来此”……
小老板平素也得计较精细。
风风雨雨总要共同扛起,
河南人的口头禅:中!
洪流肆虐中多少壮举。
偏有伪君子视听叵测,
借突发灾难大放厥词,
黑心肠难被浩然之气洗涤。
我当不了救急志愿者,
却听见远方的慷慨之歌,
半夜起身,献上这致敬小诗……
读老师的作品让我感受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精彩的诗句深深的感染着我。
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要求:一、思想境界要高。二、综合素质要高。三、工作标准要高。我认为桂汉标老师也是以这三个条件要求自己的。从1982年5月开始,桂汉标在为“五月诗社”聚人才、出作品、育新人上 倾尽全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桂汉标积极投身“霍英东基金会”和“铭源基金”在红三角老区实施的“文教扶贫”善举,具体负责四十多项希望工程的捐建,长年奔波在乡间村道,尽心尽责。他的身上,不仅有诗人的特质,有文学义工的标记,更有着党员身肩的使命。

2022年10月19日,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我们一起去访乳源铁龙头村,再次接受红色教育。当年,龙头村流传44名村民为40名在这里养伤的红军战士而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故事,“耳边响着三个半小时的话音,京华这庄重的号角呵,恍然如见当年那一封信”;老师回来后,写出《秋风伴读一封信》:
短短的一封信
沾着烟硝和血痕
穿过山间石坎与草丛
被握柴刀土枪的手
接过来,贴进激跳的心
沉重而又神圣呵
整座铁龙头村都高举拳头
“救红军伤员要紧
敌人来了与他拼”
91年前冬天的寒风
在岁月深处吹拂不停
此刻 已是从冬到秋
金桂飘香迎我们光临
前来阅读嘱托 使命
阅读先烈不朽的初心
血火交迸 信念淬炼
40多村民 以命换命
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
九千多万中的几个 我们
耳边响着三个半小时的话音
京华这庄重的号角呵
恍然间如见当年那一封信
同一个组织发出来的
不同的任务 同样的神圣
不变的宗旨 永恒的基因
我们来这小山村温故知新
秋风伴读新时代来信
是的 凝视昔日那一封信
红军巷石板铺上新足印
红军墓四周金桂芳馨
一缕缕心香 是告慰 崇敬
如你们所愿 还须前进呵
放心吧 新集结号响了
捧读新的来信 扛起责任
为第二个100年愿景
我们来了 我们与时俱进……
在市委宣传部和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五月诗社研究会多年来致力于让新诗更广泛走向群众,并将“新诗进入课堂”的实验,在粤北有条件的中小学推广实践,设立多个新诗实验试点基地,这个为少年儿童搭建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平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在省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在参与的学校越来越多,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作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活动还得到了南方日报、韶关日报等媒体的支持。
疫情三年,多项活动推迟或取消。但在桂老师的带领下,五月诗社研究会经研究决定,疫情期间线上线下继续举办“诗云子悦”诗歌竞赛和诗歌进课堂活动。
《秀色金声》“第三辑 大顺之境”里的诗就可以知道桂老师走遍韶关市各县区镇学校,《八一小学的军号》(组诗)《返老还童》由小朋友的诗引出的小诗,还有写给孙子洲洲生日的《大顺之境》——写给小洲洲六岁生日:
写你的诗笔停了几年,
一下子就到新的瞬间——
从今开始就是大顺之境,
六的数字果真如此灵验?
溯武水而上,到戽斗湾,
妈妈带你体味血脉本原;
乡村姐弟们来了,还有
城里公主长辈,爱的诗篇……
小河戏水,天性齐释放,
腊烛蛋糕,老幼都祝愿;
很快要走进小学课堂了,
成长年轮将一圈又一圈。
六龄之洲,可见蒹葭苍苍,
前后左右上下,六是全面;
六神有主待一点点认知——
顺境逆境,要不负每一天。
这些你尚不懂,理所当然,
何况,我崇尚天生天养!
小洲洲呵,随心率性得了,
象今日喷射快乐的一支水枪……
桂老师用实际行动在做公益,到学校和社区服务中心为群众免费讲课和免费赠书,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大爱和无私的奉献。与桂老师一起参加过很多次的“诗云子悦”活动,桂老师还带我们去了红三角的学校,去看祖师爷韦丘老师战斗过的地方,去企业和学校走访,去始兴红围等红色教育基地等等,桂老师就像是我们的灯塔,寻着他的光,找到了方向,他是“化作党旗的一根纤维”的标杆,让我一次又一次被感动,一次又一次热泪盈眶,我觉得我要向桂老师那样有责任有担当用诗歌的方式,把生活中的英雄故事写下来,让更多人传唱和铭记。
桂老师一直关注新闻和时代,自觉地把创作的焦点同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秀色金声》的“第四辑 工地歌谣 ”《水电工人唱山歌(组歌)》、《华夏高山谣》(民歌五首)、《党是时代浇铸工》(民歌五首)、《工地共产党员素描》(组诗) 等,还有2008年南方冰灾和汶川大地震,2020年的新冠疫情,他都及时写下了讴歌英雄的诗篇。桂老师还在2020年1月下旬开始创建了“诗的红三角”微信公众号,每天准时更新推送纯文学诗文,不但内容丰富,还紧扣时令节点的最新、最热门的文学作品,一下子就引起了文朋诗友的高度关注。我也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也带动了五月诗社诗友们和爱好文学的一群人,在阅读“诗的红三角”的微信公众号中不断成长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桂老师一直践行着焦裕禄式好干部的无私奉献和对新人培养引导的神圣职责,在2023“萌趣童心 走进艺术”寒假公益文化活动中,在黒兔的双春年,桂老师不顾自己刚“阳”过的虚弱身体,连续几天坚持青少年授课赠书,给孩子们种下一颗颗诗的种子。
我们相信:这些种子会开花、结果、桃李满天下……
(2023年4月上旬)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