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和元宗简的友谊
文/李养民

白居易称元宗简为元八,称元稹为元九,他们是弟兄俩吧?不是!他们都是河南人,却不相识。有白居易《雨中,携元九诗,访元八待御》为证:“微之诗卷忆同开,假日多应不入台。好句无人堪共咏,冲泥蹋水就君来。”同开,是同时创作的意思。他们是弟兄,或是族兄,用得着白居易冒雨奔忙吗?可见仅同姓而已。
白居易和元宗简诗歌交往从贞元二十年(804)夏开始,白居易写有《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见载《白居易集》卷五)。到长庆二年(822)春,元宗简病逝,白居易写多首诗作悼念,更有《元家花专门寄托哀思,情意‘深长。诗曰:“今日元家宅,樱花发几枝。稀稠与颜色,一似去年时。失却东园主,春风可得知?”借物抒情,物是人非,哀情训物,别出心裁。

元宗简官不高,位不显,诗也不是很出名,他就象林中树木,不突出,不特别,他像一个大哥哥,叫年轻的白居易不感到卑微,愿意和他交游,愿意和他酬唱。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交往没有功利,是纯粹的友情,是真心的关爱。眼见宰相武元衡清晨被杀,白居易的奏章中午就到了御案,强烈要求追捕惩办凶手!但权贵们认为白居易当时不是谏官,越职上奏。王涯并以白居易母亲逝世不久,白居易还写有《牡丹》诗为由,认为有违孝道,不堪为官,致使白居易本任江州刺史,只好改任江州司马。在江州,是白居易在政治和精神受到打击最重的时期。在当初,他嫉恶如仇,不顾风险,为民呼吁,抨击邪恶,他报国,他效忠,可作为国家代表的皇帝,并不能重用他,保护他,他只好退求独善,明哲保身,情绪极为低落。白居易早年多难,加之刻苦勤学,身体瘦弱,这年冬天又遇到易生瘴气的暖冬,叫白居易忧心重重。不愧长白居易九岁,元宗简就像跟随左右一样,及时给白居易寄来消暑抗疫药物金石凌,叫白居易深受感动,写下《十二年冬江西温暖喜元八寄金石凌到因题此诗》:“今冬腊候不严凝,暖雾温风气上腾。山脚崦中才有雪,江流慢处亦无冰。欲将何药防春瘴,只有元家金石凌。”白居易这时父母双亡,感觉成了孤儿,尽管也成家,但有人关爱,就像抗疫初放,有人寄来退烧药布洛芬,用与不用,心中坦然,免不了意外惊喜。白居易被外贬,而元宗简在朝则从金部员外郎喜迁仓部郎中,收到元宗简寄的药,白居易不免精神一振,喜出望外,心存感激,高兴了,又是知心朋友也就不拘小节,他的诗仅写了六句,意尽而止,就匆匆寄出,足见白居易的随便。
人与人相处,往往保持一定距离,才不会相互伤害,才会保持长久友谊。也有例外,就是感情特别好!白居易和元宗简就是如此。他们感觉互相看望、问候、游览、酬唱、寄物还不够,白居易还要租房,住个隔壁邻居。白居易有诗《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为证,诗曰:“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元宗简闻讯,很高兴,很欢迎,曾写四首绝句,表白心迹,可惜没有留传下来。倒是白居易的四首和诗见载作品集。题目是《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自注为“时方与元八卜邻”。从题目看,这居室在升平里。诗有四首,今选两首。一首为《看花屋》:“忽惊映树新开屋,却似当檐故种花。可惜年年红似火,今春始得属元家。”第四首为《松树》:“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秋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聚散在人生是常事,元宗简官位不高,但很平稳,他后来另建房舍,高大宽敞,叫白居易好生羡慕,但绝无嫉妒,还写诗叫好!诗题目很长,叫作《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冷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官场倾轧,告密叵测 。白居易和元宗简依旧亲密无间,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一起议论官位太低,满朝只有他俩花白头发还穿绿色官服,升官著绯,才互相写诗致贺,分享快乐。元宗简当了京兆少尹,白居易没有去家祝贺,连忙说明情况,在朝连续值班八十天。
白居易在元宗简生病期间及逝世,多次挂念写诗提及,情义深长。特别在他逝世后,写有《元家花》托物寄哀思,别开生面。
白居易和元宗简的友谊最为牢固和稳健,十八年竟无风波。白居易诗作道出原委,“曩者定交非势利,老来同病是诗篇。”(《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只是元宗简早在白居易五十岁前病逝,便早早被人遗忘,但他们的真情厚意却启发做人道理,借着诗歌千年流传,令人赞叹不已。

作者简介
李养民 笔名晴川,西安市鄠邑区人。公开发表各类作品六十万字,获全国、省市奖励三十六次,参加国际、国家学术会十三次。著有历史故事集《有扈烟霞》。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作协会员,画乡诗社副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