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四月的洛阳,“花如海、车如龙、人如潮”,千年古都正以每年一度的节日盛景,喜迎着八方的宾客。在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西工街道紧盯居民需求,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领,聚焦“幸福和谐星”亮星工程,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1所6站,拓展社区志愿服务体系,注重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在全街道积极营造“立足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的良好风尚。
“空巢老人不再孤单、残疾老人重获阳光、失独老人重获生活信心……从这些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转变,可以清晰看到志愿者、网格社工等平凡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影。他们用行动传达出一个信念——“温暖人间”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西工街道志愿者们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中增强主人翁精神,在践行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志愿服务新篇章。

一支支舞蹈:空巢老人不再孤单
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老人在吃好住好的前提下,丰富精神世界,让老人感受到晚年幸福更成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重中之重。西工街道光明社区坚持从老年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实际特点出发,结合社区特色,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开展“空巢老人 健康快乐”系列慰问助老活动,点亮“幸福和谐星”。老人们虽高龄,但耳不聋眼不花,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志愿者与老人们相互扶持落座,暖心的志愿者还精心准备了葫芦丝、歌唱节目,老人们感动的一直说辛苦你们了,让你们操心了,感谢社区和政府的关心!这些“天使”在为老人带去欢乐和希望的同时,也把温暖洒向人间,使空巢老人不再孤单。

一盏盏明灯:残疾老人重拾生活希望
你是否记得,每当听到那一首《当你老了》的歌曲,就激起了我们内心的深处……时光荏苒,每个人都将有老去的一天,如影随形爱的力量,我们从未停歇……西工街道历年来有着优良的工作传统,每个月初,市委院社区网格社工与党员志愿者都会来到重点关注人群----残疾人家中,为他们带去生活的希望。上门捐助困难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与困难对象建立日常帮扶联系,携手辖区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到残疾人家中,对残疾人及监护人询问他们的生活近况和身体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嘱咐他们要注意保重身体,遇到困难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党组织将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一个个网格:孤寡、失独老人重获生活信心
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去了亲人或无儿无女,成为了失独老人、孤寡老人。他们也曾经失望过、沮丧过、甚而对生活失去过信心,但是志愿者和网格社工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使他们重获起生活的信心。
如何让这些特殊人群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西工街道一直以来最深的牵挂。市府院社区近70岁的张建功老人,无儿无女,常年在辖区以门岗兼职扫地为生,经济生活困难,去年又因肺气肿多次住院导致身体虚弱,且支出较大医药费。为了安慰老人情绪,在老人出院后,志愿者们同该网格社工只要一有时间就到他家里去,帮其打扫卫生,陪他聊天,鼓励开导老人,使老人感受到了儿女般的温暖。目前,张大爷已经成为社区守护的重点孤寡老人之一,除了在生活上积极照顾老人外,还在工作中力所能及地申请补贴和救助,让老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政府的关爱。
有困难找党员,需要帮助找社工,我们会一直在您身边。“我们只是阳光的帮运工,阳光来自于社工这个专业性职业助人的理念与价值,而生活中的阳光是相信人能够影响人,生命能够影响生命。”我们相信,用心就能带来改变。
一段一段路地奔走,换老人一个个地笑容,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人开心感动呢,或许您曾经孤独,但以后,有爱、有党、有社区、有街道,有我们新时代的志愿者们陪您一起走下去!
下一步,西工街道将持续聚焦“亮星”工程,通过系列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擦亮“幸福和谐星”。(文/图 赵丹)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编辑/星星/李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