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葫芦村唱大戏
——春之希望
作者/吴菊香(随缘)
疫情闹腾了国人三年,人们都被埋在“雾霾”中太久。2023年新时期、新的征程、人们早已经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上葫芦村的村干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邀请宜川蒲剧团驻村唱大戏,洗去往日的尘埃,敢叫新桃换旧符。
喜闻上葫芦村唱大戏,应黄河黄土地秧歌队员呼红霞热情邀请,我们十多个队员相约一起看大戏。一路上,风和日丽、春光尽在咫尺、果园里苹果花争先怒放。近看,小蜜蜂采蜜忙,早着手的农民忙着地里疏花;远望白白茫茫一片一片;偶尔,听到空中小鸟叽叽喳喳在放歌,好一派热闹的景象!花开满园,人人都爱草长莺飞,人人都爱花红柳绿,踏青、赏花,让春天绽放出最亮丽的光彩。油菜花的香味更吸引人,远处闻的时候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清香味,一丝丝淡淡的而又甜美的味道;近处闻,靠近它身边,这是一种浓浓的,像苹果花开的味道。花香沁人心脾,让人一闻就感觉很美,它给人一种很清纯的感觉。花开花落, 意味今年油菜、苹果好丰产。
戏台周围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附近村民。刚入正门,突然一个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那是儿时玩大的伙伴,看到他人老中年显的沉稳、大智若愚、平易近人,热情邀请我们看完戏吃了饭再走。手指指向墙上贴红纸的地方,示意我们走近去看看。原来眼前的这位呼洛红他任现在的村支部书记,看来他霸气内敛,男儿当如是。其实他一点也不落后,多年不见刮目相看。我跟随他的手势去墙那边贴张张红纸的地方仔细看了看,都是村民为这次宜川蒲剧下乡演出的募捐名单,大多村民不是捐款一百二百不等,最醒目的是驻扎葫芦原上的天然气公司捐款两千元,仔细看,年过花甲张桂珍舅妈以及小儿子呼英烈、女儿呼小英、大儿子呼青山一家捐款六七千,吸引了不少眼球投去赞赏的目光。看着青一色呼延家族齐心协力为这次唱大戏做贡献不由的内心震撼!
做生意者闻喜讯,也赶来挣钱了。卖货的琳琅满目、衣服、鞋应有尽有;卖水果、菜、凉皮、冰激凌似乎也赶巧调节暂时的炎热;热气腾腾的油条、刚出锅黏黏的油膏让人看了嘴馋;炸小吃的商家忙碌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热情的与顾客打招呼人以你温馨之感。再听听他们卖力的吆喝声,瞬间生意火爆起来。
穿过这些商贩摊位,跟随黄河黄土地秧歌领队——曹队长 ,带领的队员友们游至戏台前,那叫人山人海,听白天戏《 关公斩子》,对于戏我是个局外人环顾四周坐在最前的老人戴着老花镜端详着戏台津津有味的品位着戏,有穿着打扮时髦的少妇打着伞唯恐晒黑她们的脸庞;又有邻村赶来上葫芦村看戏的人,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自己家的三轮车上目瞪口呆,紧紧盯着戏台不敢眨眼,唯恐错过了精彩瞬间;还有小孩在戏台前的地上模仿台上唱花脸的手舞足蹈的跳起来,那个笑脸令我至今回味无穷;我的队员崔芬看到戏台上出现的秧歌外聘教练宋军强、赵继平几人惊叫起来,示意像他们招招手,他们在台上演的正带劲面不改色、旁若无人。他们舞台经验丰富,出神入化,入木三分,无可挑剔,登峰造极,独树一帜,独辟蹊径,唯妙唯肖,栩栩如生。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戏结束了。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向压面的地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上葫芦村村民自发的为看戏、过路人赏饭。唱戏还把舍饭管,此事还是第一次听说,我们的秧歌队员也紧跟吃饭人群静心的等待热活络面,我没跟随人群,却站立在稍微僻静的地方,人群中出现了舅舅的小儿子洪涛,和他打汕几句,他要上前给我打饭,非让我今天也尝尝葫芦村的百家饭甚为感动!原来他就是这几天的主厨。葫芦村变化大真是大,多亏党的政策好!几年不见小后生个个长英俊绝伦,热情洋溢,交警也来赶巧吃,个个赞口不绝。唱戏免费吃唯有葫芦村,日后必将美名扬。
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压面的、端饭的、盛臊子汤的、往圆桌前端小菜的个个忙的不亦乐乎。用过餐,思绪万千,不得不感叹外家人的热情款待井然有序!
走出戏场,再此来到呼红霞弟弟——伟伟家,不得不被他们一家人热情感动。丰盛的水果端上来、瓜子、花生、家养的兔子排骨汤沁人心脾,非要出去端几个菜邀请我们在场的人大喝一场,谢绝他们的好意,品尝他们爱意浓浓!切身感悟农村的变化真大,一栋栋农家小院里,飘荡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饭菜的独特香味在空中弥漫,呼儿唤女的声音在胡同街巷里不时响起,充满温馨之意。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农家小院不由的欣赏,不由的发自内心的赞叹!
作为葫芦村的小外甥女(呼兰英的女儿),虽然我的外公呼兆顺已经离开人世,在此情此景再也找不回外公熟悉的脸庞、找不回外公住的土窑洞……但是,今天我的确真心感受到了上葫芦村外家人的热情与好客,我真心的祝福葫芦村外家所有家人们一年更比一年好!
返回的路上,外家人淳朴的民情,新鲜的空气,勤劳的家人,朝气蓬勃,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让我流连忘返,我爱外家村的村民。有机会我还会携带老母亲再去!
2023、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