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而向往成功,却经常在时间困境中挣扎。
朱自清先生说:“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时间是一种资源,它具有独特性,黄金虽然珍贵,可以通过冶炼的方式获得,只有时间,买不到也租不到,无论有多少的金钱;它具有稀缺性,时间的供给弹性为零,无论需求有多大,供给都不会增加,没有任何厂家可以生产出来;它具有不可存储性,世上的物品大多可以存储使用,唯有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昨日永远不可重现;它更具有不可替代性,吃饭时没有筷子,我们用勺子替代,工厂缺少工人可以用机械替代,只有时间,无可替代。关键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时间。
我们该怎样珍惜时间呢?
首先要认真的度量时间,感受时间的紧迫性。有很多人对事件是没有清晰概念,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却无察觉,当一日过去时,却在叹息时间的短促,第二天到来时,又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一定要准确的知道时间的长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意的定好计时器,确认一分钟、一刻钟、一小时分别可以做点什么事情。我们常常发现在约定的时间内,设定的工作大都做不完。只有认真度量时间,才能感受到时间的紧迫!
其次,记录时间,弄清楚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些地方。准备一个记录本,每做完一件事情,都要随机用笔记下来,不要等到一天工作结束后,凭借回忆来记录,因为那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并且误差很大,有许多事情可能缺失。
针对记录本上的所有活动事项,逐项审视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值得做的事情及时砍掉,以便把精力聚焦于少数几件事情。像李煜那样经常哀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有什么用?只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记录的目的是要做到断舍离,勇敢的扬弃才能高效。
第三,要事优先原则。连续记录至少两周时间,认真分析这两周的事件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事件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标准进行划分,采用四象限法优化工作。确认重要且紧急的工作必须马上亲自去做,紧急不重要的工作可以委托别人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可以安排计划去做,不重要且不紧急的工作尽量不做或少做。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这就是“要事优先”原则。
所谓一心不能多用,像《射雕英雄传》里面的周伯通那样创新武术,自己的左右手可以互博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一心一意的。像郭靖那样一次只练一种武功,每次都下真功夫的人,最后都会成为大武术家!
第四,设定时间限制。“你用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的时间。”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容易形成拖拉的办事习惯。我们可以采用列清单方法去监督这件事情,将每天的事情列下来,后面标注预计完成的时间,等工作完成后,比照预计的时间是否超期。如果超过预计时间,我们要进行优化完善,给自己一点紧迫感,也形成高效的工作氛围。人都有惰性,每一件事都要限定时间,否则就会不断的拖延。
第五,集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时间管理的最后一环就是经过自己记录、分析,发现有多少零碎时间可供自己支配,大家都知道边角碎料的时间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形成整块的时间,可以用来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认识自己”或许是困难的,但是“认识自己的时间”是可以做到的。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会高效的工作,我们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人生或许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作者:朱晓峰
编辑:赵雨敏
(作者系河南省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