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静(湖南.祁东)
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青丝变白发,漂泊了半辈子在外打工的人,过着与家人聚少离多,居无所定的日子,老了老了,家在何处呢?
鸟有巢人有窝,有房的老人幸福多,远离了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视线,少管了许多“闲事”,少了许多家庭矛盾的冲突,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而有些老人,早年离乡背井,靠打工微薄的收入,大部分要抚养儿女成家立业,小部分要赡养双方父母,留给自己所剩无几了,哪有钱来买房,老了老了,落叶归根回到自己家乡,看到的是儿有家、女有房、自己无片瓦,只得寄人篱下。

儿女孝顺的,父母晚年幸福得多,跟着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生活得悠哉悠哉,享受着天伦之乐。没钱没房没经济收入的老人就可怜多了,遇到不孝儿女,吃口饭喝口水都受尽了气,心里的苦又能向谁说呢?
现实生活中孝的也有,不孝的也有,就在今年的清明节,我目睹了一位女嫌娘的画面,令人心寒。
这位母亲长期在外打工,辛辛苦苦大半辈,省吃俭用,花光了自己所有积蓄,为儿买房娶妻生子,为女出嫁置物费尽了心血,丧夫多年的她,独自苦苦为儿女撑起了一个家。现如今七十多岁的她,没有得到儿女的赡养,自己又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她只得在异地他乡摆摊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多么不容易啊!可又有谁能理解老人的艰辛呢?她的女儿总认为老人偏心,没有完全将钱给她,所以对老人态度一直很不好。清明时,当老人千里迢迢从贵州背着大包小包,兴高釆烈地来到祁东女儿家,迎接她的不是女儿温和的笑脸,而是冷漠、嘲笑、甚至责骂,没有丁点尊敬之心,没有半点孝德之举,要知道自己是母亲所生,没有母哪来的你,母亲含辛茹苦把你养大,没费灯芯也费了油,不能丧失孝道,一个人连自己母亲都嫌弃的人,会有多大的德行?对自己母亲不尊重,又有谁来尊重你呢?行为不孝,受人唾骂,做人也太失败了。她不但对母亲态度恶劣,对亲戚来了,也爱搭不搭,爱理不理,骄慢倔傲,目中无人,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姿态,忘了困难时亲戚们的帮助,缺乏应有的待人礼节。不要说你没有家财万贯,就算你有,也要懂得尊敬长辈,为自己的儿女树立好榜样。

其实做父母的并不需要儿女给予自己什么,他们不管多大年龄,都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只需儿女们在言语上对自己客客气气。不孝的儿只是个别现象,现实生活中孝顺的儿女还是很多的。文中的老人女儿不孝,但外甥女很孝顺,看到老人被女儿嫌弃,立即将老人接到家中与自己妈同吃住,工作之余陪老人聊天,逗老人开心,同为人子女,为何差别这么大呢?好在老人的哥嫂对老人也非常关心,问寒问暖,让老人在老家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当老人重返贵州离开祁东时,面对开车送她的外甥女,送别的哥嫂及妹妹,含着眼泪不停地说“谢谢!谢谢你们了”!此时此刻,我想她心里老了落叶归根的愿望彻底破灭,带着女儿不孝的心酸无奈,带着亲戚们的叮嘱关爱,带着一颗孤独的心,依依不舍地离开生育养育她的“家”。

谁都要做父母,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好,但条件所限,有些父母经济上无法满足儿女们的需求,做儿女们的就不要一味地去索取责怪,要想想自己如何回报父母,多问问自己尽到做儿女的孝道么?
人生短暂,珍惜父母养育之恩,努力让自己出类拨萃,让父母晚年幸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父母生活居住条件,不能让老人的心飘泊不定,晚年凄凉。孝它是一种宝贵文化,也是给人带来实质益处利己利人的行为,孝能弘扬正能量,提升自己的幸福成就感,更能让父母在自己家把心安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