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往昔 话感慨
刘海旺
(一)
小时候,我有两个想去的地方。一个是姥姥家,在估尔什村,离我们舍必崖村十里地,步行走,要一小时。一个是姨姨家,在台基村,离我们村20里地,步行走,得两小时。两个村子种大秋作物谷子、糜黍等多点儿。估尔什还有个特点,即垒墙、盖房用干土坯。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这两个地方我常去。那时姥姥、姥爷、大舅、二舅、姨姨、姨夫都健在。姥姥家的东边是围墙,围墙的西边就是姥姥家的院子。房后有一眼深井,是用辘轳往上吊水用的饮用水井,有滚筒摇把。小时候,每次大舅挑水,我在,都会跟在大舅后面去看摇把吊水的过程,觉得很新鲜。吊水有技术,往下放吊水桶,要单手扶滚筒慢放,到底舀上水了,再手摇摇把一圈一圈地把水桶吊上来,挑一担水要反复做2-3次。小时候我就想,等长大了一定给姥姥家挑一缸水。到我上高中了,这个理想就实现了。当时觉得会挑水很自豪,我也掌握了这门生活技巧了。
记得,当时姥姥家还有碾子,吃糕可以自己磨,方便。要是冬季到姥姥家,还能吃上房上晒的冻山药,别有风味儿。姥爷健在的时候,每次外孙去了都要给算卦。其中,给我算的,至今还记忆犹新。说我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长有虎眉,是做官像。遗憾的是,作为外孙,我没有完成姥爷的期望,只做了个相当于九品的小芝麻官。
那个年代,姥姥到舍必崖村多点,因为母亲生育子女多,伺候母亲坐月子都是姥姥的事,很辛苦,也付出很多。农村,冬季坐月子都要擀豆面,擀好放凉房冻好,用时煎一把就能吃,方便实用,是农家传统习惯,用餐时再就上点泡萝卜干菜。在过去的岁月,大概祖辈都是这样应对生活的。
说起来也很有意义,我们哥几个的姓名、小名都是姥姥给起的。大哥刘印,乳名满海;二哥刘华,乳名海深;我刘斌,乳名海旺;四弟刘云,乳名长金。记得那时,姥姥和我们睡在一个炕上(农村都睡大炕),姥姥晚上考我们弟兄,说一榴三棵树,共拴十匹马,拴单不拴双。我们想了又想,都答不上来,认为不可能。后来长大了,有知识了,才知道其中奥秘。
那时,大舅在村里当支书,村民们对他很尊重。大舅是学气象专业的老中专生,60年代下放回乡,当时是村里文化最高的人。二舅当时在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上大学。大舅,二舅每次到舍必崖,总爱用自行车把我带到估尔什住两天。每次去了,大妗妗一早就把早饭做好了。夏天的时候,碰巧了,中午就给做捞米饭,也叫酸饭。连米汤、锅巴都好喝、好吃,是农家饭,满具香味,蛮有特色。大妗妗做的捞饭,老母亲做的吊凉粉、拿糕,姨姨做的二莜面,二舅做的刀削面,在我的记忆中是亲情家四大美食,想起来都流口水。
大妗妗平时话少,一天到晚总在默默无闻地做家务活。服侍姥姥、姥爷也很周到细致,很贤惠,在村里也是有名的,是典型的善良淳朴的农家大媳妇。因为大妗妗的孝顺是一种习惯,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记得有时候去估尔什姥姥家,赶巧了碰上喜禅舅,会叫你到他家吃糕,和姑舅春生就是那时候认识的。七七年入伍,我们又到了北京同一个部队。春生现在呼市生活,天天哄外孙,其乐融融,一家人生活愉快幸福。
从估尔什往南走,快到大梁的地界,盛产甘草。大哥带我挖过,也掏过料浆石,可用来抹墙围子。还采摘过扎蒙蒙,拌凉菜,味道鲜,有地方风味。
大舅家两女两男。爱春在土右旗,町町结婚那年,我和媳妇儿在她家住过。早上爱春给做的手擀面,既香也好吃。现在哄外孙,挺累也挺乐,合家欢乐。文春在呼市,儿子内大毕业,已从事工作。我到呼市文春请我吃过三次饭,酒也喝了不少,蛮好。继文是面点师,开文是吊车司机,都挺好。改革开放都离开家乡估尔什了,现在他们回去的也少啦!
二舅一家,二妗还健在。开宇、新宇在包头,生活很好。红宇在北京定居,儿女双全,生活如意美满。
台基姨姨家,我也去过多次。记得有一年,姨姨家养了只大猫下了一窝,给我留了两只小猫,挺可爱。有天下午,姨姨、姨夫都出去下地务农了,家里就我一个人,我的好奇心来了,听说猫狗七条命,我突发奇想,想拿小猫试试。结果,没打几下,小猫就不动了。当时感觉这下坏了,赶紧把小猫给处理了。晚上姨姨回家,看见有一只小猫,问另一只哪去了,我说可能跑了吧。此事到现在才敢公开,姨姨哪里知道,作为试验品,小猫早让我给修理掉了,很早就成为猫科类地下工作者啦。说来也巧,另一只小猫,本来第二天让我带走,结果晚上姨姨给揪面片,小猫不知怎地自己给掉开水锅了,也光荣啦。第二天,当我踏上回家的路是两手空空,养猫计划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泡汤了。从此我对小猫,倍加爱惜,再没有打过猫。
姨姨养育三女两男,五个子女。姐姐小青,二姐小珍,小妹三闺女,还有俊俊、俊强。那年姐姐出嫁的时候,大舅送亲,我很荣幸是抱包袱的。到桃花寇家营姐姐家住了三天。每天吃好的,挺开心的。尤其那烧猪肉挺香,是农村办喜事的一道下酒好菜,既实惠也开胃。记得八五年冬季,当时我在呼市居住,一个下雪天的上午,我骑自行车到姐姐家取山药,姐姐给炖骨头款待。町町结婚那年,我还同四弟一起在姐姐家吃过一顿午饭,姐姐给包饺子。姐姐家里是新盖的房,院子挺大。种的西红柿都熟了,媳妇儿艳萍还摘了个大西红柿吃啦,说特好吃,纯正的天然西红柿味道。二姐小珍家,我八零年从北京部队休假去过一回,当时大舅也在台基水泥厂。二姐夫爱民,16岁从上海来到内蒙和林插队,很不容易,二姐夫的生活习惯,包括语言,已完全地方化了。现在俩闺女在上海工作与生活。三闺女在包头郊区,生活挺好。三闺女爱旅游,民歌唱的很好听。俊俊坚守农村,生活自给有余。俊强在呼市做厨师,生活也挺好。
姑舅姨表亲们现在也只有婚嫁喜庆时才能在一起开心的聚聚。亲情是延续父辈扎下的根,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在那个年代,那个岁月,虽然都很穷,但情感自然朴实,真真切切。
生活如歌,岁月流芳。我们的生活同祖国共命运。忆往昔,亲情犹在;望未来,生活更加美好。
(二)
1980年我参军入伍后第一次休探亲假,当时部队规定,军官四年可以探望父母一次。休假得提前买票。我提前三天从北京南尚乐部队营房出发,到北京站排队购好票,然后回到部队,准备休假启程。当年部队给每位单身军官发了40斤大米,是部队农场生产的。乘车那天,我又在北京站买了20斤北京挂面带上火车。那个年代,大米在村里,父母和家人吃不上,北京挂面就更别想了。所以背上大米、挂面带回家,让父母和家人享用是我的心愿。那时带60斤米面上下火车也不觉得累,心思简单,带回家就是目的。北京挂面,当时是稀罕货,外地人得用全国粮票买。全国粮票在80年代是很时尚的购物票,在北京买东西,要么是北京粮票,要么给全国粮票。八七年我转业张家口还保留了两百多斤全国粮票,后来让媳妇儿给换鸡蛋吃了。当时家里还有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让我给卖了。现在我常跟媳妇儿说起这事儿,想想,挺后悔的,留着多好。当时,从收藏的角度讲,缺乏战略眼光。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重见全国粮票也就一次,还是参观时遇见的,现在想看都难,缝纫机就更摸不着了。
人,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事后总结,事后诸葛亮。能做到这,可以说已经不错了。想好了再做,谋划好路线,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走出一条成功的路,那是伟人毛泽东,常人没有那本事。
所以,人要修炼,要有远大志向和目标。
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生有路勤为径。
(三)
1983年12月,当时,我在南京政治学校学习。晚上12点多,我岳父从呼市打来电话,说艳萍病了,尿血,怀疑肾肿瘤,需住院手术。我告诉岳父,等我回去再说。当晚,我就请假乘火车往呼市赶。第二天晚上到家。第三天在家做了些准备,第四天,就带媳妇到北京了,当时我岳父也跟着。到北京先把媳妇安顿在北京军区赵家楼招待所。我赶回师部请长假并借点钱。当时,500元以上得到师首长批,我找了闫付师长,他给批了700元,并告诉我,小刘你先用着,不够再找我。我很感激。第三天,我先带媳妇到北京军区总院查了一下,也怀疑是肾肿瘤。我不相信,就跟岳父商量再到协和医院查一查。头一次凌晨四点去的,排了个120号。不行。第二次凌晨二点去的,排了个80号,也不行。第三次12点去的,排了个30号,有戏,可以看专家了。早晨8点正点到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藏大夫接诊。藏大夫看了从内蒙附属医院带来片子,说不是肿瘤。他说让放射科再会诊一下。放射科在一个教学大厅,召集专家学者在一起共同看片子,我也旁听了。我记得片子像放电影胶片一样放好后,主任让大家发表意见。记得一个高个子博士,看了片子说,不是肿瘤,是钙化。主任最后同意了他的说法。协和医院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意见否了,排除了肿瘤。但为保险起见,泌尿外科又在本院做了一个膀胱镜检。做膀胱镜检手法重了会很疼。那天,给我媳妇做是一个姓姜的实习大夫,手重了让藏主任批评了,因为疼的媳妇直冒汗。检查结束,我就背上媳妇回招待所。医院离招待所大概有一千米的距离,背了大概一百多米,一位骑自行车的北京老大爷看见了,就主动跟我说,解放军同志,你背的人是谁呀,怎么了。我跟大爷说,背的是我媳妇,她刚检查完。大爷说,那让她坐我自行车吧,你扶着。就这样,大爷推着自行车,我扶着坐在自行车后面的媳妇,一路稳走,回到赵家楼招待所。现在,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内心在感谢那位好心的北京大爷。
尽管协和医院排除了,可我还是想找家医院再看看。想了想,就找友谊医院吧。因为我们师医院的刘院长曾在此实习一年,刘院长又是我的老师。他给写了条,我凭条找到友谊医院的刘翔大夫,做了肾像照影,刘大夫看了片子,说没问题。如果不放心,半年来复查一次,直接找我就行。历经三大医院的检查,才放心的带我老婆回到部队营房。让岳父回呼市了。
第二年,儿子诞生了,直到现在媳妇身体都好。
人要经风雨,见世面。有病了,要到大医院,先把病因检查清了,千万不能稀里糊涂得做手术。北京医疗先进,要相信科学。
(四)
说起孙女豆豆,还得从小孙女出生讲起。
2014年12月27日晚12点,儿子来电话说,婷婷肚疼。我让儿子赶紧整理日常生活用品,换洗尿布等。我打电话通知第一医院妇产科的刘大夫,告诉她一会去车接她,刘大夫应允了。下楼走到海城饺子馆门前,叫了一辆迪车,到新城名座把儿子、儿媳接上,又到刘大夫家,把刘大夫接上,径直赶往第一医院妇产科。直接送进产房观察。婷婷预产期就这几天。凌晨3点,哇的一声,豆豆出生了。当天,两家父母也都到医院陪护了。豆豆刚出生,胆红素偏高,下午3点放进蓝光箱烤蓝光,戴眼罩。连续烤了十八个小时。晚上爷爷奶奶值班,轮流看护。在第一医院母女俩住了6天,2015年元月2号,用迪车把娘俩接回新城名座电梯楼。侍候月子是由豆豆的奶奶、姥姥共同承担的。晚上轮班值守看护。儿子给女儿洗尿布。婷婷奶水好,豆豆天天吃的饱,睡的好,茁壮成长。满月也是在新城名座过的。那天,豆豆姥爷也从赤城赶过来了,我做了几个菜,买了瓶白酒,两家在一起,高高兴兴,其乐融融,共同祝愿豆豆健康成长。
豆豆吃母乳,营养充沛,长的白胖白净,我老观察她。睡觉爱偷笑,像她爸,长相也像,遗传吸收了父母的优点。
满月前,豆豆身上,脸上长湿疹,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过敏。后用金银花洗全身,慢慢就消退了。大概2015年5月份,婷婷产假到了,要到明德南大街上班,全家搬回西坝岗人社局宿舍楼,主要是为婷婷上班方便,步行15分钟就到单位了。
2015年6月至8月份,每天婷婷上班,爷爷奶奶在家照看孙女。每天上下午,都要抱上孙女到她妈妈单位,让婷婷给豆豆喂奶。尔后再坐公交车回家。豆豆在午饭前每天都睡一会儿,直到妈妈下班回来刚醒,正好吃奶。每天抱豆豆坐公交车到建行,也是件心宽的事。豆豆白净白胖,眼睛大大的,爱笑,可招人喜欢了。车上的人都看她,有的还逗趣,猜猜看是男孩,还是女孩。多数说,像男孩,也有说像女孩。光着头,真不好辨认。每天抱出来到街上,总有好多人想抱抱。有时,孙女也挺大方,还冲人家笑,这一笑,大家就更喜欢了。
豆豆三个月的时候,能自己翻身。因为胖,翻身很费劲。我特爱看她翻身,每当这时,我都把她奶奶喊来了,看豆豆翻身。先是左右晃动,再来回挪动几下,就翻过来了。翻过去,就昂起头,笑着看爷爷奶奶。那意思是,我能翻身了。四个月就会爬了。得每时每刻守着,怕她爬到地下碰着。六个月就会坐了。八个月开始喂鸡蛋黄,补充营养。
小时候,豆豆爱洗澡,爱玩水,这可能是小孩子的天性,都喜欢戏水。在盆里拍水玩。
我白天在家照看豆豆,晚上乘车回世纪豪园。第二天一早从纬一路菜市场买好菜,乘10路车回西坝岗。每天一进门,婷婷就抱着豆豆迎候在门口了,我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俊的。豆豆每每听了都大笑,还手舞足蹈,可逗了。小时候,8个月前,我抱豆豆多点。她母亲上班,别人抱爱哭闹,我抱上就好了,习惯了。
夏天,我抱上豆豆屋里来回走,走几圈,豆豆就自然入睡了,很好哄。就是下午的时候,妈妈回来的时间,不能晚于7:30分。超过了,豆豆就哭闹,饿的超时了,就哄不住了。有时,没办法,就一边抱着,一边给豆豆唱歌,经常唱,我是一个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能哄一会儿,坚持到她妈妈回来。
小时候,豆豆每天拉尿都很规律,一般早晨7点多醒来,大小便一次,吃好奶,妈妈就可以上班去了。
豆豆爱让抱着出去玩,也习惯了。每天抱她到妈妈单位喂奶。抱着一到门口,还没开门,就很激动,噢噢用手指着门,意思是快开门走。有一次,我抱豆豆刚下楼,一摸裤兜,忘带卫生纸,赶紧往上返,还没上二楼,豆豆就不干了,噢噢地叫,我一下明白了,小豆豆这是不想回去。我只好下楼到附近超市买了一小卷纸巾,装好以备用。小孩子拉尿很随便,有备不慌乱。
2015年7月份,豆豆奶奶耳梗住院了,住了二十六天。婷婷天天上班,我白天在家一个人带豆豆,每天很忙累,也很紧张。豆豆睡着了,我也得守在身旁,因为豆豆醒了,看不到我,会哭。若我在身边就笑。所以,我不敢看电视。那些天,她爸爸,天天陪着奶奶。全家人忙而有序,各尽其职。
2015年8月份,有一天下午,外面下着大雨,豆豆拉稀,还发烧。我说得送医院检查,说罢婷婷抱着女儿,我打伞,径直往第一医院儿科。经大夫检查,系疱疹性痢疾,而且长在嗓子眼,有两颗。当晚,就住院输液了。凌晨2点多,固定的头皮针滑落,出血了,孩子哭了。护士给重新扎。小孩头皮针不好扎,是一门过硬的技术,一般老护士可以,新手不行。这样,连续输了三天也不见效。后来改用进口青霉素,又输了两天才出院回家。豆豆住院,刚巧,奶奶也在一楼,天天输液。
从豆豆出生到2015年8月,是豆豆的成长期,也是全家最高兴,最快乐的一段美好时光。每天豆豆吃饱奶,自己先玩一会。全家人围着她看。过一会,她妈妈就把豆豆放在肚上逗一会。奶奶洗完衣服、尿布,也会把豆豆放在肚上逗一会。她爸爸也会在这时,给女儿跳一段自由摇摆舞,让豆豆笑。我在一旁看热闹,全家人很开心。豆豆8个月的时候,有时会呀呀的尖叫,以吸引你的注意。有时还变猴脸给你看,挺逗乐。
祝福豆豆健康快乐,年年进步,岁岁成长,生活美好。
(五)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生活中的许多事,新老交替,新陈代谢,变换更新快。
拿自行车来说,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城镇,一直是普通百姓家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现在被电动车、汽车取而代之。楼道里、楼底前废旧自行车堆放在那里,好多年无人理会。虽然平时也很少派上用场,但苦惯了、穷怕了的中国普通百姓,还是舍不得把它扔掉。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照相机、摄像机对城市普通家庭来说是奢侈品。现在基本都不用了,就连固定电话也都不装了。有手机就行。现在人们带手表也少多了。
从七十年代到二〇一五年,电视机是家庭常看常用的商品。现在城乡都基本不看了,无论大人小孩都在那儿摆弄自己的手机。现在手机功能多,用途广,上网、打字、聊天、视频、通话、看电影、看电视剧、看新闻、照相、摄像、导航、购物、交费、坐公交等,都可以用手机完成。方便、快捷、安全、好用。
经济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前进。有许多我们是想跟跟不上。时代变化,产品更新的快节奏,逼得我们再学习、再提高,因为有许多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要求我们去学习掌握,不然就跟不上节拍,就会落伍。在这样一个极具韵味而富有挑战的年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所应对和感悟。
诚然,作为生活中的一员,我也是亲历者。我家起步晚,87年家用彩电,90年加装固定电话,95年开始用手机,2019年学会用微信,,2020年学会用微信付款、坐公交云闪付。最近,正学习拼音,背声母、韵母表,重温小学课程。说来不怕笑话,现在我还不会网购,不会叫外卖。现在,手机正向5G过渡,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讲个故事,2018年,儿子带父母到北京玩儿。坐地铁到东直门,结果在军博前一站,上车时我没上去。他娘儿俩上去了,原因是排队上车刚好到我那儿,门咔的一声自动关闭,我和她娘俩车里车外面面相看,很无奈。没办法,坐下一趟吧。下趟地铁来了,我坐到军博就下车了。心想他娘俩也应该在下一站的这里下车等我,结果想错了,我在站里走了两个来回,也没有看到娘俩。那天刚好出发前听媳妇儿的话,出门时没带手机,也没带钱(媳妇儿都带着呢)。我向地铁站里的服务员求助,想让人家给儿子发个信息,人家不带管,还很不耐烦。我只好从站里出来碰运气。走了两百米,碰了几波人都不帮忙,后来看到前面有三个人坐在台阶上乘凉歇息,忙上前问。一问对方是河北邢台人,我说我是张家口的,因上地铁没上去,跟儿子走两岔了,请师傅帮个忙,用您的手机给我儿子联系一下,告诉他我的位置,就说我在军博这一站等他娘俩。小伙子二话没说,要了手机号,就拨通了我儿子的手机,告诉了我的位置,联系上了。我想,这下有救了,有盼了,今儿个遇上好人啦。现在遇个好人可不容易呀,我好好谢了谢河北邢台老乡。人善良,助人为乐,必有福报。后来回到张家口,我还让儿子发个短信,再谢谢人家,欢迎他到张家口来。
当天本来是计划去北京平谷,故地重游,看部队老营房,结果坐地铁出故事,时间上耽误了。临时改计划去圆明园。我在北京部队服役十年,还真没去过。
圆明园,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北部,由圆明园、长春园、倚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占地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150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最初是康熙帝给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园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乾隆帝即位对圆明园增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八国联军后又遭匪盗打击,变成一片废墟。
改革开放后,进行修整。1984年12月1日破土动工,整修福海,历时七个月蓄水放船。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正式向社会售票开放。主要建筑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园内松柏树高大挺拔。福海挺大,坐船可游览观赏。圆明园细看并全走完得三天。圆明园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游览胜地。
当天,我们一家还特意坐地铁到南站(永定门火车站)。变化挺大,修的很现代,原来叫永定门火车站,现叫北京南站,在此可换乘地铁。早在80年代,每年我都会从这里坐车,或出差,或施工或回家。当时车站很乱,也很脏,讨吃要饭的多,现在看不到了,都撵走了。车站现在很整洁。
节假日出门看看转转,既是观察与体验生活,也是一种享受,同时在陶冶情操,大饱眼福、口服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感受和感悟。
1·出门带好三大硬件,身份证,手机,人民币。
2·老婆的话不能句句都听,虽然养成的习惯不好改,但要考虑实情,要预想预判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任何时候依靠自己才踏实。
3·坐地铁动作要麻利。中午喝酒不能超过三两。
4·现在社会同过去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大不一样了。当年学雷锋乐于助人是真人真事,善人善举,蔚然成风,全社会从上到下都一样,内外良心都基本纯洁。现在,动真心、发善心,真帮助人,只能是一种期盼或等待,更多看到或遇到的是冷漠与熟视无睹。旁观者多,议论的多。或事不关己,走开为上。这也是假和恶为什么能存在并有市场的原因之一。爱心善举不足,斗争性也就不强。当弱者或受苦的百姓受辱被欺负的时候,主持正义,主持公道的人往往看不到。这也是许多来自民间的冤屈,非得中纪委干预插手,才能为百姓申冤的道理所在。党和政府应始终牢记并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弘扬正能量,传承民族魂。中华民族,有着上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助人为乐应发扬光大。要让社会多一些关爱,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友好的帮助。
刘海旺,男,汉族,大专学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舍必崖村人。北京华夏永兴文化院会员,中国好诗作家协会会员,《中华作家网》终身签约作家。曾在北京部队服役,历任卫生员、排长、连指导员、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作品《正义的呼唤》《端午中国行》《希望》《为新疆高歌》《为祖国高歌》《展望》《致敬祖国军人》《走进北京》《大美中国》在《中华作家网》《中国精英文艺》《世界笔会》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