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融媒讯:4月14日,鲁山县申报“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省级专家组在四棵树乡张沟村进行专家考察论证会。会议汇报阶段有鲁山县政协党组成员、县关工委主任邢春瑜主持,论证阶段有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刘炳强主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程健君,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河南大学教授彭恒礼,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经济作物推广总站书记、高级农艺师陈彦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经济作物推广总站蚕桑科科长、高级农艺师田继武,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编审乔台山,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非遗部主任、助理研究员葛磊,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刘炳强,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办公室主任胡永华、省级专家组特聘研究员、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主席袁占才等专家组成员在鲁山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县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谷红涛陪同下对靖焜实业有限公司、仙女织工贸有限公司、河南伟富实业有限公司、下汤镇一化柞蚕高效示范园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两天的考察专家组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论证,最后全票通过鲁山县申报“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并对下一步高规格申报国家级名片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鲁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于韶伟代表鲁山县委、县政府进行了申报工作情况汇报:“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麓,沙河之畔。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办事处、中心),557个行政村,人口102万,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鲁山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森林覆盖率54.7%,西部山区高达9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900-1100毫米,适宜放养一化柞蚕。先后获得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林业生态县等称号。同时,鲁山是全国典型的柞蚕主产区,鲁山绸素有“仙女织”美誉。

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申报工作,将鲁山丝绸传统产业发展纳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根据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适时调整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县委刘鹏书记、县长叶锐等领导多次听取“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申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现场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专题召开工作推进会,督促各成员单位按时高质量整理、搜集、汇总各类基础资料,为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组织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发掘,越来越多的详实史料,可以佐证鲁山丝绸与“丝绸之路”的渊源与联系,并且这种定位越来越趋向明朗化,亦引起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鲁山丝绸文化的挖掘又为鲁山历史文化资源添上了厚重的一笔。2017年10月,鲁山绸参加第18届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鲁山“仙女织”全手工柞蚕丝绸得到与会领导和外国嘉宾高度认可。国家丝绸协会、黑龙江丝绸协会、河南省丝绸协会等专家都给予高度评价。辽宁蚕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英说:“目前柞丝绸全手工制作,全国仅此一例。”国家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说:“国内首屈一指,要继续发扬。”河南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张了平说,“鲁山绸已断档多年”,并把鲁山绸带到法国、瑞士等欧盟国家,再次走出国门。以此同时,鲁山县政府、县文联、县蚕业中心和四棵树乡政府深入挖掘整理文献资料和科学研究成果,上报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经专家论证被授予“中国一化柞蚕生态原产地”,划定了国家一化柞蚕保护区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学院院长代方银,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纤维材料分委会委员、硕士生导师梁列峰,沈阳农业大学蚕学系教授刘彦群,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续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蚕业协会理事长毕会涛,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推广站研究员、河南省蚕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郑作运等专家多次调研鲁山蚕业生产和丝绸文化,带领研究生深入探讨鲁山丝绸历史渊源和生产工艺。毕会涛教授与郑作运研究员作为高层次人才结对鲁山县,致力于鲁山蚕业生产和丝绸文化研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程健君先生高度重视鲁山县丝绸文化的保护、发掘和传承工作,先后数次莅临鲁山,和有关专家学者对鲁山县柞蚕养殖、非遗传承、历史遗存进行深入调研、考察,联络协调社会各届力量关注支持鲁山丝绸文化,有力推动了鲁山“丝绸文化”品牌的铸造,为“丝绸文化之乡”的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鲁山县始终贯彻生态优先发展理念,高举“绿色指挥棒”,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公益岗位”、“生态+服务”,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能力,实现生态、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四棵树乡党委政府、鲁山县摄影家协会、鲁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积极致力于鲁山丝绸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陆续研究开发出了野蚕丝绸衣物、蚕丝画、药物颈枕、床上用品、蚕丝被、婴幼儿用品、蛹虫草、蚕蛾酒等系列绿色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通过中国商标总局注册“鲁山一化柞蚕茧丝绸”“仙女织”商标,获得北京英联邦协会主席和多个国家的大使对产品的认可,颁发英联邦协会外交访问专用礼品证书,并成为中国桑蚕品牌集群成员单位。”
“鲁山县在文化挖掘和保护中,各行业专家学者对鲁山文化的热爱和衷情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在这片土地上这一批文化人在深耕细作、在深挖整理、在发扬光大本土文化中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让文化在赋能社会经济、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这么多年来,鲁山文化人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受非常深。鲁山的丝绸文化根基和弘扬传承情况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对丝绸文化之乡的申报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协助鲁山县挖掘鲁山丝绸更深更细的文化瑰宝,申报更高一级的文化名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程健君说。
考察论证会后鲁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于韶伟代表鲁山县委、县政府做了表态发言:“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创建“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为契机,充分听取各位专家意见建议,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不断完善提升建设规划,努力把丝绸文化之乡建设好,推动鲁山丝绸文化相关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以文旅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丝绸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为璀璨的光彩!”
鲁山县人大主任刘万福、鲁山县文联主席郭伟宁、鲁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石随欣、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贺贺、鲁山县四棵树乡乡长朱康、鲁山县四棵树乡主任科员李人庆参加考察论证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