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那些足迹
作者:朱永银 郭文秀
(一)同登珞珈山
我们于65年8月分别从孝感高中、襄樊五中同时考入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一一武汉大学,并且还同时进入数学系7034班。这真是:久有凌云志,同登珞珈山。
初到武汉大学我们首先接受了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 100年前,中共一大召开,十三位代表聚首红船,其中就有五位武大校友参加了组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工作。他们是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一批武大先贤用热血和生命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一条红船劈开南湖的波浪,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运筹一个红色的理想!为了抗日救国以李晓声为代表的150多名武大学子投笔从戎奔赴抗战前线;后来周恩来同志冒雨来到武汉大学宣讲抗战救亡图存之策。还有不少校友为了民族解放光荣牺牲!58年9月12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武汉大学,全校师生欢欣鼓舞!……这些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武汉大学将红色基因深植于自己的精神血脉之中,红色是武汉大学永不消退的底色,这种基因深深烙印在武大人身上,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贮备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
在武汉大学学习的五年中,我们都享受着高额的助学金,是党的阳光雨露滋润着我们成长!
70年7月我们大学毕业来到湖北沉湖军垦农场8233部队新四连劳动锻炼。劳动锻炼虽然艰苦异常,但是也更加磨练了我们的自强弘毅、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72年年初劳动锻炼结束我们被分到全国最贫困的山区县郧西县中学任教。多年的共同求学,多年的共同拼搏,在郧西县中学我们组建了家庭。在郧西县工作期间,我被评为宣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地区妇代会。朱永银老师被县委确定为第三梯队人才,而参加了湖北省委党校第一期理论学习班学习了一年。在那里我们又共同奋战了八年。
78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文件:对68一一70届的重点大学毕业生,经过考试录取再到母校回炉学习兩年。啊!母校发出了召唤令!东湖水畔桃李满园,珞珈山上钟灵毓秀!虽然当时我已是两个小孩的母亲且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我还是报名考试了。功夫不负有心人,79年初我心怀感恩之心,再次回到“珈”中,回到我魂牵梦绕的母校一一武汉大学,在武汉大学图书馆系科技情报专业又学习了兩年。
在武汉大学我一共学习了七年。啊!七年的学习承载了我七年的回忆和成长!七年来我与碧波荡漾的东湖水朝夕相处,与苍翠满目的珞珈山日夜相伴!走过许多山水的我依然走不出这绿色琉璃的思念!这满满的珞珈情怀深深地烙入我的脑海中!回炉之后,我们俩先后调入了武汉市。
(二)同办数学会
我们来到武汉同在省重点中专一一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任教。后来我们发现武汉中专学校数学界各自为政,数学教学研究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和交流。为了促进数学教学的教改,当时我们在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双重重担的压力下,我们依然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走访了武汉三镇的部分中专学校倡导成立数学会,这终于得到了老师们的大力支持。1984年在我们的发动下顺利创建成立了《武汉地区中专数学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学会也不断地壮大,后来发展到全湖北省各中专学校,从而也就成立了巜湖北省中专数学会》。我一直担任此会的第一副理事长(见照片)。
在全国教育改革形势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绝大多数中专学校都发展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也并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中专数学会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湖北省数学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原学会于2001年成立并改名为:《湖北省数学学会高职高专数学研究会》。朱永银教授担任此会的常务副理事长。在2007年朱永银教授担任了此学会的理事长。
《湖北省数学学会高职高专数学研究会》在全省有七十多个会员学校。学会每年暑期都召开学术年会,与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一起交流学术论文,评选优秀学术论文,还组织老师们积极编写了几十个系列的教材,其中有三本教材评为全国规划教材,同时还以校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全国一等奖,多个全国二等奖和湖北省多个奖项。学会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专科组)的数学竞赛及全省各髙职院校学生参加的髙等数学竞赛。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数学教学改革,促进了各个学校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也增强了老师之间的友谊。(见照片)
(三)携手搞科研
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们虽然一直担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及班主任工作,但是我们依然不忘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科研水平。
在教学上我们经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提升教材的深度及广度,在此基础上我们主编、主审了统编教材六十多个版本,在全国各地院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且还在全国各高校广泛发行。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在近二十种杂志(如数学通报等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数学论文,并且还有多篇文章获奖如:《广义高斯函数及其积分问题》荣获湖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巧用组合求逆法》荣获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和提高,写出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组合积分法》。
《组合积分法》介绍的是积分领域中传统积分方法未曾涉及到的一种新方法。并且书中还推导证明了大量的递推公式,为解决积分问题有了新的突破。
武汉大学前校长、著名数学家齐民友教授仔细看完书稿后,欣然为本书作序。校长齐民友教授在《序》中指出:“本书的作者在微积分领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积分方法一一组合积分法。这对于各类复杂的有理函数式的积分,用常用的积分方法很难求出其积分,甚至解决不了其积分问题,但用组合积分法就很顺利地解决。组合积分法的理论和方法在今后的数学理论发展中将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以上这些想法,我很高兴地为《组合积分法》这本书写了以上的序。”
《组合积分法》顺利出版后,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北京九章书店、图书大世界等公开发行。第一次印刷了2000册投放以后反应強烈,立刻销售一空。接着又加印了数次。本书得到了教师、学生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许多网络平台好评如潮,深受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四)永远跟党走
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战斗生涯中,我们始终牢记党史不忘初心、牢记母校的红色印记不负韶华。武汉大学母校的校训:“自强、弘毅、求实、拓新”一直教诲着我们自强奋进!
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期间,我 们除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外,还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我们都是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朱永银老师还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报编委、湖北省数学学会高职高专数学研究会理事长 。
在高职高专院校迅猛发展时期,他甘为人梯带领全省高职高专数学老师深入到教学科研实践中,日以继夜地编写统编教材。还耐心辅导、精心修改青年教师们编写的教材。为了青年教师的进步他主动放弃教材的”挂名”,对青年教师“扶上马,送一程”。有不少年轻教师因此而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职称。现在虽然年逾古稀,朱永银老师仍然关心着数学会的工作,努力做好”传、帮、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朱永银创造了两个第一:他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位教授,为学院打破了教授的“零”;他也是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数学界第一位教授。正是由于他的顽强拼博才赢得了教学名师、首席教授等荣誉称号。还受到了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的亲切接见。
我们是武汉大学普通的学子,芸香猗猗,书卷灼灼,时光冉冉,岁月磨磨,一转眼我们已逾古稀之年。我们算不上涛涛大海中的一滴水,也算不上茫茫沙漠中的一粒沙,我们只是作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与很多很多校友相比我们还相差甚远!是党的阳光雨露濨养了我们,党的恩情比海深!我们应该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作者简介】
朱永银,男,1945年1月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1970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到沉湖8233军垦农场劳动锻炼,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授。
郭文秀,女,1946年元月出生,湖北省随州市人,1970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到沉湖8233部队军垦农场劳动锻炼。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