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融媒讯( 张国强 王晓飞)平顶山全市“五星”支部创建八大助力行动暨“五星工坊”建设部署会议召开后,鲁山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聚焦“五星工坊”建设重点任务,绘制《“五星工坊”鲁山图谱》,配套操作指南、制度机制,方便乡村学习领会、照图施工,推动“五星工坊”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明确目标、凝聚共识,谋好图谱布局。通过深入学习、交流研讨、综合研判等方式,明确“五星工坊”建设思路、理清图谱系统构架设计。深入学习领会。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学习研究工坊建设有关文件;县委组织部领导班子集中研讨上级指导意见,确保全面、深入、准确领会精神实质;各乡镇(街道)利用20日党员集中学习日、专题党课等形式,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奠定工坊建设思想根基。推动思想碰撞。组织各乡镇(街道),县人社、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移民、文旅等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3次,交流看法认识、研究工作思路、探索支持保障措施,在思想碰撞中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同时,指导乡镇(街道)重点听取村级企业、产业组织负责人意见建议,确保政策落实接地气、措施推进顺民意。确定目标规划。立足创星进度、产业基础、群众就业情况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等县域实际,指导各乡镇逐村调研、集中研判、选好点位,2023年计划打造“五星工坊”100个(12个“五星”村、68个“四星”村、20个产业基础较好的“三星”村),逐步向集体经济薄弱村推广覆盖,力争三年内建成300个。

鲁山县董周乡蔡庄村建成农旅融合型“五星工坊”,发展酥梨种植、摩天轮等产业。
优化流程、明晰路径,勾勒图谱细节。将“五星工坊”建设关键环节绘入图谱,细化优化方法步骤、明晰明确创建路径,让基层党员干部一看就懂、上手能干。抓底数。要求各乡镇(街道)建立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村集体经济收益、主导产业、带富情况“七张清单”,切实摸清乡村底数。抓平台。县乡分别成立“五星工坊”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负责辖区“五星工坊”总体设计、布局布点、村企对接等工作。抓规划。指导乡镇(街道)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分类别、分步骤推进“五星工坊”建设。抓对接。强化工坊与企业的对接联系,推动市场化运营;发挥农村合作社职能,以“农户+合作社+企业”等多种方式开展对接、共建联建。抓运营。依托企业负责人、“归根”人才、农村创客、新乡贤等,培育工坊管理运营队伍;建立“五星工坊”多方收益分配机制、工坊管理运营机制,确保工坊科学规范运营。抓考核。采取乡镇初评、县级考评的方法,对工坊建设运转情况定期考核,对运营效果好、成效明显的,县里命名表彰,推荐为示范工坊,给予奖励;对创建工作不积极、成效不明显的,所在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健全机制、强化指导,保障图谱应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完善推进措施,确保“五星工坊”建设取得实效。建立包联机制。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1个乡镇(街道)、指导1个“五星工坊”,乡镇(街道)指定1名班子成员、1名驻村干部、1名村“两委”成员共同联系1个“五星工坊”,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用活“双绑”机制。指导乡村围绕“五星工坊”建设,结合本村主导产业,动员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推进群众就业创业增收、集体发展产业增富。坚持试点先行。每个乡镇先行选取1-2个行政村为试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县级层面按照每种创建模式2个试点的思路,重点打造10个县级试点,待条件成熟后,组织观摩学习、全面推开。完善推进机制。制定村企联建、“五星工坊”党小组、红色管家、党员先锋岗等制度,推行联席会议、清单运转等机制,实行“月通报、季观摩”,推动乡村加压推进、奋力实施,确保“五星工坊”建设稳扎稳打、有效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