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性的特点:灵动;柔和;滋养大地。
山性的特点:厚重;刚毅;顶天立地。
诗性的特点:自由;奔放;贯通天地。
毫无疑问,出生于江南水乡的柳袁照校长是一位有“水性”的人,出生于红土高原的孟国泰先生是一位有“山性”的人,但他们追求的都是有“诗性”的教育。
2023年4月11日,在昆明一中的讲坛上,柳校长说:“挪威最难忘的是人体公园,每一个石雕人体,或铜雕人体,都是鲜活的生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是神一样让人惊心动魄,又让人内心柔软。一个叫做生命之柱的雕像,一百多个男男女女,赤身裸体,向上攀登,把人性揭示得淋漓尽致。我曾去过那里,我曾站在那里久久徘徊。从各种角度,从各个方位去观察它。他们个个都是本真的,唯美的,超然的,他们的生命的呈现状态,以及呈现方式,被嫁接到了我们的日常学校教育之中来了,这就是‘诗性教育’。”

长期以来,孟先生主张:“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不同的树叶,组成了郁郁葱葱的绿世界;不同的人构成了精彩纷呈的人世间。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大同世界。”
显然,孟先生主张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与柳校长的“诗性教育”是一脉相承的。
2023年4月14日,柳校长参观了西双版纳著名的“望天树景区”后感叹:“高入云端的“望天树”,坚定、挺拔,笔直、威武、不屈不挠,始终如一。唯有勐腊,唯有勐腊这片山谷、这片原始森林,是她钟情的地方,如今成为勐腊精神的象征。”

对西双版纳,对勐腊的“望天树”,孟先生也是情有独钟的。2000年10月,《孟国泰教育思想言论选》刚出版不久,孟先生就和著名少儿文学作家辛勤老师到西双版纳巡回讲学,受到版纳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勐海,孟先生在演讲后的互动环节上收到一份纸条:请问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孟先生当时就想:这个老师可能是来搅局的,因为他的演讲很“冒”(抨击教育时弊),也可能是出于好奇,想知道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孟先生就结合西双版纳的三种树木的特点,脱口而出:
我就是西双版纳的大榕树,落地生根;
我就是西双版纳的黑心树,刀砍不死;
我就是西双版纳的望天树,拔地参天。
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显而易见,水性的柳校长对望天树的诗性描写,再一次印证了山性的孟先生。
柳袁照校长在讲到“诗性课堂”的时候,喜欢用“皱、漏、瘦、透”四个字来概述。他说,“我曾致力于‘审美课堂’的构建,力图从课堂教学审美泛化、审美弱化的误区中回到教学的原点,到优秀的教育的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养分。瑞云峰,是大自然造化的神异之物,聚天地之精气,集天地之美于一身。‘瘦、漏、透、皱’四字,概括太湖石的‘形’‘神’之美,诗性的课堂何尝不是如此呢?”
柳校长的“诗性课堂”,有四大特征:
特征1 瘦。运用于课堂,就是追求明晰精干之美。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以‘瘦’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条理分明,思路清晰,简洁、精当,不臃肿、不花哨,不做作,有自己的教学独特之处,是有风骨的课堂,这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审美要素之一。
特征2 漏。运用于课堂,就是追求留白绵延之美。所谓“漏”,即李渔所说“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就是要有“留白绵延”的美感。我们追求的课堂,是通灵的,不呆板,不机械,不僵化,不程式。有思考、想像、联想的空间。这样的课堂,不是满堂灌、不是填鸭式、不是一言堂,是民主的、学生自觉的、自主的课堂。课堂上,让重点在通而不塞,气韵流动中凸显出来,即努力追求“有常而无常,有形而无形”的课堂教学境界。
特征3 透。运用于课堂,就是追求深刻澄明之美。所谓“透”,就是透彻,有“深刻澄明”之美,李渔说:“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这段话用在教学中,对其内涵,我们有一个新的界定。“此”可以看作是某个“知识点”,“彼” 可以看作某个“情感的升华之处”。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传授,更是在情感层面的引导,也就是说课堂的指向,是直抵人心的。
特征4 皱。运用于课堂,就是追求曲折生动之美。所谓“皱”,即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纹理纵横,笼络起隐。”有“曲折生动”之美,是愉悦的,审美的。我们追求的审美课堂,是讲究疏密、浓淡、节奏,既富于变化,如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又是浑然天成合乎自然之道的,柳暗、花明,无论道路多么迁回,总是婉转相通的;而幽暗、深邃,更能激起人们无限的想像和探幽览胜的逸趣。

听了柳校长对课堂的概述,孟国泰夸赞道:“袁照先生聚天地之灵气,以家乡太湖石的‘瘦、漏、透、皱’四字,建构的理想课堂,既是‘审美课堂’,也是‘唯美课堂’,更是‘诗性课堂’,不仅厘清了课堂上“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主从关系,更让课堂有了‘诗与远方’。”
其实,说起课堂,孟先生可以忘记吃饭、睡觉、休息。孟先生建构的“三标课堂”,是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之一。“三标课堂”有五大特征:
特征1 三标课堂是生态课堂。化繁就简是正途,返璞归真成大道。在这里,没有刻意预设,没有精心安排,没有束缚羁绊,一切均自然流露。在这里,没有表演,没有伪装;没有老师的一厢情愿、喋喋不休、好为人师,有的是原汁原味、神情专注、始终如一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在这里,有无穷的问题亟待解决,有无数颗好奇心需要激发,有无数心灵需要滋养。

特征2 三标课堂是人文课堂。在这里,人情有滋有味,人性充分张扬,人脉左右逢源,人气蒸蒸日上,人道备受尊重,人格独立高尚;每个人都志存高远,没有鼠目寸光;每个人都充满爱心,相互帮忙;每个人都专心致志,意志刚强。人文课堂不仅仅是尊重人性,充满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人的“体、智、情、创、和”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在这里,个性随时可以得到张扬;每一点创新都能得到激励;人格在不经意间得到完善,每一个生命在这里都能演绎出精彩的故事。

特征3 三标课堂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召唤与吸引,更是一种解放与激发,使学生自由地驰骋于思维的无限世界中。智慧课堂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星球,有着适合种植任何一种植物的土壤,而教师就是一个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具备这种潜质的人。在这里,成长者观察敏锐、记忆快准、思维灵活、思路流畅、思考独特、思想深刻、视野开阔、想象宽广。
特征4 三标课堂是安全课堂。在这里,教师敢于放权、放胆、放手、放心,让成长者自主成长、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大胆创新、勤于实践;学生不惟书本、不惟权威、不惟经典,敢于质疑、修正、创新、超越。在这里,没有打击报复,没有冷嘲热讽,没有秋后算账,没有后顾之忧,有的是兼容并包、激励欣赏、理解原谅,有的是人文关怀。

特征5 三标课堂是快乐课堂。这样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笑声不断的,无拘无束的课堂。在这里,教的,快乐;学的,快乐。对老师而言,组织(小组合作)生教生、生考生、生帮生,是快乐的;“三不讲”的时候,是快乐的,“三讲”的时候,是快乐的;疏导、引导是快乐的;激励、夸奖是快乐的。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快乐的;合作学习是快乐的;为理想而奋斗是快乐的;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是快乐的;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是快乐的;观察是快乐的;识记是快乐的;思考是快乐的;想象是快乐的;创新是快乐的;做人是快乐的!
由此看来,在建构“诗性课堂”方面,柳袁照校长与孟国泰先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柳袁照何许人也?江苏苏州人,江苏省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知名诗人、“最中国”学校文化创始人、“诗性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国家首届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孟国泰何许人也?云南昭通人,教育思想家及实干家,从个体出发新教育936核心竞争力体系建构者,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创始人,中共中央机关报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封面人物。
作者:青力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