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老师名单:
1.丘富开2.蔡文光3.张丽辉4.李光恒5.汪凤森6.江山里7.莫祖颖8.海纳百川9.成人之美10.柯美柘11.青青子衿12.赵偲含13.静沐暖阳14.一剪梅15.凌赣文16.世外桃源17.郑举纲18邢永19张旭祖
1.蝶恋花•汀江母亲河(冯延巳体)
文/丘富开(福建长汀)
自古河流生命孕。天赐甘泉,汇集江湖井。储备水源煎乳茗。荣滋草木留风景。
故里汀江功效逞。浇灌田园,百姓丰收等。饥渴解除民庶庆。安全保障神灵敬。
2.蝶恋花.夏日
文/蔡文光
芳草萋萋披玉露。细雨绵绵,常把田畴护。北岭坡前闻鸟语,南湖岸畔听蛙鼓。
白鹭翩翩穿碧树,莲藕花香,又惹黄蜂舞。垂钓游人来此处,荡舟墨客吟诗赋。
3.蝶恋花•初夏洞庭
文/张丽辉
夕照洞庭闲信步,轻踏长堤,缕缕南风度。百里码头船踞住,来潮浊水东流去。
远眺沙洲群鸟聚,芦苇微摇。水面轻波溯。白鹭掠湖飞远处。醉人风景心怡绪。
静沐暖阳收录三首
4.蝶恋花•茶品人生
文/ 李广恒
缕缕幽香岀牖户。雅士文人,邀月尝甘露。苦涩香甜浓淡处,玉尘光影诗如注。
恬淡安然凭意度。壶里乾坤,暗解人生路。一盏清茶藏亘古,回眸嚼味沉浮数。
5.蝶恋花•心愿
文/汪凤森
久沐文光书万卷。梦绕魂牵,沉醉长相伴。隐逸诗田求拓展,躬耕词苑思企盼。
翰院儒林常眷恋。遐想凝神,圣道贤哲灿。养性欣欢随心愿,修身快意多行善。
6.蝶恋花 公园黄昏
文/江山里
小径幽深鸣雀影,淡淡黄昏,树隐些青杏。绿草丛中花绽静,闲情旋寄轻云岭。
池水微波蜉瞬远,荷叶田田,芦苇竖青屏。拂柳斜阳描画景,心弦拨动诗春永。
海纳百川收录三首
7.蝶恋花·荷塘踱步
文/莫祖颖(广东)
碧绿幽芳披锦绣。袅袅飘香,不怕池塘瘦。鸟语周遭寻故旧,风轻云淡游人走。
翠叶蹁跹摇叠秀。阵阵青涛,更引蜻蜓斗。赏景闲人来爽溜,吟诗老叟情歌奏。
8.蝶恋花 · 花之韵
文/海纳百川
夏季繁花飞彩绚,美丽娇妍,香气氤氲散。蜂恋蜜香睁笑眼。蝶亲玉蕊开心转。
满目芳菲游客赞,野陌山前,更见斑斓展。赏景观光人不断,榴花胜火红霞灿。
张丽辉收录二首
9.蝶恋花. 游元亩塘
文/成人之美
小满碧塘青韵注。跨石回眸 ,俏影涟漪处。
霜鬓笑簪花一路。朝霞亭满箫声赋。
遥忆将军琴婉抚。浣女谁怜,今雀难寻故。
囊敛草香鞋惜露,多藏妙景填笺素。
注:相传周瑜曾在芜湖元亩塘抚琴练兵,小乔随军浣纱洗衣。
10.蝶恋花·老伴六十二岁生辰感怀
文/柯美柘(江西)
半壁长天描锦绣。沥血劳神,人比黄花瘦。勤俭持家期自有,相夫教子疲奔走。
菩萨心肠颜隐秀。荏苒时光,敢与风霜斗。浆洗樵锄忙应候,油盐酱醋勤相守。
11.蝶恋花.偶相逢
文/青青子衿
几度花前随梦见,今夕相逢,不似从前面。
两鬓斑霜容暗换,昔时眉黛春山远。
暗自神伤羌笛怨,泪眼偷遮,强笑双肩挽。
纵有千言难诉愿,余生缘尽情何断。
12.蝶恋花·山行
文/赵偲含
崖壁飞珠云岭俏,草木含情,石径清溪绕。蝶舞蜂飞花正好,风欢雀唱仙踪晓。
抖擞精神人不老,静沐馨香,远望峰岚缈。醉卧松台闲事了,敲声掂韵斜阳照。
13.蝶恋花·夏荷
文/静沐暖阳
雨过池塘生绿浪。水面风来,吹皱琉璃帐。翠盖红妆相映傍。清香暗度人间样。
月下霓裳歌未放。醉倚阑干,笑指鸳鸯桨。回首西湖烟景旷。画船载酒归时望。
世外桃源收录五首
14.蝶恋花 览千亩杜鹃花
文/一剪梅
夏日杜鹃呈锦绣。比似云霞,千亩依山秀。紫色满山香染袖。白花洁雅枝凝茂。
涧水溪流峰岭岫。身在其间,怜听流莺斗。心系繁英游兴有。景随戏蝶诗情守。
15.蝶恋花·采风油栏洞
文/凌赣文
细雨蒙胧云雾绕。叠翠峰峦,馥郁茶山袅。百鸟欣欢歌曲嘹,时而白鹭萦天笑。
星灿油栏光熠耀。美誉飘扬,英九名声俏。信守真诚祥吉兆。文人墨客辞章诏。
注:油栏洞,英德历史悠久的红星茶场。
16.蝶恋花·初夏
世外桃源
十里青纱风曳柳,隔叶闻莺,绿抚芳菲诱。翠盖随风舒广袖,芙蓉出水柔情旧。
应季瓜蔬香入口,金杏甘酸,丹荔浓成酒。抛却愁烦林樾走,人生多少良辰候!
静沐暖阳收录三首
17.《蝶恋花》百华争艳
文/郑举纲
百花妖秾相接踵。才谢春红,又顾扶桑垄。芍药牡丹娇艳拱,蕙兰瀚墨幽香涌。
岂止繁花争客宠。学子风华,仪表人中凤。矢志不渝追月梦,夺魁又作擎梁栋。
汪凤森收录
18.蝶恋花•端午(冯延巳体)
文/邢永
端午粽香飘汨水。艾草菖蒲,驱魉门前缀。感念灵钧忠义志,即成风俗人文史。
凝聚民心来竞技,摆渡龙舟,鼓响挥红旆。远眺桨飞皆锦鲤,神龙溅玉君魂慰。
张丽辉收录
19.蝶恋花·端午节感吟
文/张旭祖
户户门楣悬艾草。祛疫驱虫,屋角熏烟绕。剥粽尝鲜还品枣,雄黄美酒焉能少。
日丽风清人起早。击水飞舟,欲把忠魂召。楚水悠悠天已晓,山河处处风光好。
世外桃源收录
第十六讲
词的立意·《蝶恋花》
今天要交流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词的立意
1、立意的重要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成高格,自有名句。”“意”又是什么呢?意:就是思想,就是诗词的主题。有人说诗词有三柱:即情感构成诗之魂,思想构成诗之骨,意象构成诗之貌。诗之有情感、有思想、有意象,犹人之有魂、有骨、有貌”。
杜牧在《答杜充书》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好的内容,好的气势,好的文辞。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其次是气,然后才是文辞章句。如果主脑不立,辅佐和兵卫也就没有了着落。
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思是:无论诗歌还是长篇文章,都以“意”(主旨)为主,“意”是(诗文的)主帅,没有主帅的兵,叫做乌合之众。张其俊在《诗词炼眼》的“炼意”中指出:“意高则格高,意深则旨趣远,意雅则情韵超凡脱俗。”
清人叶娇然《龙性堂诗话》说:“作诗高手在炼意,炼格炼词次之,词格之炼,人恒知之,至炼意则未必知也。故知炼意者可与言诗。”就是说,作词的高手必是要练意境,词格和字句都在后面,你的字句再好,没有好的意境,也是不行的。
这些名人的高谈,足可以见其立意之重要了,这是立意的重要性。
2、立意
诗的立意首先要“新”和“奇”,不“新”不“奇”,不能吸引读者,平淡无奇令人难以卒( zú)读,遑论其他。
1)立意新。
所谓新就是要有新的立意,物情厌旧,笔意喜生;拾人牙慧,为人不耻。袁枚说:“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
意重在出新,同样事物和题材的作品,新意往往就是亮点。来看前面我们讲过的刘过的作品。《沁园春·斗酒彘肩》: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彘zhì, 彘肩,即肘子)
这首词是寄给辛弃疾的,大致意思是:准备好大斗酒和猪蹄肩,也就是猪肘子,冒着风雨横渡钱塘江,岂不是高兴痛快?被白居易、林和靖、以及苏东坡,一起拦驾拉我返回。东坡高兴地说:“西湖,正好象夫差的西子,浓郁的施抹,清淡的打扮对着镜台。”白林二位都掉过头去不愿回顾,只管喝酒传杯。
不久白居易说:“玩游天竺去去来来,景色如画,峥嵘突兀的楼阁处处张开。最令人喜爱的是纵横交错的二条水涧,从东向西环绕,两个山峰雄踞南北,上上下下白云拥堆。”林逋(bū)接着说:“不是,清幽的芳香到处飘动,不如先去访问孤山上的寒梅。等待晴天再去,拜访辛稼轩为时不会太晚,如今暂且在此徘徊。”
这首词是刘过为稼轩(辛弃疾)之作。作者构思极新颖奇妙,它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时空界限,将自我与古人相聚一处,让白居易、林逋、苏轼三位时代不同但都与杭州有密切关系的先贤起死回生,来演一场挽留词人、不放他离杭的喜剧;又匠心独运,隐括他们诗中描绘杭州景物的佳句,编排了一番相互争论,首先应游杭州何处的精彩对白----如此鲜活生动、风趣盎然的奇特、梦幻的情节,塑造了三个笑傲不羁的人物形象。
小结:诗意要新,诗意贵新。
2)立意奇。
奇是新奇、神奇、奇趣、奇妙之奇。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奇趣,是因有奇,才有趣;奇与趣相连,趣与味相连,奇趣即味,味即诗。一字之奇便可使境界全出。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弄”就是一个奇字。所以 诗有神奇美之誉。如诗仙李白、诗鬼李贺等很多人都有不少神奇美的诗篇与佳句。下面举数例为证:
唐代方干的《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道君山自古无。
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大意: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原是昆仑山顶一块石,飓风吹来落入洞庭湖。
“曾于方外见麻姑”纯属神话,但说得活灵活现、神奇之极。说君山“原是昆仑山顶石,是被“海风吹落洞庭湖”的。可能么?一昆仑山顶石,吹到洞庭湖中竟变成了一座君山,岂非又是奇中之奇么? 但读者却不认为是荒唐,反倒觉得奇趣无比,喜闻乐见。这就是,诗贵新奇的特殊效应。
再如李调元给某官老夫人,题寿屏诗:
太老妇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养儿偏惯去为贼,偷得蟠桃献母亲。
这首诗,第一句把人吓一跳,竟然敢说“太老妇人不是人”,第二句说是“九天仙女下凡尘”。又让诸位耳目一新,第三句有说“养儿偏惯去为贼”,人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了,第四句“偷得蟠桃献母亲”。又让大家的心恢复原位,你想,给人家祝寿去了,你一句,“太老妇人不是人,是不是很让人惊讶?这就是新奇。
还有朱元璋鸡年欢宴作鸡诗: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二声撅二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传说是朱元璋在一次鸡年元旦欢宴翰林学士席上,有人提出以金鸡报晓为题,每人一诗,以助酒兴,朱元璋随口吟到:“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二声撅二撅。众人听了暗暗好笑,但又不敢笑,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朱元璋诗锋陡转,奇峰突起,妙句回天。群臣欢呼:万岁万岁!好诗!好诗!奇之又奇!
这些诗皆以奇趣流传于世。奇的效果,可见多么神奇。这种写法叫 “奇崛法”,也称 “逆挽法”,先平淡,后崛起;先惊险,后挽救,惊险奇特。如唐伯虎的《咏雪诗》、李调元的《麻雀诗》等等,也属于此类。
小结:奇是新奇、神奇、奇趣、奇妙之奇。这种写法叫 “奇崛法”,也称 “逆挽法”,先平淡,后崛起;先惊险,后挽救,惊险奇特。
3)立意高
“高”与“深”相互包容,互为依存,相互促进,互为里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很重要。
立意高,其涵义有二。一是指诗词的思想境界高。也就是必须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及热爱劳动人民,关心百姓疾苦的博大襟怀等高贵品质。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吉鸿昌临刑时,以大地作纸,用手铐作笔,写到: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些诗句都是光昭日月,掷地有声的不朽诗篇。
立意高也可以是艺术境界高,如辛弃疾《采桑子》下半阕,即是艺术境界高的一个范例,可谓精彩之至,我们一起来看: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里,作者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末句“却道天凉好个秋”一语,此乃“欲说还休”的最佳注解。刚说“欲说还休”,却不直说出原因,而一下却跳到“天凉好个秋”去了,直是“顾左右而言他”之意。
奇特跳跃,出人意表,引人遐思。比直接批判南宋偏安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效果,不知好到多少倍,真是风流千古,妙不可言,韵味无穷的绝妙好词。同样是批判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方式尽可不同。林升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直接批判,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李清照的《绝句》(项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影射批判,借项羽当年垓下战败,不肯回到江东的事,讽刺一味求安、东渡保全自己的南宋政府。辛弃疾的《采桑子》下阕“却道天凉好个秋”是“欲飞还敛,欲露还藏。”这是欲擒故纵批判,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方式不同,各臻妙境。
小结:立意高可以是指诗词的思想境界高,也可以是艺术境界高。
4)立意深。
“深”指含蓄隽(jùn)永,蕴籍丰厚,艺术高超,精湛,使人回味无穷。下面也举两例。
一般说来,词贵含蓄曲折,含蓄曲折乃诗词之大美。
司空图《诗品》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斯谓含蓄之善品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的“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亦是此意。丁芒说:“诗作多义解,诗无达诂(gǔ),其实就是多用暗示、象征手法达到含而不露,这才是诗的最高境界。”
如前面我们学习过的辛弃疾的《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主张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所以,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说的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不是醉后说话没有条理,这句话是“醉话”,“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就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不可以全信。辛弃疾翻用这句话,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了咀嚼不尽之味。
下片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憨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亦表露无遗。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如果再往深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来发泄内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实感。
又如我们前面学习过的一首词:
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瞥piē)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平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piē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
词以轻松戏谑(xuè)的笔调写闲居生活之乐。起笔入题,点明云遮山没,接下来顺势写出,找不到山了,而后风吹云散,山峰重现。但结尾却宕开一笔,写了一位老僧拍手而笑的欢快情态,词的意绪为之一振,词境也就更加曲折、丰富。
立意深还体现在复合运笔之妙。如石理俊在《复合运笔——诗词审美小札zhá》中例举的李清照的“绿肥红瘦”,即是享誉千古的艺术修辞美的光辉典范。 借助高人石文之的解析:“绿、红”以色代叶、花、借代;以形容动物的肥瘦来形容植物,“绿肥”与“红瘦”对偶作对比,一经形成“绿肥红瘦”便产生质的飞跃,出现崭新的诗意。
不仅如此,它反映出经风历雨中此长彼消事物的运动与变化,“绿肥红瘦”是对立统一的新鲜、独特的形象,这诗句闪烁着自然辨证法的光辉,这可谓艺术修辞的千古绝唱,真可谓高之又高了。
我国是诗词大国、诗词之乡,古往今来名句佳章极多,上面所举数例只是说明立意必须“新、奇”。
小结一下:“深”指含蓄隽永,蕴籍丰厚,艺术高超,精湛,使人回味无穷。立意深包含有含蓄蕴籍和复合运笔两个方面。
二、学习词牌《蝶恋花》
1、词牌简介
《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
2、格式
双调,上下阕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双飞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注解:
①偎:紧贴;挨着。 ②黄金缕:喻新长嫩叶的柳条。 ③钿筝:用金银、贝壳镶嵌的筝。移玉柱:即弹奏筝。 ④海燕:即燕子,古人因其春天自南方渡海而至,故谓;非今动物学上所说的筑巢于海滨悬崖上、形似燕子的另一种鸟。 ⑤一霎:很短的时间。
本词大意:六曲形的栏杆紧挨着碧玉似的绿树,风轻轻地吹,杨柳尽情舒展开它黄金般的丝缕。是谁抚弄着钿筝奏起一曲?惊动了梁上燕子双双穿帘飞去。眼前到处有游丝和飞絮在飘扬。红杏花开,正值清明,下了片刻的阵雨。午间熟睡醒过来时,只听得黄莺在四处乱叫,是它惊破了我的好梦,这梦中的一切再也无处寻找了!
3、词例
蝶恋花·春景(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词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词人的感伤。
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经泪满衣襟。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为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
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 ”,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
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对充满矛盾的人生的思索。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蝶恋花 (唐·冯延巳)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辗转浑无寐。
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
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这也是一首秋愁怀人之作。冯延巳把秋天的意象和个人的愁思连在一起,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让人身同感受。
4、要点
1)用韵为上、去(不用入),本词牌仄声韵,用上、去声的多。
2)所填内容。这首词牌句式以近体五、七言为主,比较适于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感情内容。
3)对偶。这首词牌上下阕最后两句,也就是两对七言句,没有要求对偶,也就是说,可对可不对,随作者的写作需要。

视频课件
https://h5.renrenjiang.cn/#/activity?aid=1437372&su=5074936词班第16讲黑眼睛今晚7点与大家不见不散!

本讲提纲:
一、词的立意
1、立意的重要性
2、立意
二、学习词牌《蝶恋花》

《蝶恋花》
原是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这首词牌上下阕格式一样,吕调。用韵为上、去(不用入声字)。起句,最好兴起,就是景起。本词牌没有对偶要求,上下阕最后两个七言句随意。这首词牌句式以近体五、七言为主,比较适于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感情内容。

第十六讲作业:
按钦定词谱填词《蝶恋花》,题目自拟,韵部自选。根据自己所填内容审词牌。
《蝶恋花》词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创作要点:
1、平仄格式 用搜韵来检查作品的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2、句式:74577,74577。意象的选取要美。立意要新。
3、起句,最好兴起,就是景起。
4、领字,这首词没有领字。
5、用韵,用韵为上、去(不用入)。
6、对偶 本词牌没有对偶要求,上下阕最后两个七言句随意。
7、换头,这首词牌上下阕格式一样,吕调。
8、重字,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对偶句里面大家注意有规则的重字。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刘梦龙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5.1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