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梅诗歌文化传媒||王子扬评词《西江月◎春游(柳永体)》
西江月◎春游(柳永体)
薛有毅(山西榆次)
红粉桃花佳丽,青杉翠竹风流。杏林燕翼舞轻柔。云谷知音魁首。
浪漫高歌遐想,巍峨翩舞遮羞。山川河海尽头收。一路飞来独秀。
王子扬评词:胜景化地,高屋建瓴;浪漫情怀,暧昧胸臆
——试析本词的景物描写和心理剖视
一、词牌
“西江月”,词牌名。此名可能是附会唐李白诗《苏台览古》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而来。词调以柳永词《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上下阕)各四句,皆两平韵一叶韵。变体有辛弃疾的代表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当然也有“正体”的“西江月”)等。
二、赏析
阳春三月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去哪儿“游”呢?是自然风光好的地方,还是有 人造景观的旅游景点呢?诗人选择了本色的、自然天成的大千世界。春游后要写“游记”。写什么呢?时间的推移(际遇)、地点的转换(行踪),所见所闻(输入信息)、所感所想(激活才情和灵感),最后是彻悟和思想的升华(收获)。游记散文就是这样写的,诗歌也可以这样写;当然也可以不这样写。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上阕四句,每两句一个意群。作为第一个意群的前两句 近似对仗。第一句写“桃花”,“物象”很美,红而不艳、粉而不淡的“面容” 恰到好处地让人喜欢,诗人还用“逆喻”和跨界“比附”的手法,把桃花比作“佳丽”,让读者驰骋联想,恣意想象,让我们想到李白的诗——逆向思维之杰作——“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第二句写“杉树”和“竹子”,用“青”和“翠”来涂染“景物”颜色,意在用这一“冷色”与上一句的“暖色”形成鲜明对比,既“绿叶扶红花”般地衬托桃花“娇艳可人”的美,又使整个“自然景观”具有“画意”般的和谐意境和艺术美感。桃花是“佳丽”,爱死个人地“招蜂引蝶”,青杉和翠竹呢?当然也不甘示弱,它们风流倜傥,追情逐爱,不亦乐乎!看,诗人把一个只有生命没有情感的“自然界”写成了风情万种的“人类社会”的男男女女,想象够奇特的吧!作为第二个意群的“后两句”,又增添了行为动作和思想感情更加活跃的物象——动物生灵“燕子”,这燕子在杏林(当然也是一景,可以丰富画意内容,平衡物象结构布局,完美表现整体景象风貌)中 原本只是穿梭不息地飞来飞去,但诗人不是这样写,诗人说燕子展开双翼,在“轻柔”地起舞,你看,多么妙曼多姿,多么激情飞扬,多么潇洒浪漫!这不是“杏林”,这是“轻歌曼舞”的西洋舞池——情侣的极乐世界!看来 相较于上一个意群,“热闹”的地方、能够表现诗意和画意“主旨”的地方在这儿!这一意群的第二句更是用赞叹的口吻、歌颂的笔调,十分肯定地断定和百倍坚决地赞许“燕子”是“天地间”(云谷)最有灵性、最有人情味儿、最善解人意(或许还最懂爱情)的动物生灵,并一个劲儿地伸拇指,嘴里不停地说道“你第一,你最棒,给你大大大的赞”!大家看出来了吧?上阕的“主旨意象”就是这个“燕子”,最突出、最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是“燕 舞”,而体现诗意“主旨”的“文眼”就是“知音”二字。两个意群的诗意是什么关系呢?“桃花”和“杉树”、“竹子”写得那么好,只以为写景手法已经登峰造极了,然山外有山,这么令人陶醉的“景致”竟然比不上一只“会飞”(能起舞)的燕子,真是奇了怪了!其实,这是“高屋建瓴”的艺术手法!这种颇具才情、灵感通神的联想、想象和艺术构思,难住了画师,这让画师怎么画呀?上阕是饱蘸激情彩色的“写景”,描写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自然景观。下阕又该写什么呢?该怎么写呢?
下阕承上阕的“燕舞”而来,集中笔墨写燕子的北飞旅程。怎么“展开”的呢?也分两个意群。前一个意群用工整的“对仗”,写燕子的“高歌”(引吭高歌、高歌猛进)和“翩舞”(翩翩起舞),有声有形,向我们展示了燕子的全方位形象;后一个意群是说,燕子从南方飞来,一路尽显独一无二的“身手秀”形象,飞到通往北方目的地的千山万水的尽头,找到了自己熟悉而又陌生的“安乐窝”后,山川河海尽收眼底、铭记在心。这可是“动态”的“自然景观”和“主人公”(燕子)不断变化的“即景生情”之“心理活动”,这个 “诗情”中的“画意”,画师该怎么画呀?我们着重分析前一个意群。“高歌”实际是燕子的呢喃叫声(一般理解为“细语”、“情话”),但诗人说 这是“高歌”,多么高调!又说这叫声传递或表露了燕子的美不胜收的“遐想”,多么大胆的想象!还说 这是“主人公”燕子的浪漫情怀,看来 燕子对自己所追寻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找到自己北方的安乐窝)之实现充满了憧憬、信心和激情,充满了美丽的想象。“巍峨”是借用与“山势”“挺拔”意义相关的形容词来泛意比附燕子“翩翩起舞”的“舞姿”(飞翔时的翼展和身形姿态之形象)的挺拔与刚劲。然浪漫的背后是辛劳,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西方小说《项链》中女主人公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试想,燕子从南方追风赶月、风风火火地飞往遥远的北方,身体和精神是何等的疲惫,心态是多么不堪!所以,诗人才用“暧昧”怜惜之“措辞”——“遮羞”来“越俎代庖”地为“主人公”燕子 私下的不如意和不痛快(是否借题发挥、假语村言、托物言志、假物寄情,有待研究)出面代言,申诉苦楚和委屈,但纵观下阕乃至全词,这点委屈(小插曲)还是次要的,也就是说,这只是“旁观者”诗人的认识和评价以及情感和态度,说不定“主人公”燕子自己根本就没那么想,根本就“不以为然”呢。总之,下阕的诗意主旨重在“人物”(燕子)形象要素的健全和形象特征的丰满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诗人对“主人公”燕子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灵深处的“隐情”进行了深入的“探秘”和暧昧的剖视。
三、例词参考
1.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正体)
柳永(北宋)
凤额绣帘高卷,兽鐶(huan )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恹恹(yan )难觉。
好梦枉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lao )。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变体)
辛弃疾(南宋)
(略)
3.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变体)
欧阳炯(五代)
(略)
4.西江月◎富贵不知乐业(变体)
曹雪芹(清)
(略)
5.西江月◎井冈山(正体)
毛泽东(近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评论家简介:
老王(网名),实名王罡,笔名:王子扬,王子洋,王老师。1953年出生,山西大同人氏。
学历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讲台生涯混迹于小学到大学、学生到教师再到党政干部、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之间,同时进行社会科学某个领域的研究。目前最高成就为,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做编外导师,指导并修改专业论文。涉猎宽泛,政史为重;交游广阔,诗友为上。
诗评特色:作评相映,务使读者看懂受益;诗有激情,诗评必如影随形,风格上保持一致;运思行笔、文字呈现多有二次创作的倾向和风貌。
多有结合诗评的学术论文面世。
繁荣诗歌创作是其美好愿景。
薛有毅,男,一九五八年11月生,汉,大学,中共党员,农经师,退休干部。愛好文学,诗词。曾在国家,省,市,区(县)不同报刊杂志,书籍上发表过文章,诗词。文章受过山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表彰奖励。
现任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晋中市楹联学会会员,理事,榆次区作协会员,榆次区诗词协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