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唠叨”
文‖白建华
“你好吗?在干嘛?”“路上小心”“多穿衣服”“少说多做”“好好工作”……我的妈妈年过花甲,不经意间步入了老年人序列,青丝成白,腰背蹉跎,反应变得迟钝,脚步慢慢放缓,但即便如此,她始终把我当成小孩子一样,无论我处在什么成长阶段,每天都会追在我身后再三叮咛嘱咐。小时候觉得妈妈很啰嗦,爱唠叨,总是管着我这也不许那也不行,总想快点长大逃离她的身边、脱离她的管束!长大后才发现,妈妈的一句句“唠叨”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处处体现着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在很多个迷茫的时刻、不知所措的瞬间,为我指明了方向,是我成长路上坚硬的铠甲、前行路上坚强的后盾、人生路上坚挺的灯塔。
妈妈的“唠叨”勾起了我的回忆,记忆中妈妈勇敢无畏,是我成长路上坚硬的铠甲。每个小朋友被问到最漂亮的人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答到“妈妈”。我的妈妈不仅年轻漂亮、而且个子高挑。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开始的,也是从爱上妈妈的笑容开始的,我认识妈妈的时候,她只有27岁,我猜想,妈妈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一定是她这辈子最美的时候,我依稀记得妈妈总是对我笑,经常把我抱在怀里稀罕个不停。到了6岁上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听见妈妈说着“起床啦”“吃饭啦”。那时候因为家里条件艰苦,为了给我凑学费,妈妈把我送到学校后,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日复一日地四处奔波打零工,每天都是忙到很晚才回家。为了等妈妈回来,我会坐在院子里最高的树杈上,盯着远处小路转弯处妈妈的身影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每当看到妈妈的身影,我都会兴奋地跑出大门外迎接妈妈,因为妈妈会从她的包里变出好吃的零食或好看的文具,我问妈妈“你累不累”,妈妈答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妈妈找不到零工就在家里干农活,院子里摘满了瓜果蔬菜、养了几头猪和几十只鸡,每天都要整理院落、喂猪喂鸡。每天放学回到家,妈妈会放下手中的活,第一时间辅导我写作业,在学习方面,妈妈总会和我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周末的时候,我经常和村里的小伙伴玩到很晚。有一次在村边小河摸鱼,不慎脚被刮伤,流了很多血,妈妈找到我,迅速抱着我跑到家,为我止血包扎,看着妈妈心疼、着急的样子,让我知道世界上真的有感同身受,你的痛苦会在她身上放大很多倍。当我犯错误的时候妈妈总会耐心安慰我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即改就是男子汉。”就这样,妈妈作为全家的主心骨,在艰苦的环境下,用她的坚韧、勇敢、不屈和进取的精神,让我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也守护着我们,为我们支撑起一个家,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家的含义不是在父母庇护下的和风细雨,而是父母带着孩子,不管遇到多少困苦都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对未来的追求。
妈妈的“唠叨”温暖了我的回忆,记忆中妈妈精明能干,是我前行路上坚强的后盾。每个成年人被问到最想回去的时光,很多人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童年”。童年,我认为它就像旭日渲染的朝霞,七彩缤纷,灿烂美丽,像飘在绚烂天空上的风筝,自由自在、随风飘扬,它挂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给我的生命带来许多的幻想和希望,而赋予我们这五彩斑斓的梦、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人,就是妈妈。小的时候,最喜欢吃妈妈做的菜,每次放学回到家,都能看见热气腾腾的后厨,过了一会,穿过“迷雾”,就会出现一个端着菜出来的“围裙妈妈”。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夹着妈妈做的西红柿炒鸡蛋、蒸土豆,我能吃两大碗,然而我越说哪样菜好吃,她就频繁地做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常挂妈妈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多吃饭菜,身体好才是革命的本钱”。出生于艰苦时期的她,亲身感受了新中国由弱变强、人民由穷变富的峥嵘岁月。她深知,这一光辉而伟大的业绩,来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吃过晚饭,妈妈会耐心地辅导我写作业,写完作业妈妈便点上蜡烛开始缝缝补补,那个时候我身上的毛衣、毛裤等都是妈妈为我织的,妈妈也会经常教导我“细水长流,吃穿不愁”“勤俭节约是美德”。准备入睡的时候,看见烛光里的“妈妈”是那么美丽,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衣服永远是洗得干干净净,熨烫得平平整整的,透过微微的烛光,仿佛看到了她在清晨弯腰劳作在田间地头的身影,烈日下湿透的背心和顺着脸颊滴下的汗滴,夜晚看我睡着了才轻声躺下的背影。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为了照顾好家庭,妈妈起早贪黑、风雨兼程,努力让我成为更好的人自己却默默忍受着所有痛苦。妈妈为生活增添的这一束“烛光”,温暖、温馨,为我遮挡雨雪风霜,让我从小就有健康的生活环境,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是我前行路上坚强的后盾。
妈妈的“唠叨”沉淀了我的回忆,记忆中妈妈无所不能,是我人生路上坚挺的灯塔。作为儿子,我见证了妈妈一天天地老去,从当年年轻漂亮,到今天老迈体衰,妈妈被岁月磨平了棱角。穿过时光沙漏,妈妈就像一个无所不能魔法师,从和爸爸结婚时候的一穷二白,变出了现在这么好的日子,把我的世界照得丰富多彩,唯一没有变的还是妈妈追在身后的“唠叨”。妈妈的这些“唠叨”,为我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和烦恼,但我不愿承认妈妈的老去,总觉得我现在几岁,妈妈就几岁,因为妈妈生了我,才成了妈妈,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我时常这么安慰自己,但我无力将那银发变回青丝,无力使她弯下的腰身再度挺拔!妈妈又像一个超人,怀胎十月、骨开十指,在一个寒冷冬月傍晚,忍着疼痛换来我的一声啼哭,妈妈曾说,对她来说,既是“如释重负”,也是世上最美的音符。无论是我呱呱坠地、牙牙学语,还是从我挎起书包、背起行囊,妈妈总会在身后守望并“唠叨”着,“上课认真听老师话”“多吃饭菜多喝水”“路上注意安全、平安是福”,即便走上工作岗位,妈妈也会时常教导我说:“是党的政策好,让你吃饱穿暖,党的恩情比天大、比海深,你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多为社会做贡献……”。就这样,听着妈妈的“唠叨”我长大了,但长大了我才知道,妈妈也喜欢漂亮的裙子,但她曾放下了裙子,买了我最爱吃的菜;才知道“妈妈喜欢吃鱼头”流淌着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妈妈时常教育我、对我“唠叨”,就是要告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今每次回家看到妈妈忙前忙后做好吃的,心里感动又愧疚,她陪着我长大,我却只能看着她变老。远远地望着妈妈,妈妈的每条皱纹都是勋章,妈妈的每句“唠叨”都是对我无尽的爱,为我指引迷途、照亮前程,是我人生路上坚挺的灯塔。
作者简介:
白建华(随风追忆),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89年1月出生,2014年9月参加工作,兴安盟作家协会会员、科右中旗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科右中旗政法委干部。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