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第(27) 期
目 录
长篇连载
孽火流年(10~12) 汉峡
小小说
棋 王 李清发
随笔
听 音 白云
散文
愿友谊天长地久 贺秀珍
散文
又是清明雨纷纷 李清香

长篇现代言情小说《孽火流年》
作者/风景独好
第十章 投身教育 执教办学
奶奶在听我回来说了这件事后赶忙提了一篮子鸡蛋领着我往高飞家而去。高飞的娘崔四娘是个大大咧咧的女人,但素来对奶奶却非常敬重,见奶奶领着我到来,非常热情地打着招呼。奶奶进门先过去看高飞。高飞的胳膊找大夫看过说是骨折了,如今被大夫用木板绑好拿白纱布挂在脖子上。此刻他正半靠在枕头上休息。见我们进来忙坐了起来。奶奶过去看了看高飞的胳膊,又询问了大夫检查的结果,然后对高飞他娘说道:“四娘,你好好让高飞调养着,医药费我会负责的,今天多亏了高飞,要不墨玉就摔坏了。真得好好谢谢高飞呢!”
崔四娘一听摆摆手说道:“秦家婶子,别客气,男孩子,皮糙肉厚的,养几天就好了,到是墨玉从那么高掉下来没事吧?”
奶奶忙说道:“没事,没事,她就额头和手臂上划了点小伤,要不是高飞接她那一下可就摔坏了。”
她俩人客气了一番,崔四娘拿了凳子让奶奶坐下来说话。这时我挪到高飞近前小声地问道:“高飞哥哥,你胳膊疼不了?”
高飞看着我笑了笑说道:“已经不太疼了,没事的,别担心。”
傍晚,我和奶奶一进院,就被爹叫住了。爹把我叫到跟前,厉声骂道:“一天到晚疯疯癫癫的,女孩儿家家的上树做什么?地下也放不下你了?”
我嘴里不服气地嘟囔着:“是小琪逼着我上去的。”
爹更加生气了,抬腿踹了我一脚,我的屁股本就从树上掉下来摔得不轻,如今被他这一踹更疼了,忍不住大声哭起来。爹踹完我嘴里还在怒骂道:“她让你上你就上啊!她让你上天你也要上吗?做什么都不经大脑考虑,自己掉下来不说还累害了高飞,今天不管教管教你,下次指不定又闯什么祸。”说着举手就要打我。 奶奶一见赶忙过来护住我,“百川,不要打孩子了,她从树上掉下来吓得也不轻,身上脸上划伤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上药呢!回头我会好好教训她的。”说着就把我护在怀里往屋里走去。
爹一见气坏了,眼见得我被奶奶带回屋里,又不好过去抢,只能在我们身后跺着脚怒道:“这娃娃就这样惯坏了!”奶奶也不理会拉着我回到了屋里。
经过这件事后,奶奶决定在村里办个小学堂,一来可以教村里这些孩子们读书认字学点文化,让他们有地方读书,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上,不到处乱跑。二也是因为我每天就顾着跑出去玩,不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奶奶想办个学堂让我接受正规的教育。而且奶奶一直也有个愿望想自己办所学校,把自己毕生所学都教给学生们。就这样奶奶和爷爷商量说想办个学堂。刚开始爷爷是反对的,他认为奶奶女人家抛头露面不好,而且村里人们大多数没有钱送孩子们上学堂,办了也没有几个人。但奶奶给他分析说可以价格低廉点,视情况而定,又说我两个弟弟墨文墨轩也都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就说将来不为考取功名吧!能识文断字有点文化都是好事。爷爷听后也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奶奶就央求爷爷带她去和村长说道说道。在村里办学堂怎么着也得村长点头答应才行。
村里的王姓本是一大户,祖上曾在村里盖了一个祠堂,如今这几年王家也是人丁不旺,加上那年的瘟疫几个德高望重的老族长都病故了,所以祠堂一直就闲置着。如今的村长也是王姓中的一个,主持着村里的大小事务。当他听说奶奶想办个学堂,还非常高兴,说他早想在村里办个学堂,但苦于没有经费请不起老师。当下一口承诺让奶奶把学堂就设在王家祠堂内。奶奶又求村长给想办法弄一些上课用的课本书籍回来,村长也都一一答应给想办法弄。于是奶奶办学堂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奶奶的小学堂开学这天轰动了全村。因为收费低廉,村里的学龄儿童几乎都来报名了。有家里没钱的,甚至提一篮子鸡蛋就能来上学。村里人虽然在教育这方面不怎么重视,但也不想让自己家的孩子当睁眼瞎,也想让孩子们学点文化,家里有个读书人,也是挺牛气、挺有面子的事。所以开学这天王家祠堂外面围了好多人。高飞,锦秀,小琪,墨文墨轩,和我们一起玩的一帮小伙伴小胖子刘宝柱,王福来,王翠翠等都来了,还有好多我叫不来名字的小孩,我们都排着队站在祠堂前面。村长站在我们的队伍前面讲了几句勉励我们的话。然后就让奶奶上来讲话,奶奶讲了好多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她办学堂的初衷,也表明了她教育学生的态度,还有一些其他杂七杂八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彼时我听见好多大人们都在议论说秦家娘子这次可是给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就这样我们算是正式开学了。
第十一章 死里逃生 狼口脱险
开学后,奶奶给我们设了国文,算术,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课程。因为都是初学,也就没有大小班之分,所有的孩子们都在一个班上课,所以我的这些同学年龄大小都有。下课后,奶奶规定我们就在祠堂的院内玩耍,还给我们弄了好多新奇的科目,像老鹰捉小鸡了,跳绳比赛了,跳高跳远比赛,踢毽子比赛,拔河比赛等好多比赛项目。这样孩子们都在祠堂院内玩耍,减少了跑出去闯祸的概率。奶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兼顾了孩子们的安全。村中的人们提起奶奶来都说她给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慢慢地就有邻村的人们也把自家的孩子送到我们的小学堂。渐渐地我们学堂的学生多了起来。
我因为从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教我读书认字,背诗背古文,所以奶奶在课堂上讲的课程我大多都会,平常也就经常被叫起来背课文或是解答一些算术题,而我大多都能应对自如。每当这时,班里的同学们就都会露出羡慕的眼神,对此我暗自不由得就有些沾沾自喜。
高飞,锦秀,我们这几个还是经常在一起玩。小琪那个人气量太小,如今奶奶成了我们的老师,无形中就给了我一种优越感,而她平时在学习中也处处不如我,所以就更加地敌视我。但如今她顾及到奶奶是老师,明着也不敢太挤兑我,但暗中却是小动作不断。她经常会买一大堆糖果请同学们吃,然后就暗中说我坏话嘱咐同学们不要和我玩,想孤立我。但是一会儿后这些小孩们早忘了她说的话,下课后又围了一圈听我讲故事,小琪一见,气得咬牙切齿,跺跺脚跑开了。
生在农村的孩子,从小都知道生活的艰辛,平时放学后都力所能及地帮家里干一些事情,我们这一帮小孩也不例外。
这天放学后,我和高飞,锦秀几个孩子们结伴去野外给家里养的猪羊割草挖野菜。我们几个拿着筐铲子镰刀绳子之类的东西唧唧喳喳,打打闹闹地向村外走去。村子附近的野菜早已被人们挖完,我们就往远一点的地里走去。在离村子比较远的一片地里,这里草长得挺高,我们几个四散开找自己需要的草和野菜。我挎着一个筐,手里拿着一把铁铲子转悠着找到一小片车前草,蹲下身起劲儿地挖起来。高飞离我不远处拿着镰刀在割草。我正挖得起劲儿,忽然抬头看见离我不远的正前方深草丛中蹲着一只毛色灰白的大狗,这只狗两耳竖着两眼闪着寒光一动不动地盯着我,我吓得一激灵,心中纳闷,这里怎么会有只狗?村中的狗多数我都见过,这只狗却看着眼生。忽然我脑中灵光一闪,这不是只狗吧?这可能是只狼吧?
“有狼啊!”我脑中念头闪过就哇哇大喊起来。然后转身就跑。哪料想脚下被草一绊就摔倒了。这时那只狼噌地一下站了起来,呲着牙向我扑来。此时我再要爬起来已经来不及了,情急之下我举起筐挡在身前。狼扑过来抬起两只前爪抓住筐,张嘴咬在筐的藤条上,锋利的牙齿叉住筐的藤条,头来回摆动撕扯着,要从我手中把筐抢走。此时我的一只手里还攥着一个铁铲子,凭着一只手上的力气三下两下就被狼把筐抢了去。狼抢了筐把头一摆,嗖地一下就把筐甩到了一边。然后又向我扑来。危急中我出于求生的本能拿手里的铲子使出全身的劲儿照着狼头就是一下,然后一骨碌身向旁边滚去。狼被我打了脑袋受了疼呆愣了片刻。就在这时高飞听到我的呼喊声提着镰刀飞奔了过来。他挥起手中的镰刀狠劲儿砍在狼的后背上。狼的皮毛虽厚,但也受了疼痛,它嗖地一下窜到了一边,低声呜咽了几声呲着牙虎视眈眈地盯着高飞。高飞挡在我前面,手握镰刀紧盯着那只狼。嘴里叮嘱着身后的我,“墨玉,别怕,快去找锦秀她们。”我此时被吓坏,腿脚发软,心砰砰直跳。高飞手提镰刀和狼对垒着。狼见高飞提着镰刀也不敢贸然攻击,它向后退了好几步,似乎也在盘算着该怎么进攻。片刻后狼忽然跳起来扑向高飞。高飞侧身躲过狼的扑咬,挥起镰刀向狼砍去。镰刀砍在狼的一条腿上,而狼的爪子也把高飞的胳膊抓了一下,衣服被抓破,胳膊也被抓出几道血痕来。狼的腿被高飞的镰刀砍疼了,落到地上呜呜哀鸣了几声。但它还是不甘心,原地转悠了几下,还想伺机攻击,显然是不想放弃到嘴的猎物。我手里提着铲子从地上爬起来,大声呼喊着:“快来人啊!这里有狼!”
就在狼还要伺机进攻的时候,在附近干活的一个大人听到我的喊声手里提着一把铁锹跑了过来,狼一见又有人过来,知道抢不到了食物,夹着尾巴向深草处逃跑而去。高飞见狼逃走,赶忙来到我身边,询问我有没有受伤。此时的我狼狈极了,浑身都是土,头发也散了,所幸的是没有受伤。此刻见狼逃走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放声大哭起来,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高飞蹲下身,边查看我有没有受伤边安慰我,“墨玉,没事的,别害怕,狼已经跑了。”
我透过泪眼看到高飞的胳膊被狼爪子抓伤的地方渗出一丝丝血迹,忙止住哭声抓住他胳膊道:“高飞哥哥,你的胳膊受伤了!”
高飞看着我笑了笑说道:“没事,没事,这点小伤没事的。”说着扶我站起来,拍打着我身上的土。
这时锦秀他们闻讯也都跑了过来,围着我和高飞询问怎么回事。村里那个大人见我们没事,就叮嘱我们让我们赶快回家去。
这附近的山上经常有狼出没,虽然伤过一些牲畜,但一般情况下还不敢攻击人,这只狼很可能是饿极了。大家议论了一会也不敢再割草了,生怕狼再去而复返,于是都收拾了东西一起往村中走去。
第十二章 天真无邪 竹马之交
日月如梭,我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学习这方面我在学堂里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女红针线活这方面却不怎么样,因为这个没少被娘和奶奶在耳边念叨。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奶奶不但学问高,而且女红这方面也非常了不起。她会好多种刺绣的针法。在她刺绣的过程中,她常常会给我讲解四大名绣中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几个名绣的产地和绣品的特征。并对照她绣的绣品讲解每个名绣的特点和运用的不同的针法。所以我虽然自己不会绣,但对刺绣这方面的历史和知识还是非常了解的。
经奶奶手绣出来的衣服和绣品,都非常地美丽漂亮。我从小到大也没少穿过奶奶给我绣的衣服。奶奶绣出来的衣服和绣品,是娘和村里其他婶子大娘绣出的东西无法比拟的。常常看到奶奶绣出来的花草飞鸟什么的,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我就非常羡慕,无奈自己天生愚笨,怎么都学不好。
这天闲得无事,就寻思做点针线活练练手吧!做什么呢?不如做个荷包吧!于是找出奶奶的针线包找见一块鹅黄色的布,又找了一条翠绿色的滚边布,比划了半天,觉得这两块布搭配起也不算难看,就决定拿他俩缝个荷包。脑中想了想该绣什么图案呢!最后决定在荷包上绣两枝竹子。于是拿了碳笔在那块鹅黄色的布上画好了荷包正反面的形状,又在图形中画了两枝竹子。我的图画一直画得还不错,画完竹子拿起来看了看,觉得还算满意,于是把画好的布夹在花绷子上,拿了绣花针和绿色的纯棉粗绣线,用奶奶教我的最简单的平绣针法开始绣起竹子来。等到绣开了才觉得比想象中难缝,这针怎么都不由我,本来想往这边扎,偏偏针尖就从那边窜了出来,好几次都扎到了我的手上,疼得我直抽气。这样绣了一会儿就有心扔下不绣,但又怕被奶奶知道了笑话我做事虎头蛇尾,只得咬着牙慢慢一针一线地绣起来。
这个荷包缝了两天终于缝完了,我拿在手里左右翻看着,不觉有些汗颜,只见荷包上的针脚七长八短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滚得边儿宽窄不匀,也就是勉强把两块布缝合在了一起。上面绣的竹子根本看不出是竹子,只看见一团一团的绿线爬在荷包上面,可惜了我画的图。我越看越伤心,心想着快找个地方藏起来吧!这要让人看见不笑掉大牙!哪有这么丑的荷包!正这样想着,忽然从背后伸过一只手把荷包从我手里抽走了。我吃了一惊,回头一看,只见高飞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我身后,手里正把玩着我的荷包。
“高飞,你是个鬼啊!怎么没有声息!”
高飞笑嘻嘻地说道:“我早来了,谁让你那么专心致志呢!这是个荷包吧?送给我了!”
说完拔腿就走。我一看他要拿走我的荷包,心想这要让高飞这个大嘴巴拿出去一宣扬,还不羞死人。赶紧就追。
“哎!高飞,这个你不能拿走,你还给我!”
高飞见我追来,撒腿就跑。我一见来气了,这家伙怎么抢东西啊!于是在后面死追着不放。边跑边喊:“高飞,你还给我!”
高飞跑了一会儿见我在后面紧追不放,便停了下来,把手里的荷包举得高高的。
我追到近前跳起来就抢。这个家伙这几年个子窜高了不少,比我高出一大截,任我跳起来都够不着他手里的荷包。我跳了几下都没抢到,气得我没办法,就使劲掐他的手臂。高飞被掐得呲牙咧嘴直抽气,却并没放下手臂。
他斜着眼瞄着我道:“墨玉呀!你可真舍得掐!”
“谁让你抢我的东西呢!”
我嘴里嚷嚷着还要抢回我的荷包。
高飞用另一只胳膊挡着我道:“好,好,墨玉,你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还给你。”
我一听气鼓鼓地说道:“你说,什么问题。”
高飞道:“你这个荷包是送给谁的?”说完一脸期待地看着我。
“谁也不送,我自己缝着玩的。”我白了他一眼说道。
“那你这么紧张干什么?”高飞问道。
我一听红了脸,小声地嘟囔着:“缝得这么丑,让人看见笑死了。”
高飞转动着手翻看着举在手里的荷包哈哈大笑。
我听他这一笑,更加又羞又恼,“你还笑,快还给我。”说着又去抢。
“哎!墨玉,别抢,别抢,这哪儿丑了?我看着挺好么!你要嫌丑送给我算了,我不嫌丑。”说完抬脚又跑开了。
我追不上他,气得捡起块石头冲着他扔了过去。他一闪身跑过一个墙拐角处跑没影儿了,石头也没砸着他。
气得我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冲着墙大喊:“高飞,你这个强盗!你这是明抢!你要敢拿给别人看,我和你没完。”
这时只见高飞把头从墙拐角伸出来,笑嘻嘻地对我说道:“不会的,保证不会给别人看的!”
我一见,原来这个家伙躲在墙角那边没跑啊!我站起来又追,拐过墙角一看,只见高飞早跑远了。他一蹦多高向前窜着,活像一只大袋鼠,我又好气又好笑。心想:唉!快算了,随他去吧!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多年以后,我再见到这只荷包时,却是在那样的情景下见到的。

作者简介
风景独好,本名刘汉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年少有志,文武皆习。勤奋上进,年轻有为。钟情文学,博览名著。勤笔不辍,诗文兼长。小说散文,多有佳作。

棋王(小小说)
李清发
棋王村有一个棋王名字叫洪九公,在当地四十年下棋从未输过。
一个毛头小子从五岁时观看父亲与棋王对弈,见父亲微笑时,听洪九公说道:“洪深,咱俩对弈了十几年,平棋了三次……”
小子六岁时,在家偷偷摆弄着父亲的棋盘,七岁时想学相棋。毛头小子洪志高在幼儿园就认识不少字了,由于学东西快,六岁就上一年级了。
洪志高每次与父亲对奕都聚精会神,一年的时间里,对着棋盘没有笑过。有一次眼看要赢了,最后还是被父亲将了军。小志高不由的眼睛里涌出了泪珠。
这一年,志高上初中了,棋艺也大有长进,父亲洪深再也不是儿子的对手了。
棋王的侄子洪成旺是志高的同学,比志高大一岁,也爱好下棋。成旺每每被志高将军,都不气馁,放学后、周日的空闲时间,作完作业,两人就在棋盘上拼杀了起来。
我当顶炮。
我把马跳。
我拱卒。
我飞象。
出横车。
……
卧槽。
将军。
大半年的相棋较量后,光输棋的成旺就领着志高来到了棋王家里。
一天傍晚,洪深听着儿子的脚步声和欢快的笑声,回头一看,小志高的怀里抱着个大棋盘进了家门。
儿子!拾了个棋盘?
爸爸!棋王的棋盘。
洪九公的?
是啊!
他为何把棋盘送你?
打睹赢的!
洪深心里窃喜,儿子给我争脸了!
作者简介:
李清发,笔名兰若子墨。潍坊市作协会员、中华诗人协会会员。喜古文、周易研究、律绝古风宋词和辞赋,尤其回文赋得到了奇诗派的认可。近千首发表在《中华诗人》、《华美诗赋》《火炬绿风》、《坊子文艺》等刊物。

听 音
白云
静坐一隅红尘,在悠然入心的古琴声中,以淡雅如莲的姿态,守候岁月缄默。
沏一壶绿茶,揽一片祥云,韵一份雅致,击一下缶钵,抚一张古琴,品一首诗词。 一切的凡尘俗事于余音袅袅间,都已化作了青烟,飘飘然散去,只好静心体味绝妙的意境。
听,仿佛来到了傍晚,村庄外小溪边;蝉鸣蛙叫,倦鸟归巢,溪流汩汩,潺潺而过;一抹繁星划过,拉下了夜的帷幕…… 夜色、迷雾、森林、流水;鸟鸣、微风、夕阳;山谷里徜徉的片片流岚,是舒缓的飞翔;碧波上踏浪而来的点点白帆,是靓丽的倩影; 晚间的白云是在遮挡不愿离去的太阳,是快乐的嬉戏;星空里风姿绰约的隐约光影,是曼妙的舞蹈。
琴声和着天籁奏响了夜晚乐章,一杯清茶,一曲弦音,不仅让人联想那山间的流水与迷雾,还有夏天独有慵懒的蛙鸣和聒噪的蝉鸣,仿佛一不经意就探索了山林。 远离喧嚣、浮华,远离纷呈、烦扰,只有满心的愉悦。
作者简介
郭琪,笔名白云,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省诗词学会、诗词联盟、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中教高级职称。热爱格律诗创作,作品大都发表在中国文苑头条。另有作品收录盘锦市诗集和沈阳下乡知青诗选中。

愿友谊地久天长
贺秀珍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长留……”每逢听到歌手毛阿敏这悦耳动听的《永远是朋友》的歌声,我就不禁想起我远方的一位朋友一一杨祖英。
杨祖英,北京知青。她1968年12月下乡来到丰镇,在新城湾公社史家沟生产队插队,一插就是五年。73年参加工农兵学员招生考试,被乌盟师范录取,74年分配到丰镇马桥街小学,成了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在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帮助下,在她不懈的努力下,从初出茅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马小工作期间代过不少班、教过不少学生,直到88年调回北京。斗转星移,她在丰镇度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冬夏。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塞外小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马桥街小学!
当年,杨祖英初到马小,高高瘦瘦的,身板笔直,走路一阵风,一囗纯正的普通话。我们同在一个教研组,我俩又都是老三届高中生,所以很谈得来,不仅是同事还是好朋友。别看她是地道的北京人,可一点儿也不矫情,和大家都合得来。我们一起备课,一起批改作业,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工作之余我们常在一起聊天。聊她下乡的经历、聊北京、聊工作、聊生活……不时开怀大笑,生活的烦恼,工作的辛劳便烟消云散了。休息的日子,杨祖英也去同事家串门。她喜欢地道的丰镇饭菜,莜面呀,大烩菜呀,大拌凉菜呀,她都吃得津津有味。
杨祖英在马小多年,一直是学校信住、家长放心、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她不仅工作认真尽职尽责,而且待人诚恳热情。当时丰镇还是县城,交通不怎么便捷,商品也不怎么丰富。杨祖英便成了大家的“运输队长”。每逢假期回北京,好多人都托她从北京捎东西(吃的、穿的、用的)。她每次回丰都是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记得那时每逢放寒假时她总问我有什么需要从北京捎的(快过春节了)。因为工作忙顾不上给孩子们做衣服,况且做的也不好看。所以那些年我和孩子们过春节穿的衣服差不多都是杨祖英给从北京买的。每次她不仅左挑右挑给买好,而且赶在春节前给邮寄过来,总误不了过年穿。因为是北京的产品,所以不论款式还是颜色做工都属上乘。孩子们穿上新衣,喜在心里笑在脸上。每每有人不无羡慕地问起哪买的,他们总会不无骄傲地说北京。至今谈起杨老师当年不辞劳苦为他们从北京买衣服之事,感激之情还是溢于言表。
还记得当年学校组织老师们假期到北京旅游(当时好多人没到过北京),杨祖英忙前忙后地张落,找住处、当导游……尽心尽力,尽量让大家玩得开心尽兴!
后来,杨祖英终于调回了北京。虽然她离开了丰镇,离开了马小,但她仍心系丰镇、心系马小,有空就回丰镇,到她当年插队的史家沟看看,和乡亲们聚聚;到她工作过的马小看看,和老同事们聚聚;和她教过的学生们聚聚。
杨祖英把丰镇当作她的第二故乡。她动情地说:“我的梦里从来都在丰镇都在马小,一次都没在过北京!”可见丰镇对她是多么刻骨铭心!当年她在马小辛勤付出努力工作,为教育事业为马小的辉煌倾注了汗水心血!在离开马小后,仍然关注着马小。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当年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每次到北京都是杨祖英忙前忙后,联系学校、安排住宿、当导游带大家尽情游乐。
杨祖英常说,她为马小感到骄傲,她为自己曾是马小人感到自豪!几十年来我们的联系从未中断,我的记忆中总有她的身影。后来有了微信,联系更方便了,我的清晨,总有她的祝福;她的清晨,总有我的问候。相识相交半个世纪,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友谊如水,淡而长远;友谊如茶,香而清纯;友谊如酒,烈而沁心!此刻,我耳畔仿佛响起世界名曲: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的美妙歌声:“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怎能不怀念?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作者简介
贺秀珍,内蒙丰镇市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近四十个春秋。历任教师、教导主任丶校长。入选《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名言大典》、《中华当代名人辞典》(教育卷)及《丰镇人物志》。退狇后致全力于关心下一代工作,被市、盟、自治区及教育部和中国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喜好文学,坚持写作。

又是清明雨纷纷
李清香
时光如梭,穿过了“春到人间草木知”的二月,穿过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三月,又到了“万紫千红”的四月,也就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祭祀故人缅怀祖先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连天老爷爷都为逝去的生命悲痛哀伤,几乎每年都是“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不算大,但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给天空罩上迷濛哀怨的大幕。我想清明的雨,应该是人们缅怀先人祭奠故人的缤纷愁绪,是人们思念逝者所流下的千行泪水。
一年一清明,承载了无尽的思念。在这个伤情的时节,在这个阴雨绵绵的夜晚,过去的一幕幕更是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想到故乡的那座青山,那个土坟,那块石碑,碑上刻的那两个名字,不禁泪湿衣衫。父母逝去时那段抹不去的记忆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我是在父亲合上眼两个小时后到的家,临终的父亲盼望见我一面,而我却让父亲失望了,父亲是在不舍中慢慢闭上那双昏花眼睛的。到家后我看到这种情况,我崩溃了,我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天回家?上班就那么要紧吗?我宁愿不要工作不要钱也要父亲健在,恨不得也跟着父亲去。我后悔,我痛切心扉,我哭断肝肠。
母亲去世时我赶上了,母亲是在我的怀里慢慢闭上昏花不舍的双眼的,我也切实感受到母亲的身子慢慢的凉下去,我痛,挖心般的痛。我紧紧抱住母亲,紧紧握着她的手想让她的体温恢复,可是任凭我怎么抱怎么握怎么哭喊,母亲的身子也慢慢凉了。我不信母亲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我抱着母亲不撒手,后来是在姑姑叔叔们的拉扯下才松开了自己也是冰凉麻木的手。我痛,锥心挖骨般的痛,我的心在滴血。
我没有父母了,我失去双亲了,我再也没有人疼了,也没有父母可尽孝了,标准的“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记得上初中时学校离家有十里小路。冬日下雪天,父亲怕我路上磕着,每星期一早晨五点送我上学,肩上给我背的是:后边用竹篓盛装一周的饭,胸前是我的书包和一兜咸菜。手里还拿个棍子探路领路,以免我和同村几个同学掉入路边的沟里。上高中时学校离家六十里路,父亲每个月骑自行车给我向学校伙房送口粮,不管是夏日的暴风雨还是冬日的暴风雪都按时送,风雨不误。母亲更是宠爱有加。初中时家里穷,冬天只一个套棉袄的褂子,每周六下午两节课后放学,步行十里路,到家就黑天了。周日早晨母亲早早起来做好饭让我们吃饭,她就给我洗衣服。冬天一天干不了,晚上就搭在锅台上,周一早晨起来后就干了,我就可以穿着上学了。周日我们都在家,母亲尽量给我们做好吃的,茄饼、地瓜面包子、土豆饼等等让我们享享口福。可是现在耳边再也听不到母亲的絮叨声了,想吃什么?你冷不冷?也吃不到母亲做的美食了。身边再也没有人关心我在山路上、夜路上安不安全了。
望着黑黑的夜空,我在幻想着:细雨霏霏那是我思念父母的眼泪,艳阳高照那是我思念父母的心火,天上闪闪的星星那是我观察父母的眼睛,或圆或缺的月亮那是我为父母点亮的灯盏。那样我就能继续看到父母陪伴父母,继续孝敬父母。可是我只是个凡人,没有通天的能力,我做不到。父母啊,儿现在看不到您们的容颜,触不到您们的身影,只能捧一把黄土轻轻撒在坟头,烧一把纸钱诉说对您们的思念,心心念念把您们永远留在儿的心中,点一盏心灯不让您们孤单寒冷,默默祈愿您们天堂无难,祈愿您们天堂安息。

作者简介
原上草,本名李清香,山东省平度市人,退休教师。爱好文学,业余网络写作十几年,所创作的诗歌散文发表于多处文学网络,还有部分发表于多种纸质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