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阳城县固隆剧团的《脱贫路上》在晋城市周末大剧场成功首演,为市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民间表演和独特的非遗文化魅力。
固隆剧团在次营镇政府和固隆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历经三年以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新人、新事、新内容为素材先后彩排出三场大型上党梆子现代戏《党的女儿》、《脱贫路上》、《山村往事》和20余个优秀综艺节目,并搬上舞台,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固隆梆子戏活了”,剧团也终于完成了它的嬗变,实现了“品牌+创新+发展”高度融合,营造出繁荣乡村题材文艺创作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激发更多的有志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家乡的热潮中。
作为新时代生活的反映,接地气、共乡音的《脱贫路上》取材于太行山区青年农民王玉林,不甘贫穷。五年前,他离家出走外出打工,挣得了第一桶金。五年后,他回到家乡,发誓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在县领导和老书记的支持推荐下,全体党员投票选举他担任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并按照国家的扶贫政策,带领乡亲们开发荒山,创建“绿色农业生态园”!与此同时,被他冷落甚至误会的妻子山妮正在饱受痛苦。最终,夫妻二人经历了情感的纠葛与磨合,实现了鸾凤和鸣。王玉林成了全村的当家人,山妮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全村人在他的带领下尽情地讴歌“振兴乡村”的理政战略,形象化地彰显振兴乡村这一感人事迹,进一步去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中国梦。
据了解: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中国本部大规模进攻。再此民族危机关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旗帜下,展开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抗斗争。固隆村党支部为配合当时抗日形势,粉碎日军侵华大扫荡,受王春开办“农民夜校”红色思想的宣传教育影响,为更有力发动群众,宣传鼓动抗日救亡,他们打破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组织男女青年参加文艺宣传活动。1943年冬,组建了“固隆村抗日剧团”,团长安義元,编剧导演魏国富,主要演员有:马尚俊、魏国林、李有信、邓全忠、马尚洪、李翠仙、魏能英、韩秀英、魏花英、魏桂花等。1944年7月下旬,太岳四分区在阳沁交界处,老圪坨村召开“八一”民兵检阅大会。特邀安義元带剧团前来演出,受到王新亭司令员,政委李哲人的接见。1944年11月27日至23日,该剧团应阳南县抗日县政府邀请,在原甲岭乡护驾村召开群英会,期间到该乡暖辿、雪圪坨、莲花山等地演出。素材真实,演艺精悍生动,激发了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受到阳南抗日县政府的表彰,一时名震四方。当朱德总司令得知固隆这只文艺宣传队的事迹后,欣然提笔写下“固隆剧团是不扛枪的队伍”之崇高荣誉。随即荣获太岳行署“不抗枪杆的队伍”嘉奖锦旗一面(今珍藏于武乡县八路军纪念馆)。
为了组建、发展逐渐被世人忘却的原固隆剧团,同时发扬传承朱德总司令赞成原固隆剧团“不扛抢的队伍”光荣称号和辉煌历程。2020年12月4日,由张平荣牵头、王玉兔,王天龙,刘会民、邵扩社、陈树林、韩建伟、李建林等人重新组建才有了新生的阳城县固隆剧团。经过三年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他们从一支纯业余队伍变成了接地气、有温度,深受群众喜爱的乡村振兴文化宣传轻骑兵,曾受邀河北镇吉德村、风城镇龙岭村、次营镇东村、西南村、谭村等地演出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文化宣传的新梆腔、新样板。
作者: 张语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