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悄悄的来了
文/山不厌高
太阳一改冰冷的容颜,
向她的子民渐渐地露出一丝微笑,
笑得天和地瞬间换上新的装扮。
广袤之地,
驼城,
也仿佛脱掉了御寒之衣,
换上了浅绿色的纱裙,
在潮湿而柔和空气中,
拼足了劲地呼唤生命的轮回。
那是春天来临的前兆啊。
此时驼城的美景更是好看。
呼啸的塞北风地刮着,
把屹立在黄土深处的各种树腰,
紧紧地搂在怀中,
万般亲热,甜蜜。
忽晴忽阴的天气,
竟把浑浊的寒气逼得一干二净,
枯黄的树皮渐变青色,
纤细的枝条露出嫩嫩之芽,
跟刚出生婴儿的眼睛似的,
黑而亮,显着一线生之聪慧。
一天天过去了,
放眼城市的角落,
甚至那些山峁,
春的脚步无处不在。
赵家峁的杏花遍野盛开,
引来游人到处拍照。
红石峡的水更清澈,
映红了两岸摩崖石刻,
镇北台下碧草氤氲,
咏叹着历史的雄浑,
统万城被绿荫环绕着,
尽情地把金戈天马,
留在后人的评说之中。
春天毕竟挡不住,
那是宇宙的规律使然。
春天就这样来了,
她悄悄地来到塞北之城,
在我的笔下,
肆意的流动,
流---动。
又来了一个秋
文/山不厌高
盛夏悄然而别,金秋珊珊到来。期待的秋,又来了。
秋,一个固定的季节。总代表着庄稼的丰收,勾画着深沉的那份满足。
秋,最特殊的颜色,莫过于五颜六色,山川大地到处诗写收获的喜悦,缩写着农民一年汗滴的艰辛。
秋,总把屡屡凉意跑向深爱的大地。唯独晶莹剔透的晨露,最知金秋之意。
秋。莫过于送给人们一场场蒙蒙细雨,送给土地一阵阵瓢盆,到处是一片汪洋。
秋,诗意绵绵,引来无数燥热的心不停地激动,竟用墨色的笔,诉说透凉的岁月。
天下无人不识秋,莫过与君度此秋。
秋,就这样来了。
作者简介:
山不厌高,高山文苑,陕西榆林人,80后文学爱好者。从小酷爱文学创作,作品以散文、诗歌、民俗杂文居多,发表在多家报纸、杂志及文学网站,受到各界朋友的青睐,现为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林市民间文化学者联合会会员、榆林市长城学会会员,榆林市长城学会昭君文化研究会会员,榆阳区诗词学会会员,榆阳区作协会员,榆阳区作协理事,中华诗艺社宁夏分社社长,都市头条文学照亮人生编辑部编辑,红柳文学社副主编。
2021年3月受邀参加榆阳区“两会”;2022年7月应邀参加榆阳区政协、榆阳区人大组织的乡村振兴调研活动;2023年3月6日至10日,香港特区政府驻成都经贸办李蕴妍主任一行来榆调研考察暨“港澳资源赋能市县发展直通车”以嘉宾身份出席,并承担全程新闻采访报道的撰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