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煤核
作者:梦回楼兰
诵读:张丽
阳春三月,天气晴好,沿着步行道散步,偶然遇见了一堆炉灰渣子,这使我想起了二十几年前捡煤核的经历。
那时大多数家庭都是平房,必须烧炉子取暖和做饭。 按说鹤岗是一座煤城,不缺烧的。但是因为刚刚组建小家庭,孩子又小,花销多,不舍得买原煤,有时也要去捡些煤核回来,用来家里烧火做饭取暖。
一个大雪纷飞的午后,大伯嫂打电话来说:“老二媳妇儿,明天早上领你去捡煤核,老多人捡了,咱们得早点去占地方”。
大伯嫂家住的离锅炉房很近,熟悉锅炉房出灰的时间和地形。
第二天早上五点二十,哥俩妯娌俩早早的来到锅炉房外,大嫂观看着地形,让大哥站在最前面,老二和老二媳妇儿站在中间,大嫂站在最后面,有利的地势被她们四个人牢牢的占据着。老二媳妇儿目测一下,一共大约十五六米排灰的沿线,她们四个人占据了三分之一多的地方。大嫂的手下败将,用鼻子哼哼着躲到远点的地方站着,见识过大嫂厉害的人们,脸上堆着笑说“大姐您也来了”,然后识趣的站一边去。哥俩妯娌俩牢牢的占据着有利地势有利地盘,借着昏暗的灯光,老二媳妇儿的脸红的,比脖子上围着的大红羊毛围脖还红,大哥也一脸歉意的问大嫂:“老伴儿,咱们占这么大的地方,好么”?大嫂眼睛一瞪!说道:“有啥不好的,想要地方大,自己个儿起早来占地方啊!别忘了人家睡热被窝的时候,你搁这冻的跟孙子似的”。
快到六点钟的时候,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她们都自觉的排在大嫂的后面去。
六点钟,小矿车在油丝绳的拉拽中,在几名头戴风帽的工人推送下,咣当咣当的过来了。大家都屏住呼吸,看着矿车过来,猜想会在哪里打开车门放炉灰渣。矿车走到快到大哥站着的地方,呼啦一下打开了车门,带着火苗的煤渣混在已经凉透了的炉灰渣中间,呼啸而下。大哥大嫂迅速的挥动着铁锹,往老二两口子站的中间地带传煤渣,老二两口子随着大嫂的口令,也手忙脚乱的挥舞着铁锹扒拉着。排在后面的那些人,眼巴巴的看着这哥姐儿四个忙活着,那些人脚前的煤渣堆,跟她们的相比较而言,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经过了刚刚的疯抢后,还得把聚在一起的煤渣炉灰渣子往周围扒拉开,等着晾凉了,挑出来没燃烧完的黑色的煤核好装袋。早上的气温零下二十几度,老二媳妇儿的脚,早已经冻的跟猫挠的似的,趁着等待着的功夫,抬起脚,让带着红红火苗的炭火,烤着鞋底取暖。火光映红了脸庞,烘煖了身体,烤的鞋底都发出了胶皮味道。老二媳妇儿脖子上系一条大红的羊毛围脖,与周围的女人们蓝色的绿色的粉色的格子的方巾相比,显得与众不同。她的细皮嫩肉的小脸,害羞的躲进围脖里,娇小的身子,缩进红底碎花的棉袄中。四个人望着一大堆的劳动成果,忘记了一早上的疲劳,倒觉得苦中有乐,乐中有甜。
一阵喇叭声响,把我从回忆中惊醒。身边川流不息的车呼啸而过。二十多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引领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人们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家家户户有暖气取暖,做饭有液化气,天然气,电磁炉,方便、干净、快捷,再也不用烟熏火燎的捅炉子生火掏炉灰砸煤劈拌子了。每当想起那红彤彤的炭火,看着越来越好的红彤彤的小日子和妯娌间亲情相助红彤彤的人心,心生无限感慨。春日的阳光洋洋洒洒的照在身上,心里不自觉的升起了暖意,由衷的感叹,还是如今的日子好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用于文学创作交流融汇,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