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癸卯的春天就要过去了,仿佛热恋,越近离别时分,越是依依和缱绻。我在点评老师们的作品时,也发现越来越多老师写暮春,对春天倾注着深情。开始我还有点觉得老调重弹,看多了,便被感化,反而觉得真意款款,值得学习了。
认准自己有了这种心理变化,还真让我有点吃惊。回想起当年的乡村的广播,除了“最高指示”和必须播放的新闻外,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样板戏。开始也是很反感,总觉得我们南方人,为什么也一定要听要学样板戏。而且还知道,这样反感的绝非就只我一个。记得当时有一位分配下来我们生产队落户的、说广州话的知青,他带来了一部那个年代很稀罕的晶体管收音机,我们都常常围着他转(实际上是围着收音机转)。他在打开收音机调台时,每当听到样板戏他就跳过去,不是样板戏往往是新闻,他也跳过去,说假话连篇不愿听。他想听外面的所谓“真话”,收音机的性能又决定了他听不到。于是就将宝贵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摆弄旋钮。一个小卧室倒像一间修理音响的小店,咳咳咔咔结巴个不停,同时也弄得我们干渴得不行。

有一次我没忍住就问他:“你为何那么讨厌样板戏?”他答道:“谁说我讨厌了?如果有成百上千让我选择,我还是会喜欢样板戏的。只不过现在才这几个,反反复复,来来去去,熟透的梅子,春归的梅花,应该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面对他的慷慨陈词我选择了沉默。然而,我好像与之不同,我对样板戏倒是越听越“耳顺”,久而久之,竟然接受下来了;虽然始终没有达到“热恋”的程度。
如今,神州巨笔,环球教授,宇宙文豪等大腕大家满天飞,他们创作的最最优秀的作品,“阿公”出钱或者自费改编成“光声影”的也无数;获这等奖,那等奖的更是多如鸡毛。可这些于我,都恍若“过鸭子背的雨水”,在记忆的天空寥若晨星。反之,那几个样板戏,扯起讲课弄嘶哑的嗓子,还南腔北调哼得出几句。
2023年4月12日,整天帮人弄文章,本来很疲惫了。由于暮春的联想,又使得神志亢奋起来。曾经有个谜语:“哪个数字最懒惰?那个数字最勤奋?”当时我猜不出来,现在我知道了,于是也就“一不做,二不休”,短宵长宵都熬夜,顺便将一瓶摆放了很久的“样板”撬开,一边饮,一边将一首七言韵了结了,明日群里好交差……


七排【平水韵】
暮春吟
连振华
寒食清明渐远离,丰红寡绿换周期。
蓝天见少层云密,白雨频仍朗日奇。
渠水流芳添郁郁,春光向晚叹垂垂。
娇莺唱柳音声老,旧燕归巢样态痴。
物事随时消复长,人生何计速还迟。
深宵独饮吟清味,岁月浮沉付醉诗。
2023.04.12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