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风忘年交
臧景亮

春节期间,在整理书橱的时候,有几本书,不,准确地说是这几本书作者的名字吸引了我,心被像是被什么东西扽了一下,赶紧将它们找了出来:分别是《山河齐鲁多娇》《旅游管窥》《旅游偶拾》《齐鲁行吟》《海外轶闻》等,这些书籍都是同一个作者送给我的,范宜人——这是在我心目中永远是亲人般存在的一个人。
我与宜人先生相识于1976年。那一年,他儿子范冬青和我同在一个知青点插队,并且还和我分在同一个宿舍。不久,宜人先生和妻子到知青点看望儿子,那时他40多岁,身着军装,走路带风,声若洪钟,尤其是在与带队老师、大队干部和全体知青交流时他讲的一番话:“青年人一定要踏下身子锻炼成长,我们做家长的谁不望子成龙,这条龙要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有所作为,而不能当赖在城市里的一只虫!”他讲话有水平有激情,符合当时的特定形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与范冬青交流中得知,他父亲幼时上过私塾,后参军入伍,先在部队做文化教员、指导员,后任团政治处主任,因为才华出众,被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调任专职创作员。冬青住在上海新村军区政治部宿舍大院,他家住的距我家不到一条马路,我们的心贴得就更近了,来往也就密切起来。
宜人先生家是那种一条廊道里有几家住户的老式平房,三间平房被其夫人收拾得窗明几净,夫妻俩一间,两个女儿一间,两个儿子一间。虽然他是团职干部,但是家里陈设简单,甚至有点简陋,唯一不同的是书籍很多,有一种别人家没有的书香气。
下乡期间,我们两个月有几天休假时间,这这些时间我大部分都在宜人先生家,就是受他们家这种书香气所吸引。通常情况下,他们姐弟四人每人手捧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两个女儿爱看文学类书籍,两个儿子爱看美术方面书籍,这种浓厚的氛围让我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经常就忘记时间。
宜人先生创作空余也会与我们交流。一次,我正在看聂绀弩的作品,问他如何才能写好诗?他以国歌歌词中“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为例说:“只有田汉这种大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的歌词,我们已经有一座现实中用砖石垒就的长城,还有一座用血肉筑就的长城,这是民族不屈的精神之城!写诗作词必须和着血带着泪含着情来写,否则就是无病呻吟!”
他还结合自己在《前卫报》曾经发表的一首题为《风雨女民兵》的诗歌说明,创作要有生活,要捕捉亮点才能让人记住。我十分喜欢这首诗,所以就把它抄录在笔记本上:十里炸雷十里闪,风拽黑云漫天卷。激浪滔滔身后甩,黄龙江畔抽雨鞭。军号一声压惊雷,风雨里窜出娘子班。“迅速占领鱼脊岗”,一声令,抢滩洪流穿雨帘。绕过黑鲸峡,穿过鹰愁涧。桨下飞过万顷浪,娘子班,初试钢刀震敌胆。枪声惊散云和雨,云散雨住歌满天。望长空,彩虹如练浪尖跳,眼前看,靶心花朵大又圆。
诗歌把女民兵军事训练的画面活脱脱地展示于读者眼前,虽然已经过去近五十年,至今读来都朗朗上口,先生功力令人叹服!
在诸多艺术品类中,宜人先生除擅长诗词散文外,对书法的痴迷程度似乎更甚。每隔一段时间,我见他家墙上镜框镶嵌的是他书写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竖幅,再过一段时间,又换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横幅。书法行云流水,恣意狂放,整个空间都充满墨香与活力。在谈到书法时,他对米芾极为推崇:“米芾一生精研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崇高,我深受他影响。” 现在,宁夏沙海碑林及山东几处旅游景点都存有宜人先生的书法石刻作品。
他对钱松嵒、林风眠等名家美术作品极为欣赏,经常与儿子冬青就其作品着色、用墨、构图、题款等进行交流。每到此时,他已经不是那个威严的军人,更像是在与朋友如琢如磨,谈到高兴处,文思如泉,激情如瀑,极富感染力。
为让冬青在美术创作方面上一个台阶,他请来省里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国画家担任老师,经过指点,冬青绘画水平大有长进。另外,经他提携的年轻作者,常常在他书房兼卧室里谈诗论词,一时间,鸿儒纵横天地,书香之气袅袅。
在宜人先生营造的浓厚文化氛围浸润之下,子女们个个学有所成:大女儿燕柳成为小学语文老师;二女儿若岩作为旅韩文化学者,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班大受欢迎;大儿子冬青在图书装帧、设计方面成绩斐然,先生几本书籍的设计、插图和题字都由他完成;小儿子笑吟成为人物造型师,几年前,我在央视某频道播出的一期节目中,偶然看到记者就电影、电视剧中人物造型艺术创作问题对他的采访,内心感到无比亲切。
宜人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转业到山东省外办,从事新闻与文化宣传工作。外事文化工作如何为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大趋势服务,他可谓是殚精竭虑,躬耕不辍。在外事工作与旅游事业密切融合,开创外事旅游工作新局面,为改革开放打造软环境方面,他怀揣一团火,脚下有诗行,走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齐鲁大地,热情拥抱这个全新的时代。先生笔力独扛,短短几年内连续出版外事旅游方面的书籍,不遗余力推介齐鲁文化,普及旅游知识。闳其中而肆其外,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成为我省外事文化与旅游文化相互融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对于今天文旅融合事业发展也大有裨益。
宜人先生待人热情奔放,给人一种侠肝义胆之感,这体现在我与他的交往之中。那是他转业到省外办工作不久,由他任主编的内部刊物《山东外事》创刊,可在当初,写稿、编辑、校对、跑印刷厂等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个人。
1987年春的一天,我到他家玩时,他跟我说:“现在刚刚办了一份刊物,人手不足,需要一个编辑,我想把你调到外办跟我一起办刊物。” 当时,受先生影响,我已在报刊、电台等媒体发表部分作品,每次发表后我都送给他提意见,但是他每次都鼓励我:“先写豆腐块多积累经验,以后再写大部头。”这些温暖的话语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
能和我崇拜的人在一起工作当然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幸事,我一听就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不久,外办就派人带着商调函来我单位。单位领导以我是重点培养对象为由,给予婉言谢绝。
三年后,由于工作、事业、家庭等诸多因素,导致我陷入人生低谷。忐忑中我又想到了宜人先生。此时,他们已经搬家到千佛山西路的省外办宿舍。由于电话不普及,我与他就有了书信来往,他接到我的信后,迅速回信,对我的境况表示理解,为鼓起我工作生活的勇气,还摘录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他还给我写了好几封信,鼓励我永远不要放弃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不仅如此,还告诉我:“如果调换一下工作可以改变心情,可想办法帮你解决。”三年前没调动成功的事情一点也没有动摇他对我的热情,我回信表示感谢,并请他再帮忙。于是,他托朋友把我推荐到省里新筹建的一个事业单位,并又一次派工作人员前来商调。结果,又被单位以不是理由的理由拒绝。先生十分焦急:“两次不放人,第一次能够理解,第二次令人匪夷所思,怎么能这样呢! 这不是耽误一个人的前途吗?”
在当时那个僵化体制下,没有档案一切都无从谈起。
后来,虽然自己在新闻宣传、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点滴收获,但是与先生相比就是小草之于森林,水滴之于大海,砂砾之于高山。
先生对我取得的点滴成绩都十分看重,不然他不会把我在报纸上发表的作品剪报和他写的推荐信一并放在领导案头,并督促调动的每一个环节。先生是把我当作自己孩子一样上心,不然他没有给自己儿子开后门当兵,而是在我人生处于低谷时仍然启动调动程序,对我不离不弃。这份古道热肠,若非亲人谁与能比?
先生的关爱让我把他引为精神上的义父。四十多年过去,他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我既没有成为他期待的龙,更没有成为他鄙视的虫。我自比为一头老牛,在我喜爱的文学领域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在我行进的路上,总能感到先生温情的目光将我注视,那目光如沐春风!总能听到先生那铿锵有力的足音伴我左右,那足音令我勇毅!在这熙来攘往的世界上,先生的善良如一团火,那团火足以温暖我一生!
宜人先生系山东无棣县人,如果健在,今年89岁。
(作者简介:臧景亮,男,济南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