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给人听的潜在动机
文/楚旺群/河南

凡是人有了苦恼,都想找一个人倾诉。这样的心态每个人都会身有感受。这和作家或者诗人把自己的郁闷构思进作品中,其目的就是把自己的感受,置换给别人。潜在的用心就是,说话的人把心情诉说给别人,或者作家把自己的阅历与感悟组成文与人阅读,都是想让听你说话的人,读你作品的人,接受你的洗脑,变成另一个自己。
心中装了一肚子的话,想必就期望找个愿意听自己诉说的人倒一倒,那种把听话的人当亲人的情形此时显得非常倾情。殊不知说话的人算是帮自己找到了发泄郁闷的安全出口,终于可以把积压在胸腔里堵塞淋漓尽致倾倒出来。需要倾诉的这种先天属性,说与听的人都不自知,其中间有个潜在的因素,我有某种心病,那么我把这个病也传送给你,你也来尝尝害这种病的滋味。这种动机作为知己的双方是谁也意会不到,但潜移默化却潜藏了洗脑的动机。
作诗与创作文艺作品的人,更是渴望更多读者来读他创作的作品,作品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样的下三滥,读者读了也就罢了,根本不会与人洗脑。可怕的是构思感情浓烈的作品,带着强烈的体验感架构成作品,读者开读就会吃惊,却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懂我的人,把作家当成自己的知音,潜移默化接受作家的塑造,把自己变成作品中的人对号入座,感慨动情溶入到酸甜苦辣中。
此时阅读的人跟作家或者还不自知,这中间就是洗脑的系统工程。
由倾诉想到构思,把人的思想意识掰开来想个明白,说话给人听的动机就凸现了洗脑的功能。作家只有明白了创作目的,才能去创作具有正能量的作品,让作品引航新时代。
作于2023年4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