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之子——耿进平的黄河情怀
作者/毕长代
在山东省东平县银山镇黄河滩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子——耿山口村。过去出名是因为贫穷,靠政府救济粮、救济金生活。“不怕旱、不怕涝,就怕灾区不挂号。”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现在闻名,则是因为富有,全村集体搬迁到镇政府驻地,住上了富丽堂皇的电梯楼房,90%以上的户存款在百万以上,并且一跃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村。而这一切,则是得益于村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党支部书记——耿进平。
2017年,耿山口村党支部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十面红旗”党组织,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耿进平以打造过硬支部为统领,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发展,使耿山口由黄河滩区的一个风沙村跨越新农村,一步迈入城镇化,实现了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完成了全村的“凤凰涅槃”、历史巨变。先后被评为“泰山先锋”红旗党支部、五星级党组织、明星村、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十面红旗、先进党支部。耿进平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担当作为好书记”荣誉称号;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泰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县人大常务委员、被县政府聘为“经济顾问”。2020年全省20名优秀“兵书记”在电视台集体亮相,东平人民再次惊喜地看到他们熟悉的那个身影——耿进平。
一、穷则思变、走共同富裕之路
1951,耿进平年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银山镇黄河滩区的耿山口村,从小听着黄河的涛声、看着黄河的波浪、喝着黄河水长大。他在黄河里游泳、在黄河岸边耕种,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1969年参军入伍,1976年从部队复员后,在社办企业上班,凭着在部队练就的过硬本领和优良作风,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正在这时,村里老书记耿忠为找到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进平,我岁数大了,干不动了,村里不能没有当家的。我和大家伙思前想后,数你合适,跟我回村干去吧!”
听到老书记的话,耿进平当时心里很矛盾,家里老人也都反对,说“你当了这么多年兵,好不容易走出去了,现在村里这么穷,你回来干什么?”他好几个晚上没睡着觉,翻来覆去地想:自己在部队上奋斗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以后还会有进步机会。自己回去作这个难,何苦啊!但又一想,当年老支书送自己参军,就是认准了自己是棵好苗子,想让自己去部队锻炼。如今,自己经过部队和党组织多年的培养,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是报答父老乡亲们养育之恩的时候了,决不能贪图眼前的安逸,让村里老少爷们再过苦日子。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扔掉铁饭碗,回到村里,先后担任了村支部成员、副书记、书记,成了全村的“当家人”,挑起了这副穷得叮当响的烂摊子。当时,让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副担子一挑就挑了40年,从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一直挑到年近古稀的老头子。
当时,只有二十七八岁的的耿进平就意识到:仅靠种地是无法让父老乡亲们富起来的。俗话说靠水吃水靠山吃山,他决定凭借村里丰富的山石资源发展股份制企业,当时在全省也是最早探索股份合作办企业的村庄之一。1979年村里一个集体面粉厂倒闭,欠银行贷款19万多元,资不抵债。银行就把全村的私人贷款、企业贷款全部冻结,导致村里其它的两个企业也无法运转,面临倒闭,不仅当事人无计可施,就连一向足智多谋的村干部们也都是无可奈何。一时间全村乱作一团、村民怨声载道。此时,耿进平挺身而出,带领一班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另起炉灶、重打锣鼓另开戏。经反复座谈、讨论、做工作、跑腿、磨嘴,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踊跃投资入股,当年就建起了两个石灰厂、一个石子厂。
通过两年的运转情况,厂子挣钱,每个股东入股的2000元钱,一年就收回了本金。股东们无不喜气洋洋、高兴得奔走相告。耿进平决定趁热打铁,再建两个石灰厂。有了底气的乡亲们闻讯后大多投亲靠友,借钱入股…… 就这样,到了2000年,全村发展到了13个石灰厂、6个石子厂、1个造纸厂、2个加油站、1个黄河轮渡公司、6个养鸡场、大小12个饭店、各种运输车辆近百台,达到了90%以上的村民入股,解决了外村劳力近千人就业,群众由此富裕起来.当时流传着这种说法:“几十万元不是富,一百万元才起步!”周围村庄都羡慕不已,村里的男孩订婚,女方不打听房屋几间,只问在村办企业里有没有股份。

到了2003年,本村山石资源已经枯竭,随着时代发展,资源依赖型的经济模式,让耿山口的发展陷入了瓶颈.面对这一难题,耿进平经过反复商议,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下决心转型发展,第二次创业。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股份制合作形式集体参股,大力度的推进了新业态新发展,陆续发展了金茂商厦、银都宾馆、度假山庄、腊山索道公司、欧雷航空模型器材公司、温佳建材科技、山东斯陆特塑料有限公司、银河浮桥、银河鞋业等十多家新兴企业。共吸纳全村1200人就业,年利润达到1600万元。随后,又通过了几年的努力,实现了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村集体收入超过5000万元,走出了一条“腾笼换鸟”抛旧换新的转型之路,书写新旧动能转换的“耿山口模式”。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要想致富必须搞多种经营,上项目、搞企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是真理。不搞企业,不发展经济永远受穷!
耿进平知道,当村干部,想把村里的工作做好,必须增加村集体收入,想让群众富起来,必须搞企业,搞企业必须敢想敢干,不怕困难,做难事必有所得,他常说:“困难是我们的恩人,正因为有了困难,挡住了那些怕困难的人,才使我们取得了成功。”

二、富则思安、安居才能乐业
耿山口村原位于银山镇西南部,黄河东岸,地处黄河滩区,距离村西的黄河不到1000米。当洪水来袭时,黄河水冲出河槽、裹挟泥沙,漫过庄稼地、淹没村庄、冲毁房屋、冲走财产……居住在耿山口村的群众,大多一辈子就干三件事:种地、抗洪、盖房。史料记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遭遇大小洪水40余次,耿山口村的群众与黄河也相伴了600多年。“水说来就来,四五米高的浪头如同千万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所到之处墙倒屋塌,当时人都吓傻了。”村民耿忠坦对1982年的洪水记忆犹新。当时全村多数房屋被冲倒泡塌,淹死的牲畜都飘在水面上。水患不仅冲走了财物,也让老百姓面临生命危险,他的哥哥当时正在地里收西瓜,因为来不及躲避而被洪水卷走。
为避水患,房子盖得一家比一家高,群众盖房要先垫一个高高的房台,为安全起见,往往是竭尽所能的垫高、再垫高,盖房成本是其他村庄的两倍还高。成本高、冲塌再盖,一辈子往往要建好几次房子,怎能不贫困落后?
因此,从担任村支部书记的那天起,耿进平就立下一个志向,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老少爷们,彻底摆脱黄水泛滥的困扰,过上幸福美满、安居乐业的新生活。不到20年的时间,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经历了两次搬迁。
第一次是在2000年,村里富起来之后,耿进平就开始盘算着将村民搬离黄河滩区。当时,银山镇为了安置黄河滩区村庄的群众,在黄河大堤外盖了一片新房子,要求地势比较洼的村庄先搬出来。
整村搬迁,建新社区,土地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为了找土地,他想尽了办法。一开始想到了与外村置换土地的办法,马山头村在滩外有一片土地。他开出了“一亩地换一亩地,额外一亩地补偿6000元,用于置换滩区内的田地包产”,这样的条件,对方没同意,将补偿条件加到了一亩换一亩,再每亩补偿1万元,最后他把补偿条件加到了一亩补偿2万,人家要一亩3万。当时村里负担太重,最后,村两委决定,带领一部分村民们先搬过去,再建厂,能够让一部分群众脱离黄河滩区,又能解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
为了让群众们享受到政策福利,耿进平给每一位搬迁的不满60周岁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每人每年1200元的务工补贴。有的群众思想工作难做,他就一家一家的找,做不通再通过亲戚朋友去劝说。最后,依然剩下9家就是不搬。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一位村里的老人甚至给他跪下了,说道:“进平啊,我生在耿山口,长在耿山口,死也想死在耿山口,求求你就别再折腾我这把老骨头啦。”还有个别不愿搬迁的村民居然把他告到了县里、市里、省里。
一番苦口婆心,最终却只有100多户村民搬到新村。这是耿进平所意想不到。经过反复思考,分析原因,他认为不愿意搬迁的村民们主要是因为故土难离、新村容纳不了全部村民、耕作距离远等问题。从这时候起,他就有了新想法。“要富大家一起富,要搬大家一起搬,耿山口村不能散。”整村搬迁到黄河滩区以外的安全之地成为了报最大的愿望。
“工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国家开展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作。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耿进平积极争取,使得耿山口村被纳入全省第一批试点。7月份接到通知后,耿进平高度重视,把社区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班加点研究实施方案和具体方法步骤。为避免出现“建成一个社区,毁掉一个班子”的悲剧,他要求村两委成员都必须写下廉洁保证书,做到一身正气,两手清白。并制定了社区建设成功的六条标志:
一是社区建设过程中不能出伤亡事故。二是创市级以上优质工程。三是两委成员不能出现沾贪捞抓、虚报冒领,吃回扣,以权谋私的不良现象。四是做到平安、和谐、文明搬迁,保证困难群众住得上房、住得起房,同时确保他们入住后的基本生活需求。五是能让多数的妇女劳力不出远门打工,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能让困难户脱贫。六是村集体每年能拿出一定的物业费补贴给群众,确保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转。
支部村委多次召开会议,反复研究讨论房产评估及分房的具体方法步骤,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征求了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取得共识。
旧房屋评估丈量是搬迁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耿进平要求每个两委成员都必须在自己的房子上减少10-60公分,建议降下一个等级来,吃小亏对群众好说话,如果无意多几公分,被群众指责,影响了大局,造成工作被动,就必须辞职。结果就有一个群众说副书记徐玉文的房子量的多、评的高,到处宣传,告到村委。耿进平听了非常重视,就组织评估所人员和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参加,重新丈量。结果是徐玉文旧房的实际数字比填报数字长度少三个平方米,等级比周围房子都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为支部村委树立了威信,打开了下步工作的新局面。由于村两委班子成员都做到了让尺寸、降等级、吃真亏,得到了村民们很好的反映。可以说降的是尺寸,得到的是民心。全村783户人家,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全部签订了拆迁协议,这是人人没有想到的。为了留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耿进平特意请了摄影师。
正所谓好事多磨。就在搬迁前夕,却有两户又产生了异议,说什么也不肯搬,理由是全家有几口人户口不在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补助。为此耿进平亲自找过他们做工作,并且发动他们的亲朋好友多次登门劝说,但仍然不肯搬。最后,为了不影响全村的搬迁大局,耿进平决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途径对这两户拿出处理意见。经所有参会人员签字确认,一致同意对这两户村民的房屋进行强制性拆除。这两家的户主通过亲属听到了会议结果,立马主动找到了村委,同意搬迁,并自行拆除了旧房屋,取得了大家的谅解。
在社区启动仪式结束后,泰安市副市长走到耿进平身边问道:“耿书记,你说实话,你们真是一天签完了拆迁协议吗?”耿进平说:“我这个年龄是学毛选长大的,不会说谎,说这个谎也没啥意义,是真的。”这位领导感叹地说道:“奇迹啊!在咱们市没有,全省有没有我没听说过。”
2016年3月12日,新社区建设开始动工,为了社区建设和日常工作两不误,耿进平把村委分为两个班子,村主任领一班人在老村主持正常工作,他带领另一班人吃住在工地,负责社区建设。
在社区建设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村的积极性,耿进平建立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成立了社区建设指挥部,村干部作为指挥部的服务主体,选出了2名党员群众代表负责一切支出的单据审查签字,并选出了20名懂建筑的党员群众代表,协助监理公司,验收各种材料的质量和施工中的安全建筑质量、进度,施工队伍和所有建材从招标到进场,全部在监督下完成。
在选择施工队伍时,耿进平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是具有特级资质证书的大公司,并派出调查小组,到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和建起的社区查看施工质量,严格杜绝小公司借大资质的现象出现,有多家建筑公司通过各种关系,送钱送物,包揽工程,有一家公司谈了两次没定下来,便跑到他家对他说:“耿书记,我们真想干你们这个活,真想跟你交朋友,如果能让我们干,我就拿出200万酬谢您。”耿进平知道,这是对方的杀手锎,曾经屡试不爽。但是对于耿进平来说却毫无意义,他平静地说道:“我这是为全村的兄弟爷们建设自己的家,我自愿捐了1000万,能要你的200万吗?我要收了你的钱,我这个人就不值钱啦!”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耿进平的带领下,村两委十几位成员无一人收受半点钱物。副书记耿进周负责联系电梯,一家电梯公司暗示可以给他80万回扣,被他一口拒绝。
在跑各种手续的过程中,他们夜以继日,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通常400天才能办完的事情,开创了奇迹。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他们经常加班加点,紧盯实靠,两年中,为私事请假的两委成员最多请假17天,耿进平只耽误了8天,不到一年体重瘦了10斤多,全体两委成员都真正做到了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建社区,真心实意干工作。
临近搬迁,全村还有56户贫困户缴不起房屋差额。此时,村里的积累已全部用到社区建设上,已经拿不出钱来为他们补助。耿进平经与爱人和儿子商量,拿出了1000万为困难户解决了这个困难。在老父亲的带动下,儿子也主动到社区捐资10000元。
通过耿进平和村两委近两年的辛苦努力,全村于2017年10月15日全部搬入新社区,做到了文明、和谐、平安的搬迁要求。
群众搬入新社区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证群众住得起、住的稳、住的称心如意。这就必须让妇女劳力尽快地就业、有活干、有钱挣。不然的话,住楼所需的水电气暖以及物业等费用是不好解决的。于是,耿进平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与新兴际华集团达成协议,为部队加工军鞋,这一下子就可以安排1000多人就业。
社区建设群众搬迁后,省发改委领导到耿山口社区检查工作时说:“由于耿山口这个试点的成功,才有了二期和三期。”省扶贫办张瑞东主任说:“耿山口的社区建设从质量标准和建设速度实居全国一流。”市扶贫办领导说:“耿山口社区是全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一个成功个例,不可复制。”市委崔洪刚书记说:“盖的比城里都好啊!”张涛市长说:“耿山口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在我们市里来说是一面旗帜,乃至全省也是一面旗帜。”副市长、县委书记赵德健说:“耿山口社区建设为东平县争了气,为市里争了光。”
紧接着,全省有迁建任务的7个县市区的领导们闻讯后也先后来到耿山口参观学习,给予了很多很好的评价!
面对鲜花和掌声,耿进平激动地说:“社区建设让群众搬离滩区,是我一辈子办的一件最美好、最满意、最正确、最值得自豪的一件大事。”
耿进平认为: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最主要最关键的是让群众安居乐业,虽然困难重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决心不变,信心不减,一步一步往前走,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三、饮水思源、牢记使命、坚守初心
耿进平认为,一名农村支部书记就是一名新时代的“挑山工”,一头挑着党委政府的重托,一头挑着人民群众的期盼。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建强不强,关键看班长。过硬支部建设就是班长挑头干,队伍领着干,群众跟着干,通过发展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此他与大家共同约法十条:一是要做到违背政策和法律的事不能干。二是损害集体利益的事不能干。三是与群众争利的事不能干。四是绝不能存在打击报复现象出现。五是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要公平正义。六是要始终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有奉献精神。七是要虚心接受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批评。八是不能喝醉酒误事、坏事、耽误工作。
九是严格按时间完成做好所分工的任务。十是要做敬老、孝老、爱老的模范。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乡规民约,多年来,村两委成员和大多数党员在各项工作中都能积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良好风气在村里蔚然成风。
1989年村里建学校,资金困难,耿进平和两委成员和党员积极带头捐款,群众积极响应,多者10000元,少者几十元,达到了全村百分之九十九的捐款结果,解决了资金缺口。
1993年,银山镇小城镇建设,镇党委政府号召各村捐款,支援镇建设。全村积极参与,捐款37万多元,占全镇捐款的三分之一。
2008年,汶川大地震,全村捐款53万多元支援灾区,党员人均捐3100多元,市电视台市报宣传了他们的事迹。
2010年,玉树地震,全村再次捐款27万多元,党员人均1300多元。
2016年社区建设中,村两委成员和模范党员主动捐款达到230多万元。
2020年初,湖北武汉突发新冠肺炎,全村又为灾区捐款60万元......
耿进平始终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共同富裕才是富。多年来,他为北刘村、南刘村、马山头村、战屯村、杨庄村、钓台村、卧牛山村、银山村8个村修路、建校捐款32万多元,为群众购买小麦优良品种、安装自来水、合作医疗、养老保险金、发放老年补贴、支援困难群众看病、困难学生上学、给大学生发放奖金、给孤儿盖房娶妻、为镇敬老院捐款捐物等各种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有1200余万元。
耿进平认为,虽然时代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了,但村级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敢于担当、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作风不能变,必须适应新时代,勇于站潮头,不断发展创业,不断走出新的路子,再创耿山口发展的新辉煌。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44个编辑窗口!如下:【主编.李红】【儒子叟国娇】【向幸福出发编辑部】【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文学社】【香文学社】【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吴金祥】【雨后初晴】【清风入心菲】【黎明】【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徐凝】【清风明月】【王川海】【春意盎然】【笑语如初】【西湖】【江南】【春有百花秋有月】【千里与君同】【一片冰心在玉壶】【同醉唐风宋雨中】【诗意】【诗意朦胧】【田园风情】【诗情】【书香】【墨兰】【小雅】【鸿雁】【一城故事】【一帘幽梦】【蓝天白云】【孙世伟】本团队下设63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文学社】【沽河一叶舟】【歌缘友聚好声音】【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荷塘月色文学社】【香文学社】【南湖書香斋文学社】【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清风入心菲】【安好】【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五之堂主/新诗集】【五之堂主/系列词律分享】【五之堂主格律诗词专题】【徐凝】【高山流水遇知音】【情与感】【诗意朦胧】【心有灵犀】【诗意】【灵犀】【田园风情】【宁静致远】【书香】【墨香】【红梅】【墨兰】【诗情】【画意】【大雅】【小雅】【空谷幽兰】【幽芳逸致】【鸿雁】【轻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

非文友拒加!拒闲聊!拒加群!非诚勿扰!本作品配图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