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寨子里有一眼“龙洞”。“龙洞”里的泉水四季长流,冬暖夏凉,甘甜爽口。它是我们寨子里唯一的一口水井,全村的人、畜饮水都靠它供给,是名符其实的生命井,母亲井。
记得在我还小的时候,这里比集市还闹热,还好玩。特别是傍晚时节,喂牲口的、办庄稼的、砍柴禾的、挑水的、淘菜的、洗衣服的一拔跟着一拔,总要在这里逗留。于是龙洞就闹腾起来了,逗笑打闹之声不绝于耳。赤膊的大叔总爱把洗桶的水倒到女人拧干的衣服上,洗衣服的女人也不示弱,顺势拧起衣服扔过去。弄得大叔满裤裆的水,但他还是狡黠的笑着,边躲边说些让我似懂非懂的话,有的女人则会尖声叫骂,把盆里的水直接泼向男人,甚至把没洗过的衣服扔到大叔的水桶里。如是再三,大叔只得点头哈腰,服软告饶……直到一两个老辈的来到,这打闹才暂时停歇。
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龙洞”就成了不可多得的乐园,最喜欢的就是去井里钓鱼虾。
“龙洞”的发源地不知在哪,一年四季不枯不竭,清澈见底,没人打水的时候总能看到成群的麻麻鱼,还有弓着腰能弹跳的虾。这时就该是我们的天下了。年龄大一点的能用一根缝衣针做成钓鱼钩,用妈妈缝鞋的麻线拴在竹丫枝上做成钓鱼竿,穿上蚯蚓或蜻蜓就大功告成了。不到半天,总能钓起一两碗。小的为了能沾点腥,总是殷勤的跑前跑后,挖蚯蚓,捉蜻蜓,剖鱼,捡虾,忙得不亦乐乎。
有时也有搞恶作剧的,正在大家全神贯注等着鱼儿上钩的时候,冷不丁,“扑通“一声,水中丢进一颗小石子,吓得鱼儿四处逃散,躲进老巢,再也不肯出来了。于是“战争”立马爆发,叫骂声、嘶吼声、扭打声、哭喊声......此起彼伏,经久不绝,甚至要等“见红”才作鸟兽散。
好多年没回寨子了,今年暑假有空,专门回老家去看“龙洞”。可是,“龙洞”早没了昔日的样子——没了早晚的喧嚣,也没了倒挂的水桶,甚至连青石井栏都换成了半封闭的水泥盖子。井里躺满了抽水泵,电线、水管,密密麻麻,像蜘蛛网缠绕在井沿边,覆盖在井栏上。如今的农人们,只需在家里动动手指,摁下开关,水就哗哗地流到了缸里,毫不费力。再不用勾腰驼背地挑水回家,再不用担心脚下的牛屎与污泥,再也不会有干巴的老汉和瘦弱的少年因打翻一担水而破口爆粗。
这井边,虽然再没了挑水的男人和洗衣服的女人,也没了钓鱼的孩子和打架的少年,更没了昔日的喧嚣与吵闹, 但是井底的水泵却会发出嗡嗡的声音,像是在演奏新时代的乐章,也像是在讲述“龙洞”的故事……
老家的龙洞,有我们祖先不朽的灵魂,有我们父辈辛勤的耕耘,有我们永存的童年和青春,有我们历经千辛万苦也难找的慰藉。我们飞得再高,走得再远,也还属于这里。
掬一捧这井里的水,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原来那么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