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诗】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1日
【主持人】 孙永霞
古月,樊更喜,李树长青,马文斐,乔安娜,阎晓文,李英发,书剑斋主,邢剑君,小波,唐朝小雨,小陈,彭珍海,张建刚,赵丹辉,王振海,魏风仙,康雪,郭素清,汗牛,雨霁,杜海欣,陈晔,文龍,冯鹰,有梦的小草,听韵,杨国堂,清猗,邢俊江,薛茫茫,马连山,北辰。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古月
书圣笔底的永和九年,早已超越那场集会的
本身,使那年的墨迹一直浸染到今天。
我总愿意回望那个春天,回望那座会稽山,还有
那场流芳千古的兰亭集会。在那个曲水
流觞里的汉语,又有多少故事等待着我们
去体会去挖掘,与朝代和政治无关。
时光深处,留有我们的目光和书法的静穆,
单薄的日子里怀想丰腴,落寞的面庞下
藏着一颗羞愧不已的心,永和九年的
茂林修竹告诉我们,春日的孤独是永远的孤独。
其实,我们都那么渺小,但每天都推开“生活”
这道门,与“平庸”相撞,而我们抗拒的
方式却是越来越少,书法却成为
身体里的铁质,越来越硬。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樊更喜
永和九年,王羲之用汉语
把会稽山打扮得惊鸿掠艳
是那种让人心惊肉跳的惊悚
是那种幻影与幻想交织的艳丽
从此,人们紧赶或是慢跑
都跑不赢这汉语之春
上千年悠然而逝
人们依然乐此不疲
在会稽山采集纯粹的种子
名自奔跑又互相追赶
印证了把汉语之春种在心田
是一件神圣而幸福的事情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李树长青
书圣挥毫的千年墨香
穿过兰亭穿过竹林
穿过江南的梦
杨柳风中一场聚会
举杯畅饮杏花雨
诗词飞入小桥流水人家
行书透出龙的气韵
惊艳了帝王吸引着平民
沿永字笔迹一路走
进入汉语神圣的宫殿
浪堆雪,题序激励着江河
月光下蝴蝶在花间隐逸
行云牵不动飞泉瀑布
朦胧中群山沉默
它似乎悟到了什么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马文斐
在时光的长河里
奋力逆流而上
到了永和九年的春天
峻美的高山
茂密的森林
清澈的小溪潺潺
小溪蜿蜒曲折
人们不分老幼
端坐在溪水边
举起水中飘来的酒杯
饮尽兴时低首赋诗
抒发内心的情感
那是癸丑年的暮春
在兰亭聚会
地址是会稽的郡山
曲水流觞缓缓过
人生很快转瞬间
王羲之记下兰亭的聚会
录下了他们吟咏的诗篇
每个时代都有变化
汉字的魅力大无边
后世的读者
捧着兰亭序
发出一声声的感叹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乔安娜
我诵读过古代的诗
练过王羲之的字
却早已不熟悉永和九年那个
兰亭序
它还是汉语的春天
孤陋寡闻
也是汉语中的经典词汇
我在这个春天读它
意义却是如此不易
老师们的汉字里
透着更多的深意
我读不懂写不会这一首诗
这算不算
春天里不一样的汉语
几千年的文笔
留给后人们别样的春
汉语之春一一永和九年
文/阎晓文
会稽山是棵大树
流觞曲水是树枝
文人墨客是树叶
《兰亭集序》是一朵奇葩
开在永和九年的春天
一千多年了
树在花里茂盛
枝在花里婆娑
叶在花里青翠
花依然鲜艳芬芳
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引得蜜蜂不停的来采蜜
在癸卯年闰二月二十一日
在太行山下
在滹沱河边
在石家庄里
又有一群蜜蜂围了上去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李英发
我听见,兰亭的水
从永和九年走来,每一朵
浪花,都有汉字的精彩
我看见,东晋的云
从永和九年飘来,每一片
洁白,都是春天的色彩
这是汉字的春天,也是
汉语的春天
更是一个雄鸡报晓的春天
仰观一只毛笔,我肩上
落满了啾啾的鸟鸣
遥望一片竹林,我眼中
蓄满了天朗气清
一只鹅,轻昂起头
一池墨,洗尽了铅华
一幅字,高挂在历史的天空
五千年来,那些想把汉语
摁进冬天的人
注定一辈子瑟瑟发抖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书剑斋主
那场醉
注定奇迹要发生
一不小心
鼠须笔一个踉跄
蚕茧纸上耸起一座珠峰
峨峨乎 洋洋乎
悬在天空
闪耀着光芒
醉卧黄土
自在成图腾
一张杯盘狼藉的字呀
无雨的时候
求求它
雨就纷纷而落
无偶的时候
求求它
一个体似秋月面如春风的女子
就会轻盈走过
可怜的笔呀
一千六百七十年啦
恨的欲罢不能
爱的也不曾娇滴滴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邢剑君
靠近一段书法秘笈
听到文字的呼吸和心跳
那枝兰亭,长出永和九年
长出一路春风
翻动着诗和远方
透露出浓郁的春天气息
多想沿着时光,穿越到
天朗气清的会稽山下
给那个酒后的英俊少年
撑纸研墨
人世如此匆匆
从上游到下游
逝者如斯夫
但好字唯之
那书法精神,依然青春
我们有幸在后来
能读到这千古名帖
但始终无法平心静气
甚至,让自己离开现实
回到那年暮春,回到兰亭
回到逸少先生笔下
在他的文字里找到杯盏
采一缕古时明月
佐酒,用现代诗
与王老夫子互答
这时,一只燕子飞来
在东晋轻轻点水
仅短短一瞬,都有着
王氏行书的味道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小波
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
汉语因华夏文明而芳华
抚看秦时明月汉时关
写意城池的黛色画卷,永远驻足心田
故国神游,往事越千年
泼墨的十里长廊竟又回到
永和九年会稽山
暮春的午后天气晴朗,惠风和畅
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
众多文人墨客雅集兰亭饮酒赋诗
王公乘酒意挥毫泼墨《兰亭序》
一缕纸墨,其意境跃然纸上
汉语之春__永和九年
文/唐朝小雨
一张纸的寿命有多长
一幅字应该活出了满头白雪
永和九年,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之兰亭
种下汉语的春天,让行书长成风景
看起来,酒还是要喝一点的
兰亭序只喝酒不掺水
当然还可以输血,一方方印章就是
除了文人,还有乾隆皇帝的血型
永和九年的永,永字八法的永
还在人间散步,后来人亦步亦趋
诗和远方,落英缤纷
我们听到了流觞曲水心跳的回声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小陈
在时间长河里 永和九年是一个墨池
写过沾满花香的字
可以想象王羲之挥毫的模样
他的长衫 与孔乙己的长衫无关
旁边的坛子里插着山桃花
花瓣 落在粗瓷酒杯里
写完了字 落款写永和九年
和我们现在写2023年没有什么两样
春风还会来 山谷依然在
桃花还保留着那年的骨气
诗句旺盛地生长着
只是没有那时纯粹的味道了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彭珍海
永和九年,春临兰亭
上巳节的欢歌笑语,在耳边交鸣
清澈的小溪,波光澄莹
青色的波纹,荡出清脆的水声
众多诗人在此云集
溪水旁,围看羽觞在波光中飘行
溪流蜿蜒曲折,拦阻了漂动的羽觞
终于停住了,欢笑声起伏
离羽觞最近的诗人
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吟诵开始,大家屏息静听
流动的水声,沸腾了玉液琼酿
欢声雷动
有人收获诗作,有人收获微曛
四十二人,题诗三十七首
兰亭集水到渠成
王羲之作序,写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光芒照射几千个春秋
流觞曲水的场景已苍茫
汉语的春天却愈加葱茏芬芳
兰亭永和九年的盛况
写下了诗书辉煌发展的壮美篇章
一如灿烂的阳光
照亮文人墨客前行的方向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张建刚
要写好母语
需先到兰亭
要到兰亭
需先读王羲之的《兰亭序》
要读《兰亭序》
需先到“鹅池”汲水
那里的水,研世上最好的墨汁儿
要到“鹅池”汲水
需先到茂林伐竹
那里的竹,做世上最好的笔杆儿
写出的天下第一行书
醉了永和九年的春
那上面的每一个汉字
都能让我们找到
1670年一脉相承的根
汉语之春 一 永和九年
文/赵丹辉
春风未动
田野山川即挂满了音符
永和九年的春天
尤其特别
岂止是诗意盎然
还有一副字迹
流落人间
自此人人皆晓《兰亭序》
永和九年的春天
便和汉字紧紧关联
那是怎样的一个春天
群贤歌咏
曲水流觞
潇洒飘逸
悦动在字里行间
天地之大
唯有汉字
方正端庄
红尘深远
唯有汉语荟萃芬芳
渊源流长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王振海
打开兰亭集序,你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春天:
茂林修竹,惠风和畅
一千六百年前的河面上,开满了酒的桃花
暮春之节轻叩盛夏之门
秋天的凉意在篇章里诞生
右军啊,你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肃杀
你提起笔来
在纸上写满墨色的花瓣
让每一个打开的人,都能捧读当时的春天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魏风仙
王羲之先生的《兰亭集序》
惊艳了永和九年的春天
用行书演绎汉语之美
不小心成为“天下第一”
把《兰亭集序》读了一遍又一遍
每一个标点都记在心间
把《兰亭集序》临了一遍又一遍
21个“也”字在笔下呈现
也曾学着那些文人的样子
在滹沱河畔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在光禄山前俯仰天地
感慨万千
千百年来
竟然无人超越
然而永和九年的春天
永远奉为我们的经典
汉语之春一一永和九年
文/康雪
一些贤德之友,聚山阴兰亭之内
铺一张时代之纸,镌刻了千年文墨
永和九年,王羲之种下了汉语之春
每一个文字,用茂林伐的竹
饱蘸鹅池湖圣水,抒写颂扬汉语之春
永和九年的文字
成为天下第一行楷书
每一个汉字都有汉字的骨魂
闪烁着一脉相同的根
为后人,为文人墨客埋下千年伏笔
每一个汉字醉了永和九年的春
如今又成了我们每个人的命根
汉语之美——永和九年
文/郭素青
永和九年 哪怕上千年
也有和你相知相遇的欲望
有趣的灵魂 在清流急湍之上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把惠风和畅尽情铺展在崇山峻岭
所有的情绪都取诸怀抱
即使你老成千年的流水
在高山的胸怀里一样能读出你的洁白
不敢一死生 哪能齐澎殇
汉语之美在暮春时节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该走的已走 修短随化
谁把红尘看破 却依旧爱着生活
这么多年 谁掌握了汉字的密码
使一个个汉字永垂不朽且有着年轻的灵魂
生生死死勾连成生命的长河
千江有月山谷有风 生死之痛尽在其中
永和九年 汉字被放进了流觞曲水
虽是昔人怀抱 却同今人襟怀
一个个文字芬芳着天地
让一种旷世之美地久天长
汉语之春__永和九年
文/汗牛
汉语,一条文化长河
让兰亭序流芳青史华夏
汉字,一座大美高山
让王羲之椽笔凌云披霞
骚客流觞,舞文弄墨
试问几人懂得永字八法
却知道永和九年春月
长出了书坛千古奇葩
仰俯之间,斑驳陈迹
谁敢想,竟然在兰亭檐下
茂盛着一池,几千年
开不败的五彩墨花
滚滚江河浪花
不只是汉语,也不是书法
是仰观宇宙,感悟生死
悠悠千年,醉酒暮春,定有兰亭佳话
汉语之春一一永和九年
文/雨霁
兴许是个周末
永和九年
倜傥自带了风流
书记下王谢堂前
蜿蜒柔美的曲线
婀娜多姿的文字
这一篇序 镌刻了
兰亭灵动的风景
只流传亭亭玉立
水中的岸芷 汀兰
众美摇曵
尽显出参军飘逸
短须轻动 一蹴而就
忍禁不住
逝者如斯夫
也许是酒意阑珊
天马行空
抑扬顿挫间
妙手丹青
倾刻之间
风起云涌
写的出入木三分
尚留得兰亭雅集
风流伴了风吹
曲水流觞
灿烂的江南三月
行书华章掩去了文采
且记下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杜海欣
永和九年
注定了不平凡
兰亭的春天饱蘸着带着花香的墨
王羲之的汉字中行走龙蛇
记录了这欢聚的时光
文人墨客,曲韵流觞
一千多年前的故事
让汉语文化源远流长
今日的兰亭集序
还原了最初的模样
俯仰之间
荡尽一生辉煌
而那些刻入古书的名字
和那天的修竹桃花溪水
一起被后人传唱
永和九年的春天
和2023年的春天一样
有诗和酒的滋味
也有淡淡的花香
汉语之美——永和九年
文/陈晔
从早晨扒睁开两眼
想到的是写诗
哦,
我在诗意生活我的生活是诗
我的日子是诗诗是日日月月
即便沙尘雾霾雨雪四季
也要让日子入诗有诗
也要让平常的日子美颜P图
诗进入我的身体笔端键盘
分享后
你说你的日子也湿了
干巴巴的头脑 除了琢磨吃喝看娃刷抖音上网
也会郑重其事地思考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文龍
第一次仰视
1670年前的春天
那一天
一群文人醉了
强烈的酒意
推举一个人
记下想说的醉话
王右军当仁不让
鼠毫下笔走龙蛇
一篇宏论横空出世
也许当时只认为挺好
谁知成就了书法瑰宝
从此 即使书圣
也无再超越此章
世人所见
也只是摹本而已
竟也是登峰造极之作
那年的春天
会稽山上
好像万花无颜
只开此一朵奇葩
方为骨架 线为琼枝
朵朵灿烂绚丽
人人睹物而觉芬芳
好个21个不同的之
好个王羲之的之
那个兰亭 终没盖住
一桩民族的文化传奇
兰亭也从此美名远扬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冯鹰
癸丑三春逢上巳,群贤毕至配兰芳。
崇山峻岭修竹密,曲水流觞意趣昂。
俯仰之间生感慨,死生尽悟了迷茫。
兰亭已矣文难已,千载仍留翰墨香。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有梦的小草
会稽山的竹子有灵性
长的挺拔旺盛
就像那些人
不知道那时的墨香
沉醉了流年
多少千年居士
惊艳了现代人的胸怀
汉语就像那片竹子
不老了千年
春醉了古今
王羲之挥毫泼墨
一遍又一遍
水染黑了
竹子也变成墨绿了
如今的兰亭序
散发着春天的温暖
叙述着汉语的春天
汉语之春一一永和九年
文/听韵
一千六百多年了,依然散发着墨香
世代文人墨客都在捧着那本《兰亭序》
躲避着尘红喧嚣
此时,会稽山竹林青秀茂密,郁郁葱葱
群山峻岭愈来愈是静谧幽深
湍急的溪流,追逐着先生的墨迹奔向远方
在文字的国度里
我也是你们的朋友
像流星路过,借今夜饮酒和赋诗
听一听汉语之春的婉约歌唱
汉语之春一一永和九年
文/杨国堂
谁写下了汉语之春
在1670多年前的会稽山
那一朵瑰丽的奇葩
盛开在行书的山峰之巅
那一字一句的幽情
令多少墨客仰望感叹
我们走进新时代
迎来了百花吐蕊的春天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清猗
一定要在曲水中汲取
“清流激湍,俯仰一世”的汉语
沐浴于暮春的酒杯
盛满了风雅和诗篇
那一场宿醉
没有倾倒的杯盏叫“羽觞”
如果打开兰草萱茂,山水跌宕的史册
行云悬挂于腕间,324个汉字
横亘如椽
千年前的天空高邈
鹤氅深藏风骨
兰亭集序
看汉语与春光在纸张上
闲庭信步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邢俊江
一千多年了
一群人在会稽山
议事喝酒
曲水流觞
谈笑风生
酒意朦胧
何不记下今日之事
王右军即兴挥毫
犹如高山流水
一气呵成
《兰亭序》腾空而出
原始的汉语
在浓墨之下
成为经典
那年的聚会
让我们记忆犹新
一次次在历史里回味
最是那《兰亭序》
让世人
千百年来
无法逾越
让汉语
让文字
一次次在浓墨笔韵里
升华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薛茫茫
一样的春色,在曲水流觞里
幻化成同一个影子。花开不谢
杯举不停,只是每一行抒情的诗句
不再一样的年轻
惊叹,幽婉
在一寸寸缩短,直至化为一缕
暮烟
我们一次次,与永和九年的这个春天重逢
坐在一样的曲水前,看一枝墨竹
醉舞,剑锋翻飞
点透人生最美的春宵
一页飘渺,笔韵万钧
挂在山水中,展览
千年
一片青竹仍在
一笔兰亭,已镕进岩层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马连山(通韵)
谦读晋迹兰亭序,最是右军数顶峰。
多少才人临墨宝,从无超越至宣中。
行书俊秀如鬃马,笔画流云赛飓风。
遇点点出不同样,凡之之写独特形。
永和九载贤才聚,癸岁阳春墨客逢。
相会郡山当禊事,同观曲水赋文功。
书圣狂毫呵一气,留得千古照英雄。
随缺翠竹羌笛乐,清澈溪流唱籁声。
把酒言欢生壮语,吟诗作对散豪情。
闻听世外桃源美,俯瞰人间苦正融。
字刻离觞如月半,章评聚散似繁星。
崇山峻岭莫为险,浩大原野视碧空。
谦虚谨慎常醒脑,低调简朴记在胸。
学海无涯需致远,文田路上获优荣。
汉语之春——永和九年
文/北辰
水上漂浮的汉字
不同于花瓣,无法打捞
千年的风流故事只好一直在水上漂
月光不能收束成一卷图画
人间流传的,都是仿品
真迹被留在天上
轻盈的汉字,行走于永和九年的春天
人们见到的全都是幻影
暮春是拓片
人生也不过是一场虚空
只有流水是真的
落花也是真的
使它们无法遁形的是书法
是我嗜酒如命的老友
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正曲水流觞,他已醉得
只剩下气韵和意趣
骸骨早朽成汉字的间架,以及
一段遗失传说的范本
在花荫处迴环,在上巳节明灭
像一位怀抱孤愤的书生
向人间舒展义气,眉目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