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一个与水结缘的美丽古村落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水南,水南,在水之南!
出东乡城区往南,沿东临一级公路驱车半小时左右,来到一个叫余家巷的地方,继而左拐前行数百米,但见路旁耸立一座气势恢宏,仿古建筑的门楼“向荣楼”,这便是进入千年古村水南村了。
水南村地处东乡,临川,金溪三县区交界处, 地处丘陵,一条河流贯村而过,因处段溪水流之南,故而得名水南村,但旧时也叫溪南村。该村清代斡儒饶向荣先贤有诗赞家乡:“我家溪南村,门前一湾水。励操廉让间,满户汲清泚。每际雲露曙,红镜磨尘滓。群动漾空明,沙石散文绮。此时杨柳烟,都化水波起。送绿上帘栊,人住冰壶里。"透过饶公向荣先贤礼赞家乡的诗句,这个与水结缘的千年古村可见一斑。

古村水南是东乡区最大的行政自然村,全村现有居住人囗3379人。而更让人称奇的是,水南村除外嫁女氏,全村村民为清一色的饶姓,故有当地盛传的一句谚语:张王陈李是大姓,饶姓也饶一边天。尽管水南村在2017年被划为抚州市新建的东临新区管辖,但在几十万东乡人心中,水南村是东乡的骄傲,也是永远的东乡水南村。
水南村,一个崇尚忠厚传家,古风长存的美丽村落,更是因为清代斡林饶向荣出生在这里,而闻名遐尔享誉赣鄱大地。饶向荣一门四儒,本人清嘉庆七年二甲进士第二十二名,先为斡林,后授兵部郎中。其曾孙饶岱章承祖业,终身在家乡教私塾,著有《旷楼消夏稿》,为东乡古往今来十大名人之一。如父辈一般,饶向荣之子饶警吾,同样出类拔萃,也成了著名教育家。饶警吾光绪年间贡,曾任吏部钦选儒教谕,后回乡创办了下关书院。据史载考证,民国许多名人如黄维、邱清泉、吴自强、李元声等,皆出自其名下。

水南村不仅名门贤士众多,而且古建筑也颇为壮观。传统时期,水南村建有四道关门,墙垣东门至西门至北门,垣墙高2.2米,为防匪防寇。四道关门分别是“东璧迎辉”、“南山萃秀”、“西岭夕照”、“北极永镇”。此外,村中有五座明清时代公祠,分别为“饶氏公祠”、“新塘公祠”、“愈能公祠”、“克兴公祠”和“藩六公祠”,以及数十栋明清古宅,至今仍保存完好。

“炊烟起处有人家,一抹斜阳一树鸦。此景荒寒如可画,低头着我拜梅花。”这是水南先贤饶岱章在《冬郊晚眺》中的一首描写家乡水南的诗句。如今,回望水南村,宁静古老的村落,几百年的古屋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更加光彩夺目,别有一番韵味。正如该村第十任村支书饶志刚所言,水南村自2016年被江西省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古村以来,更是展现出勃勃生机和诱人的魅力。我们相信并期冀,在党的阳光雨露甘润下,千年古村水南,必将成为赣东沃士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图片摄影:饶晓辉)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