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乡情编织生活》
沈洪明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吹响了向新时代进军的号角。振兴乡村经济,把生活过的红红火火,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心愿。经过三年多抗疫磨炼,人们都在响往新的生活。怎样过好自家的小日子?我和老伴通过反复交谈,形成共识。就是要用积极心态,创造条件,利用好自然优势,发挥专长,在种植食材上下功夫用气力。
在北方农村,进入农历二月,历史上人们就有在室内育秧苗的经历,为了能早一点儿吃到陆地上的青菜,提前育秧苗,待到五月份,躲过那场每年必来的霜冻。就可以下地栽秧苗了,远比直接种的菜,下来的早些,差的那可不是一天两天。

老伴儿通过长期实践,精通此道。今年春天,早早的开始了育秧苗的行动。提前育秧苗,大多是选择像西红柿,茄子,芹菜,小辣椒等等。可以提前育秧的蔬菜,品种是很多的。不过是多了,也侍弄不过来。再说栽秧苗的时候,门前道上也有卖秧苗的小贩。

今年春天老伴儿育了点儿西红柿,小辣椒和黄瓜。光西红柿就有好几个品种,什么绿柿子,外号叫贼不偷,大黄柿子,红柿子。原因是外孙女爱吃西红柿,就得多育一些品种,实际上家里的菜园很小,也是栽不了多少颗,老伴儿倒是育了不老少,说多出的秧苗给邻居或是亲家母点儿,老伴儿心眼儿好,人情也是不错!

早育的秧苗很多天前就出土了,长势良好,昨天老伴儿又给秧苗分了碗儿,整整齐齐的,还挺好看。因为晚上室内温度低,老伴儿每天天要黑的时候,就把秧苗从窗台上搬到睡觉的炕上。第二天再搬到窗台上晒阳光,倒是不怕费事儿。每天搬来搬去的乐此不疲!

这几天,天气转暖,老伴儿又把秧苗挪到了暖棚里。秧苗长得更快了。都分了叶,实际上距离在大地栽秧苗还早着呢!还要想办法抑制秧苗的快速生长。看来育秧苗也不是简单的事儿。

老伴儿不光育秧苗,还顺便种了好几样蔬菜,什么香菜,小白菜,水萝卜等等,因为还没有到季节,气温低,菜长得慢,想吃到嘴里,还要假以时日,不过看着绿绿翠翠的菜苗,也是满心期待和欢喜。每天老伴儿是拿这当了活计。不过也挺好,这人就怕闲起来无事可做,如今,农村的人不管年岁大小,只要身体好,都出去打打工,赚钱去了,也没有人串门唠嗑,老伴儿弄些菜种,正好打发了时间,省着寂寞,又能早日吃到青菜,一举两得。

春天育秧苗,其他人家也是,有的育的品种更多,像育粘玉米苗,南瓜,西葫芦,都有,不过,像粘玉米苗,即使早早的栽到地里,到了七八月份,粘玉米成熟的时间,要比正常的种植的早上一个月,不过提前育秧苗栽的粘玉米吃起来皮条,也不香。后来人们就不早早的育粘玉米苗了。到时候催芽下种,粘玉米下来的也不晚。

人们年后育秧苗,有早有晚,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不怪呼都是一个目的,希望能提前把秧苗栽到地里,早早的能吃到青菜,促进健康。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流光溢彩。用辛勤劳动去创造财富,用浓浓的乡情去编织生活,是一种乐趣。每当看到阳光下成长的秧苗,成就感在心中飞升……
2023.3.30写于乡下
作者简介
沈洪明,1966年出生,吉林省委党校函授本科毕业,高级教师,从教三十九年。现任公主岭市大岭镇崔家学校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