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相聚尽欢颜
畅叙深情意绵绵
作者:屈吉平
2023年4月9日,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这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一早,我与陈振民老师,乘坐田敏(陈之女婿)先生轿车,去运城参加文友聚会。
我们赶到“布衣天下”饭店,受《幸福家园》群主王贞民和乡党武栋仁老师邀请的嘉宾杜曙波、胡谷中、吕泉录和郭守智、郭瑞倩父子等老师先后到达。他们大部分我都认识,而且是“忘年交”。唯有郭守智老师是初次见面,但也是久仰他的大名。
大家见面时,都有些亢奋,聊兴颇浓,不时地调侃着有情趣的话题。趁开席前的空档,各位老师互赠佳作。捧着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著作,我欣喜万分,回去慢慢品读他们字字珠玑的华美诗文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此来涵养自己的文学素质。我也把拙著《家在乡下》和主编的县文学刊物《飞云》赠送各位老师,希望得到他们的指正与教诲。
参加这次聚会的老师大多年逾八旬,我与田敏兄是60后,年龄最小的是70后郭瑞倩。
88岁高龄的杜曙波老师曾任市教育局副局长,也是著名作家,著有《山村月圆时》《金榜题名时》《瑞雪纷飞时》(即《三时三部曲》),中短篇小说集《首富》,中篇小说集《八月菊》,教育论文集《教坛漫步》等。中篇小说《家庭变奏曲》(合作,改编为5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仙人涧恩怨》,并在全国33个省市电视台播出),中篇小说《头上都有一块天》获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讨会一等奖。我曾与文友三次登门拜访杜老先生,得到他的赠书和鼓励。87岁的陈振民老师与我相交30多年,我俩编辑县文艺刊物《后土文化》十多年,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他是诗词楹联大家,论文创作高手,先后有《振民文集》四卷及好多本书出版。我一直为两位老师的才华和人品所激励和感动。那一篇篇美文令我不忍释卷。每每读来都会震撼我的心灵,也想从他们的文字中追寻他们曾经的过往,和一路走来所留下的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足迹。
胡谷中老师年已85,他从部队转业落户运城,酷爱文艺,诗词绘画俱佳。早年曾给《后土文化》投过稿,我还专门拜访过他,并给他送去刊物。
我的老师吕泉录今年84岁,高中任教四十余年,退休后回到乡村,读书写作,先后出版了诗文选《灯下集》《从心集》,并参与了荣河镇志和西卓子村史的编撰,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王贞民、李启兴、武栋仁三位老师都年逾八旬,挚爱文学创作,在省、市媒体及网络平台上发表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尽情讴歌新时代,宣扬真善美,传播社会正能量,抒发乡情、友情和亲情带来的感动、感激和感恩。王老师一生教书育人,默默付出,退休后热心公益,提笔创作,有 《真言实感集》问世;李老师才思泉涌,每天都有新诗,也写了很多小说、散文作品;武老师性情豁达,爱好广泛,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北杨村志》《青山夕阳》《心香一瓣百人存念》《八十回眸》等。他们是文学创作领域的骁将,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郭守智老师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先从教,后从政,善思爱学,文字功底扎实,先后出版通讯、论文集《呼唤成熟》,《中外教育格言解读》与《我的行旅日记》。他的儿子郭瑞倩做“报人”几十年,如今担任《运城日报》文艺部主任,工作认真,勤奋敬业,成绩突出,屡获表彰。
田敏兄退而不休,笔耕不辍,佳作连连。尤其爱好摄影,为各行各业奉献了很多优秀作品。
这些老师都是才华横溢、佳作迭出且多有著作出版。在河东乃至全省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并曾在市政府部门担任职务,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他们也是我做人、写作的榜样和楷模。
衷心的祝愿各位老师牢记初心,不辱使命,在今后的岁月里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飨读者。因为他们宝刀未老,老枝嫩芽,一定会在这个丰腴的季节收获累累硕果。
满桌的佳肴五味杂陈,唯有友情的味道最浓。友谊如一条红色的纽带,连接着你我的情愫,穿越了岁月的时空。大家其乐融融,畅谈写作带来的精神上的快乐以及心灵上的愉悦,畅谈人生感悟以及生命的真谛,畅谈以文会友的兴奋,与书为伴的遐想。谈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人生故事,时光在留恋和依依不舍中流逝,最后大家合影留念,彼此紧紧握手,互道珍重,希望来日再重逢。此时此刻,我眼眶莫名一热,那种亲人惜别的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头。
让我们记住这个相聚的日子!最后祝福各位老师开心快乐,幸福安康!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