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怡,又号木雁斋。教授,诗人,中华诗教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云帆、诗海等顾问,中镇、尘社等社员。发表学术论文百馀篇,出版学术专著、合著多部。诗词及诗论散见于《诗词》、《诗词选刊》、《诗词百家》丶《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数十馀家诗刊报刊中。正式出版有《篱边虫语》、《木雁斋诗赋选》等诗文集。
主讲人简介:
邓国琴,湖北武汉人,网名绿绮。丁芒弟子,《上海滩诗叶》副主编,江苏省诗协"江海诗词"微刊编辑。在三十家诗社诗刊和微刊平台上发表评论文章500余篇,数次在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公众号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主讲人邓国琴
诗友们好!
今天给大家讲课的主题:创作作品时如何不落窠臼,勤思考、换视角、巧构思,高立意。下面举杨子怡(篱边散人)导师的作品来谈谈我对此话题的体会。
绝句易学难工。本来在短短的四句话里,精心地谋篇布局,能更好地表达主旨已不易了,但若在视角、构思、立意等方面,要出新出巧出奇则更难。下面欣赏老师三篇创新之作,也许能给我们些些启示。
雨后龙庭观落花
谩夸颜色好,雨横岂全身。
命不关风力,何嗟落溷茵。
注:溷茵典故源自“飘茵堕溷”。比喻不同的际遇。陈声暨《久不得赏素玉孙书书至狂喜率成一首寄之》:“栎树安闲散,林花悟溷茵。
古人写落花佳作多多。比如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还有清·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名句。于是后人在作咏落花诗时,构思和立意很难跳出古人思维模式,纵然语言和意象再美,但毕竟还是"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出自宋·张舜民《百舌》)。况且这也是写诗最忌讳的,于是老师却不再拾人牙慧,力求创新,写出别样落花诗来。
一二句"谩夸颜色好,雨横岂全身"写花再美也荣谢有时,在狂风暴雨中也免不了凋零。故而戒之云:谩夸颜色,莫自骄矜。三,四两句"命不关风力,何嗟落溷茵。"借溷茵之典写落花命运,或落于草地,或落于粪池,结局全然不同。但无须存悲喜不同之叹,因一切由命中决定。小诗意在借花寓哲理,表达两层含义:其一,借花警人,得志时,处荣时勿炫于一世,勿骄于人。其二,借落花结局之异以戒世人,勿以悲喜为念,劝大家面对大自然里花落花开,潮涨潮落等景象发生点任何变化,都应坦然处之。
点赞诗人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勤于思考,并采用联想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写出有警示,有哲理之妙作。真乃读君一首诗,如同醍醐灌顶也。
清·黄遵宪在《杂感》曰:"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是啊,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换个角度去构思立意,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鲜明而独特的风格。逆向思维借典讽世又是老师作品一亮点。
沣渚园说莲
满园翡翠拥霞红,贪洁何存颜色中。
一自濂溪称不染,人间遂起爱莲风。
小诗立意之新处,在于不正面赞莲,意在借莲讽世。首句"满园翡翠拥霞红"赞莲,为下句之议而辅垫。次句"贪洁何存颜色中"又说莲之美艳与否无关贪与洁。又为下句讽世人之虚伪作蓄势。三四句"一自濂溪称不染,人间遂起爱莲风。"承上作讽,莲本无关乎贪与洁,世人皆爱周濂溪《爱莲说》,一文出后,纷份借莲自炫高洁,其中甚至不乏贪鄙者,他们也可借莲文饰自己的虚伪,掩盖自己的渥浞行为。“人间遂起爱莲风”一句大有深意,冷峻中带有嘲讽。正话反说,表面上赞世上纷起爱莲风,其实讽世风之虚伪,诗之构思立意新奇处亦在此。
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禅述:写诗要"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说明了写作构思要比别人高出一头,思想又比别人深入一层境界,视觉又比别人多这角度,如此必自成一家,才能流芳不朽。故构思和立意不光力求创新,而求奇求巧也更是老师作品的一大特色。
夏访馀园(三)
阴阴夏木送薰风,招饮三馀频作东。
一屋酒香潜出户,残英醉倒坠杯中。
注:薰,和暖的南风。出自唐代柳公权《夏日联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阴阴夏木送薰风,招饮三馀频作东。"启承两句看似平直并不惊人,其实这是为后面两句作蓄势待发起铺垫作用。符合元·范德玑《诗格》观念:“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渊水,深潭之水;春容,即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意思。
果然第三句转折有变化:
"一屋酒香潜出户",因精心设置悬念,留下疑问,故能激起读者好奇心,迫不及待去看结句:"残英醉倒坠杯中。"哦,满屋酒香随着徐徐的和风悄悄地窜出室外,然后又吸引着落花飘进屋里,最后醉倒在我未喝完的酒杯里。绝句极富有象力又有情趣!
以上所举老师三篇绝句皆言简意丰,视角独特,构思独特,立意新颖,想象力新奇,真可谓标新立异,独具慧眼,卓而不群,留下余音袅袅,三日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