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张建中。


作家、出版家唐根华。

贺张建中新书《余杭忧伤》出版发行
《余抗忧伤》散文集,
文笔老到叙事细。
可称大咖张建中,
流芬百年还觉鲜!
唐根华诗,袁传刚书

贺张建中新书《宿仇》出版发行
权色交易看《宿仇》
淋漓尽致展风流。
笔法老到写真啼,
人生成功靠奋斗!
唐根华诗,袁传刚书
两本小书出版简记
——感谢出版界的护花使者唐根华老师
张建中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一书中说:“着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
此话确实说得有理,然而笔者还想补充一句:写就一部新书固然不易且很可能富有意义,但能否顺利出版却更是个大问题。昔日大作家曹雪芹贫病交加,就未能见到自己的旷世巨著《红楼梦》出版;大作家吴敬梓出于同样的原因,也未能见到自己的煌煌大作《儒林外史》出版……处于文学颠峰的巨擘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区区文学爱好者。
笔者于多年前曾草就了两部小书,一部是散文集《余杭忧伤》,一部是长篇小说《宿仇》,只是因资金、机遇等各种原因而未能出版,心中始终为之耿耿。
有幸的是,2022年夏,在热情热心、诚笃淳厚的出版家唐根华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就与某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
先行操作的是散文集《余杭忧伤》。说来唏嘘,这一部书早在2007年就整理出了初稿并写了自序,至2022年,时间跨度已是16年。由于内容庞杂、文章长短不一,又加新旧文章交错,自己看了也觉得出版此书确是畏途。但是唐老师一再鼓励我:“出版自己的著作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就这样,散文集进入了出版程序,一次、二次、三次……校样一大堆,不断增添、修改得花里胡哨,书的封面也是一再请我的老师与出版社的设计老师不时协商调整……也正是在唐老师与出版社具体操作的小张老师不断沟通下,善良聪明的小张老师也竭尽全力、不厌其烦为我操作。最令我感动的是,我因计算机水平有限,一些文稿、照片散落在存盘各处,想起这里,又忘了那里,不时请小张老师在校样中各处调整、增添。连我自己都感到苛求得难以开口。但唐老师始终极其耐心,从中沟通,使小书出版得以顺利进行。犹可记者,样书已出,按常规,作者不便再有更多增删更动。然而一日忽然想起曾发表在报刊上写我母亲的短文《茉莉花香》、《为母亲祝福》未曾收入集中,忽而又想起怀想《上海文学》编辑郭青老师的短文《春雨楼头尺八箫》也未能入集。母亲与师长,皆亲爱之人,如此疏忽,心中大憾,为之寝食不安。
但样书已出,再何以开口?反复考虑,遂赧颜请教唐老师如何才好?不料唐老师和排版的小张老师毫无厌烦之意,立即不辞辛劳,重新调整,遂了我的心愿。
《余杭忧伤》终于大功告成,从文字编排到封面印刷都令人十分满意。凡见书者,无不惊羡,啧啧称奇。
紧接着就进入长篇小说《宿仇》的出版操作。在唐老师的带动下,出版社的各位老师自然依旧尽心尽力,自然又是一校、二校、三校……改得花里胡哨、面目全非。
更烦人的是,这部书有二个特点,一,它是长篇小说,虽说不是巨著,但里面毕竟有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在写作过程中,不少疏忽之处并未在意,可是在精心的校正过程中,除了在文句用词上有不计其数的改动,竟然在情节上还发现了这里那里的疏漏,所以不时在这里那里捉漏补缺,有的地方甚至作了较大的改动和补充。由于改动太多,到后来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开口了,但不好意思归不好意思,为了尽可能理想出版,还是硬着头皮吱吱唔唔向唐老师提出自己的希望,令我感动的是,每次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其二,这部长篇小说的结构与众不同,在每两个章节之间穿插了一篇散文。在未出版前,这些散文都已基本定下。可是在校对至三校时,再通盘考虑下来,竟发觉这些散文有不少位置需要前后重新调整,有的还需要撤换。须知这已是三校之后,我真的很难再次开口——但还是硬着头皮向唐老师开了口——谁知又得到了他和小张老师的帮助。这时,我内心的感激和歉疚真是无以复加。
最为刻骨铭心的是,在样书最后的对红和通读时,我恰好旧疾脑腔梗发作,并且又染上了新冠病毒,在医院整天挂水治病,无力顾及相关事宜,草草一瞥便寄回出版社。谁知就在新书开印前一天,已经稍有恢复的我无意间又浏览了样书电子版部分内容,发觉了几处我因病未能及时改正的错误,如“啰嗦”还是“罗嗦”、“放焰口”还是“放烟口”等等。我心知到了这个时候再要改正几乎已是不可能——全书已经制版。但我还是心怀侥幸通过微信将情况和希望发给了唐老师。呜呼!“伟大而神奇的”唐老师竟然和印刷厂的师傅们联系上了,就在开印前夕的半夜里,师傅们不眠加班,将差错一一改正,并重新制作了相关的版子。当我见到唐老师发来差错已经改正的视频时,心中一个激动,泪水涌出了眼眶,立即发了一句话给他:“……唐老师的恩德没齿难忘!!”
长篇小说《宿仇》又得以成功出版,其整体效果和《余杭忧伤》堪成双璧。
我这一生无甚建树,但前后也勉力出版了十本左右小书,与出版界也打过一些交道,但如唐根华老师这样,为文化出版事业,为作者,侠肠义胆,任劳任怨,不惜耗费大量心血操劳者,未之有也。
毫无疑问,唐根华老师乃出版界一位出类拔萃的出版家,一位出版事业上赤诚忠信的护花使者。我从心底里再次对他说一声:谢谢唐老师!


左:作家、出版家唐根华。
右:作家张建中。

作家:张建中。
《余杭忧伤》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暨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张建中的第四本散文集。如果说以往的散文集大多侧重于状写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而《余杭忧伤》则偏重于对一些中外文学名作如鲁迅的作品、《人间词话》《白鹿原》《文化苦旅》、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小说等读后感;对生活,对各种文化、历史现象较为深层次的凝重的思考。作者还记下了自己远在1979年与复旦大学教授赵景深有关戏剧《琵琶记》的探讨通信。同时作者还数次前往清末著名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发生地浙江余杭考察,对冤案的主人公倾于极大的同情。作者也曾在文学巨擘——《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故乡流连忘返。作者还对汉高祖刘邦和战神韩信的故乡作了考察并写下了无限感叹的长文。作者的抒情散文《喜欢暮春》不但被翻译成沪语,由著名的国家一级播音员晨音朗诵,还被作为范文收入百度教科书内。
与《余杭忧伤》同时出版的还有长篇小说《宿仇》。它与作者以往出版的长篇小说《宿怨》是姐妹篇,描写了一个独特的棚户老弄堂里的妇女,她以超人的智慧和坚韧获得了里弄干部宝贵的权力,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为读者需要,即日起开始征订。读者可以网上定购。散文集《余杭忧伤》每本售价人民币40元,长篇小说《宿仇》每本售价人民币25元。(均含邮费)另,作家前不久出版的长篇小说《打浦桥》、由民国元老陈立夫题写“书名”的古诗点评《凡夫楼诗话》尚有少量余书。《打浦桥》原价45元人民币,《凡夫楼》原价30元。一律七折(含邮费)。机会难得,切勿错过。
制作: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