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359
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

读范成大
--兼读《范成大在石湖的归隐生活:种梅、养菊、会友、写诗、编志》有感
一
一度报国无门归隐,石湖生活颇也滋润。
闲来无事种梅养菊,会友写诗一度光阴。
为谋长远修筑别墅,1堂馆轩亭接连毗邻。
各种景点横空出世,2名闻江南私人园林。
注:1.别墅即是石湖别墅。
2.指“北山堂”“玉雪坡”“锦绣坡”“梦鱼轩”“盟鸥亭”等。

二
安居石湖心生雅兴,诗兴大发如泉喷涌。
一组一组大型组诗,1奠定诗坛地位不动。
除此之外还编方志,2,为乡立传曾为之梦。
广采史志补充新事,皇皇一部巨著完成。
注:1.指《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与《村田乐府》。
2.指《吴郡志》,此志是流传至今的苏州史志上极具权威的一本书。
三
人生快事莫过于此,新朋旧友诗酒酬唱。
品茗赋诗快乐浪漫,情投意合心情舒畅。
白天偕友闲逛石湖,1一览山水美景风光。
晚上秉烛彻夜长谈,抵足而眠佳话传扬。
注:1.友指好友杨万里。

四
一生爱梅咏梅赏梅,记梅诗句无处不窥。
一部《梅谱》中有记载,种类众多无不名贵。1
作为一部梅花专著,世界第一没有同类。
此等著述非是空谈,一切源于实践积累。
注:1.这些名贵的梅花为: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缃梅、红梅、鸳鸯梅、杏梅、蜡梅等12种。
五
一生爱梅同也爱菊,一部《菊谱》名称全具。1
尽管借鉴他人之作,2但有纠错补漏之续。
恰到好处悉数谱记,爱菊原因尽作阐叙。
老来幸有梅菊相伴,别有一番心绪情趣。
注:1即《范村菊谱》,其中记载了36种菊花。
2.指刘蒙的《刘氏菊谱》与史正志的《史氏菊谱》。

六
前半生为官时遭羁绊,后半生归隐别有洞天。
人生为何要自我较劲?作茧自缚致一筹莫展。
人至节点应急流勇退,千万莫要苦苦去恋栈。
要知道天下事有变化,是风是雨谁会早判断?
七
人虽逝世仍然不忘,留儿遗言托人作序。1
因为生前大名鼎鼎,后人为其建祠赋予。2
人有作为岂怕不知?今成旅游景点人去。
一代儒雅风流之他,望之作何感想或许?3
注:1.他的临终遗言是让长子范莘向杨万里求序——给自编诗集《石湖诗集》写序。一个病中的人,一个垂垂老矣不将于世的人,临终之际心心念的还是自己的文章与序言,这是多么热爱自己的文章啊!
2.指”明正德十三年(1518),卢雍为监察御史,决定了却当年心愿,与父卢纲、弟卢襄商议,共同建造书院,(范文穆公祠)祭礼范成大。
3.“之”指代石湖,即范成大隐居地石湖。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自2009年上网以来,共创作散文100多篇,诗歌5000余首,《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611人。作品先后在都市头条、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各大平台发表,并在都市头条平台创建《华夏文学》编辑部,任主编。现为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会员、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