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艺术团舞蹈《万泉河水》
编舞/柳丽俊 图文/李蒙惠
观看丽水秋韵艺术团演出的自创舞蹈《万泉河水》是一次身心愉悦的艺术审美享受。
这个舞蹈从编导到表演及服装、舞台背景,都显得干净大气,轻柔优美,引人入胜,令人陶醉,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红色娘子军》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琼崖纵队娘子军的事迹,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年代一群女性为争取解放而流血牺牲的动人故事。
《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曾先后以电影、芭蕾舞剧、现代京剧、交响组曲、电视连续剧等多种文艺形式的表现,为我国观众所熟悉。
《万泉河水清又清》是一首歌唱军民关系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简明流畅,充满了时代感,充分体现了红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深受群众喜爱,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深入人心:
万泉河水清又清,
我编斗笠送红军。
军爱民来民拥军,
军民团结一家亲 一家亲...
秋韵艺术团表演的舞蹈《万泉河水》就是取材于这支歌曲。
《万泉河水清又清》是一支非常优美的民歌,歌曲在音乐语言上体现出鲜明的黎族音乐风格和特点。编导在编舞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并完美表达了这一特点,在揭示人物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纵观秋韵艺术团编创的舞蹈《万泉河水》,我们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结构严谨,层次感强。整个舞蹈的编排,层层相因,环环相扣,步移画变,清新流畅,令人耳目一新。
一开场,军歌嘹亮气势雄伟的乐曲中,一面红军旗飞舞披靡,两排红军战士在雄壮的《红色娘子军》乐声中铿锵登场,节奏明快,画面清丽。尤其是三个女战士浓浓芭蕾味的舞姿蹦脆遒健,充满阳刚之美。
这一节用时不到一分钟,没等观众饱收眼福,忽然音乐一转,变得婉转妩媚,《万泉河水清又清》的乐曲像甜美的流水一样悠悠漾来,弥漫耳际。女战士随之不禁柔情泄露,转身退场。此时画风一变,观众惊喜的看到,舞台上前后左右,一排排身着民族装的姑娘次第袅袅登场,在《万泉河水清又清》的优美乐曲中翩翩起舞。这种刚柔相济的鲜明对比感,顿时引人入胜。
这一段舞蹈表现的是姑娘们从各处林中集拢来,为红军编织笠帽的场景,其中有穿丛林、过丁埠等情节,更有热爱红军,拥护红区的喜悦心情,舞蹈通过各种队形、舞姿和笠帽这一道具,表现得层次分明,淋漓尽致,也体现出了海岛浓郁的地方特色。短短4分多时间,舞蹈从开始的优柔妙曼到最后高潮迭起、激情豪迈,一气呵成,层层绽放,行云流水,余音绕梁......直至舞毕,观众意犹未足,足见构思巧妙。
二是画面干净,台风整洁。舞蹈最忌拖泥带水杂乱无章。一个舞蹈画面干净,不但在于编排的严谨,对演员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首先是整齐度,那么多的舞蹈演员,舞台上手、眼、身、法、步的方向、角度、高低以及动作节奏,要做到整齐划一,干脆利落,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厌其烦地练习与磨合。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说的就是苦练。《万泉河水》舞蹈一场下来,动作整齐,调度有致;静动相衬,节奏协调;舞台干净,画面养眼;不能不说是编导和演员们辛勤努力的结果。当然,这也得益于服装与音乐背景效果。
三是与音乐吻合力强。都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足见舞蹈和音乐是一体的。《万泉河水》这个舞好看,也是因为这支歌好听。当然,把一支好听的歌曲编成一个好看的舞蹈,是有一个创作过程的。秋韵艺术团表演的《万泉河水》好就好在它与乐曲非常地熨帖。
舞蹈不只在节奏音节上服从乐曲的进展,更是在内容的表达与歌曲的音韵上,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功能,通过细腻的小动作,准确地诠释、表达了乐曲的韵味。如“我编斗笠送红军”那句,一伸手、一跨步、一抬头、一转身,姑娘们那种对红军的喜爱、对明天的向往、那种既热烈又羞涩的内心感情,都在款款的乐曲中尽情流露,极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观众在看舞蹈的过程中,既能在优美的音乐中享受舞蹈的韵律,又能在优美的律动中重温熟悉的歌曲,获取兴味盎然的审美享受。 四是造型大气、画面感强。这个舞蹈好看,还有一个因素是一组组队形都很漂亮,这从剧照上可以看出来,每一帧舞台照都有很高的颜值。尤其是最后的造型,极具画面感:舞台左前方一组红军战士在军旗的指引下,意志坚定,勇向前方;舞台右后边姑娘们驻足顾盼,依依惜别。两大色块布局简洁,舒展大气,像一幅巨型油画,营造出一种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氛围,颇有一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势,令人为之一振。这个画面,配合“军民团结向前进”的高昂旋律,把剧情推向高潮,深刻地表现了军民团结奋勇前进的动人景象,起到了提升主题思想的作用。
花香满园腊梅红,月照枝头志更浓。愿秋韵艺术团再接再厉,不断努力,在艺术天地里,取得更大成就,在未来的岁月里,为丽水市民奉献出更多的艺术佳品! (篇中部分剧照由丽水大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