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妖言祸国(下)
刘彦强(憨子)
白居易有诗言:“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诗中篡汉的王莽在汉末是人们交口称赞的大儒,谁曾想,正是这个大儒利用儒学经典和平演变了西汉王朝,成为历史上伪君子的代表人物。
说起王莽篡汉,不能不说王政君上位传奇。
当汉元帝刘奭还时太子时,他宠爱的妃子司马良娣突然暴病身亡,刘奭为此郁郁寡欢。汉宣帝一看太子抑郁了,就让他另选个太子妃。刘奭还深陷司马良娣去世的悲伤中,根本没心思选妃,于是朝着离自己距离最近的一个女子随手一指,说:“就她吧!”
这个幸运的宫女,就是他以后的皇后王政君,他们的长子,即汉成帝刘骜。
汉成帝登基,王政君为太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政君的兄弟五人封侯,皆被任命为朝中重臣。王政君的大哥王凤为内廷首脑大司马后,形成了一个比肩皇室的王氏家族。时传王氏“五侯群弟争为奢侈”。
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由于其父王曼早逝,王莽从小成了孤儿,在王氏一族中家境比较贫困,他年少时也不及堂兄弟们那般显贵。也许正因为此,与王氏其他子弟的穷奢极欲相比,王莽谦恭简朴,勤奋好学,对长辈孝顺。得到王政君的青睐。
公元前23年,22岁的王莽将自己学的儒家孝道用在了自己当权的伯父大司马王风身上。王凤病休几个月,王莽衣不解带侍奉几个月,甚至亲尝汤药照顾,孝顺程度远超王凤的子女。就此王莽取得了王凤信任,开始咸鱼翻身!
王凤在临死前给王莽求了个官职黄门郎,年仅24岁的王莽开始了扶摇之路。不到四十岁就成了大司马,领尚书事。成三公之一不说,还成了权臣。
王莽的聪明可不是别人能比较的。
王莽本就是个儒生,明确地推崇儒家,他自年轻时就宣扬自己的道德,其行为也符合儒家价值观。被时人称赞为“大义灭亲”的两件事可以说明。
一是王莽逼死其次子王获,起因是王获杀死了一个奴婢。
按照西汉法度,虽燃奴婢缺乏人身自由,地位低下,但达官贵人也不能轻易处死奴婢,轻则遭受舆论指责,重则被论罪处罚。王获杀害奴婢后,受到父亲严厉责骂,被逼自杀。
我们不知道王莽本人心中是否存在儒家“仁者爱人”这个信条,但从这件事上看,他至少表现出了对“仁者爱人”的重视以维护自己的道德形象,尽管王莽没有按照汉律将王获送至司法部门审问,但他依然获得了道德楷模的好名声。
二是王莽处死自己的长子王宇。原因是王宇反对他禁止汉平帝母亲卫氏与汉平帝见面。
王莽专权之后,毫不留情地打击其他对手。为杜绝其他外戚集团争权,他取消汉哀帝祖母傅太后、母亲丁氏的尊号,还将她们的坟墓挖掘后改葬,将前朝皇后废为庶人,并逼令自杀,其中包括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汉哀帝的皇后傅氏(傅太后堂弟之女),还下令不准汉平帝之母卫氏进京。
道理上讲,西汉以孝治天下,最为重视孝道,王莽不许汉平帝母子相见显然与理不通,其长子王宇极力反对。王莽下令以祸乱朝堂罪名将王宇逮捕入狱,用毒酒赐死。当时,王宇的妻子尚有身孕,也被投入监狱,等她生下孩子后再杀。
王莽再一次为自己赢得“大义灭亲”的好名声。
春秋时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烹煮后给齐桓公食用,齐桓公很感动,管仲告诉齐桓公,人情亲莫如父子,易牙能为你杀死自己儿子,绝对不是好人。齐桓公不信,后来易牙果然祸乱齐国,齐桓公因之死于非命。此典故汉儒不可能不知,但王莽不尊汉律,以私刑处死儿子,却奇怪的得到儒家士大夫的拥戴,。比如著名大儒扬雄在《法言》中称赞道:“周公以来,未有汉公(王莽被封为安汉公)之懿也。”
此岂非咄咄怪事?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王莽两次违规杀死自己儿子,自然是包藏祸心,且其祸心非一般奸臣可比。
王莽一步步走向权力之巅,汉朝为他发明了一个新的官职——宰衡,表明其地位在三公之上,成为政府首脑。之后,王莽又取得“加九锡”的政治待遇,这意味着他可以合法使用一些与天子同等的礼仪。与此同时,王莽手下的一帮儒生走出长安,前往各地,为其收集代表祥瑞的歌谣与谶语。利用“天人感应”之说,营造出四夷宾服、祥瑞四起的“盛世景象”。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来自偏远之地的蛮夷越裳氏进京朝贡,献上一只白雉。
后世考证越裳氏在今越南、老挝一带,他们进献白雉的行为,恰好符合当时谶纬中所说的:“王者德泽,旁流四表,则白雉见。”白雉出现,寓意王者的德行流布四夷,这有利于王莽的摄政。
谶纬真这么准吗?明白人自知。
汉平帝即位后,群臣纷纷上奏称颂王莽,认为他有安定宗庙的功劳,与周公同功同德,请朝廷封王莽为安汉公,“上应古制,下准行事,以顺天心”。
一个叫辛当的亭长声称,自己一连做了好几个梦,梦中有一人自称是上天的使者,他说:“摄皇帝当为真。”
没有人在意这个梦是不是凭空捏造,因为梦本身就是虚构。但当时的朝堂内外儒者都宣传这个梦,说这是“上天垂示”。
在辛当的梦话之后,更神奇的异象出现了。有个黄衣使者来到汉高祖的宗庙,留下两个铜匮,其中一个画着尧后火德、舜后土德的五德终始图,另一个写着谶语,强调王莽篡汉的合法性:“高帝承天命,以国传新皇帝。”
国家要交给新朝皇帝,王莽建立的王朝,就叫新朝。
明白了吧,是王莽“顺应天命”,还是谶纬为王莽服务?是凭空而来,还是人为编造?读者自明。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王莽派人入宫,觐见年逾八旬的王政君,向姑妈索要传国玉玺,而就在不久前,王莽还假惺惺地承诺将来要还政于他所立的小皇帝汉孺子婴。
王政君告诉王莽的使者,她不会同意汉家禅位。她是王氏的长辈,也是大汉的太皇太后,她不能让汉室江山在自己的手中终结。这个执掌后宫数十年的女子,一手造就了王氏的专权,但到这一刻,却要以太皇太后的身份维护大汉王朝。
王政君当面怒斥前来索要玉玺的使者。使者沉默许久后说:“臣等无话可说,但一定要拿到传国玉玺,您到死也不愿交出来吗?”这句话明显是在威胁王政君。
王政君只好取出传国玉玺,愤怒地砸到地上。据说,这一砸使传国玉玺碎了一角。
从安汉公到皇帝,儒者王莽通过儒家天命观篡夺了皇位。十一月丁卯日,王莽受禅,宣告西汉灭亡。
按照西汉末年儒教学者共同的认识,王氏的祖先是舜,王氏代汉,符合尧舜禅让、汉祚已尽的传说。按照“五德相生相克”学说,新朝为土德,汉朝为火德,土胜火,所以新代汉、王代刘是天命所归。
只是,还有一些人不信这种天命,面对王莽的顺应天命尊古改制,他们揭竿而起。其中有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青年叫刘秀,在他的领导下实现了汉室中兴。
2023-4-3
作者简介: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草根憨语》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有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于多种刊物。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954259.html&&share=15960254093&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