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广播电视台Fm98.2兆赫,综合广播,现在是:说北镇!!!
说北镇•文物13:
白衣庵山门 药王庙庙址 法兴寺大殿
先介绍:白衣庵山门
白衣庵山门,位于北镇市广宁城内西北隅。
白衣庵座北朝南,南北长39米,东西宽37米,占地面积1443平方米。据《北镇县志》载,原建有正殿三间,前殿三间,大门一间。另据1960年文物普查档案记载,白衣庵有大门一间,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后殿三间,西禅堂六间,西厢房四间,共有建筑十八间。
大门和山门各为一间,均为硬山式建筑。山门后为前殿,面阔三间8.05米,进深5.08米。屋顶上铺盖着灰瓦和吻兽,殿内山花墙上均有白描画。门窗已毁,屋脊被改成囤顶,殿前檐柱等有地仗和彩绘。
后殿:又称大殿,面阔三间13.50米,进深三间10.30米,内柱高4米,明柱系石造,高3米,为硬山式建筑,殿前东西原立有碑二座。殿西侧建有厢房四间。庙内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八月所铸铁钟一口。
白衣庵始建年代无考,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及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曾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队进驻占用。1971年,部队在营房扩建中,将庙殿拆除,只保留有前殿三间,已做仓库使用。1983年,经北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该殿被龙卷风刮倒,经北镇市文物处将殿拆除。仅存遗址。
再来给您介绍:药王庙庙址。
药王庙,位于北镇市广宁城内西北隅。药王庙座北朝南,南北长66.1米,东西宽60.5米,占地面积为3,999.05平方米。原有山门、前殿、正殿、后殿、厢房、门房及胡仙堂等建筑十九间,由南向北排列。
前殿,面阔三间9.25米,进深三间6.15米,为五檩硬山式。殿顶上铺设近绿色琉璃瓦。殿有原有泥塑神像一尊,西侧三花板上绘有“八仙过海”白描图案。前殿东侧建有山门一间,山门两侧各建倒座耳房一间,前殿西侧设一角门。
正殿,位于前殿后29米处,面阔三间10.5米,进深三间16.9米,为硬山式建筑。 正殿前东侧有“重修药王庙碑序”石碑一座,碑阴落款为“大清乾隆二十年岁次已亥仲夏月建立”。正殿东侧建有厢房两间、为囤顶式建筑。
后殿,位于正殿9米处,面阔三间9.5米,进深三间6.5米,为硬山式建筑。明间两前檐柱上隽刻有楹联,上联为“苦海本无边妙觉悟开归善念”,下联为“慈航皆可渡菩提随处见婆心”。后殿内中部原供奉有药王像,殿右边供奉有朱丹溪、李东垣、岐伯、刘守真、张仲景塑像五尊,殿左边供奉有扁鹊、华佗、黄帝、王淑和、孙思邈塑像五尊,现已无存。殿内东西墙壁绘有“十八层地狱”彩画,
山花墙绘有“八仙”图案。庙四周缭绕着矮墙。
据《北镇县志》载,药王庙始建于清代初期。清乾隆二十年(1753年)曾重修。民国三十二年(1343年)又维修,并重绘殿内壁画。
现药王庙各建筑已残破不堪,但基址尚存,1983年经北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说说:法兴寺大殿
法兴寺大殿,位于北镇市广宁城内西北隅。
法兴寺大殿座北朝南,面阔五间17.30米,进深三间,9.30米,为硬山式建筑,上覆灰瓦及吻兽。戗檐上有砖雕“真常”二字。内柱高4米,明柱高3米。殿内原有泥塑三尊(已无存)。殿前设月台,台下立有石碑座。庙殿已改做营房,住人使用。
法兴寺始建年代无考,民国二十年(1931年)曾重修,据1860年文物普查材料记载,原建筑南北长48米,东西宽23米,占地面积1104平方米。原建有山门一间,东西耳房各两间,正殿五间,东厢房三间,西厢房三间,共有建筑十六间。1960年时,庙保存完好无损。1971年,部队在扩建营房时,将庙拆除,只保留大殿五间。1983年经北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听众朋友,今天的说北镇节目为您介绍的是北镇文物:白衣庵山门、药王庙庙址、法兴寺大殿。这次节目播送完了,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