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一天祭拜先人,寄托哀思。也在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垂柳吐绿,春雨丝丝,清明节总是在微冷的初春悄然而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不知动了多少人的情,湿了多少人的心?也使得清明二字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伤。
如今又是清明时节,一样的雨纷纷,一样的行人匆匆,却再也遇不到昔日的故人,再也见不到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话语……
清明,有一种思念:每年此时,我们的心情格外沉重。提前好几晚,亲人入梦睡难眠。每到此时,买上鲜花与水果,带上杏花春酒,还有那扯不断的相思念。
每到这一天,亲人相聚在坟边,斟一杯美酒,寄托哀思一片;献一束鲜花,代表清明,有一种思念:
每逢清明,我们都会特别想念逝去的父母和兄长。每次在父亲的坟前,我们会坐很久,好想和他说说话,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对他说。看到那长满青草的坟头,我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和父亲相处的时光。很小的时候,父亲 总是喜欢拉着我,坐在门前的大树下,布满皱纹的手抚摸着我的头。那时的我,特别喜欢听父亲讲故事,讲很久很久以前祖辈们的故事。父亲的故事是那样的朴实精彩,回忆起那些时光总是觉得很温馨,很怀念。
谈笑风生的父亲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1988年9月,父亲在资兴市人民医院在外科医生办公室(中,时任医院外科主任,左为副院长李承焕)。1982年在资兴县第二人民医院 主持开展直肠癌根治手术在资兴首例成功,当年获县政府科技二等奖。
父亲没有走,多少次,他的白发已成我梦中皑皑大雪,多少次,儿女们感觉到他的百般疼爱时的亲昵和赤诚。
清明节,想念母亲,有时候想着想着,就会沉浸在思念里,眼前就会浮现出母亲慈祥的神态。一晃4年过去了,每次回到故乡,都会在母亲的坟前烧上一些纸钱,点上几炷香,再摸一摸墓碑上那深刻的名字。当每年清明扫墓时,我们会在父母的坟前烧掉我向他们诉说的心迹,那里有我永远写不完说不尽的话语。那一瞬间,父母的音容笑貌会永远定格在我们内心深处。
在岁月风雨的嬗变里,妈妈慈祥的面孔始终在我的面前显现。但是逝者如斯,逝者已矣!
年年清明,都会有着一种深深的思念。思念是一颗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种子,清明时节让她复苏,让她疯长。我的思念乘风而去,天堂的祖先人们一定会收到,虽然我们阴阳两世,但是我们永远骨肉相连。

怎能忘,亲人的音容相貌,历历在眼前;怎能忘,桩桩关爱小事,仿佛就在昨天;怎能忘,亲人的恩德,情深意重,终生感念! 我们的追思与祭奠。一声声的祷告与祝福,心里的话儿说不完。
清明,有一种牵挂:每到这一天,我们风雨无阻回到故园。虽然多年离开故土,但故乡依然让我们梦萦魂牵。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先人安息的地方。故乡在,回忆在;老屋在,心就在;祖先在,根就在。如今,青山绿水房舍新,满山盛开红杜鹃,故乡换了新颜,远去的亲人心放宽。
清明,一个意义深远的节令。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心里盛满了对祖先的缅怀和哀思。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如今的意思,是在告诉我们要不忘先人,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清明是春天的一个细节,年复一年。翘首以盼的绵绵思念,在缅怀的那一刻,思念便成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清明献上一束鲜花,也献上了我们的尊重与庄严,向逝去了的所有生命表示一种深切的哀思。在缅怀之余,感受着春天的来临,给我们萌生了新的希望。思念,就像是从故乡飘过来的风,吹散了岁月的痕迹。渐行渐远的脚步,寸寸如伤的情感,在心与心隔空交流中,碰撞出思念。
一祭先贤,敬意绵长;二祭先烈,激情满腔;三祭先人,真情难忘。清明时节,春风和畅,播种耕耘,万物滋长。
清明:有一种醒悟:这一天,是让人幡然醒悟的日子,是让人学会珍惜的日子。远去的魂灵,再也唤不回;逝去的故人,此生难再见;花开花落寻常事,人间离合有悲欢。
慎终追远,我们相信,心若向阳,定会春暖花开,云开雾散;好好活着,把握当下,珍惜每一寸光阴,生活才明媚精彩,爱才会绵延不断,自己才会一生无憾。
这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
失去的不能再来,拥有的要珍惜。把握当下,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懂得失去,才能更好的珍惜人生;活得幸福,才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点一盏心灯,闭上双眼,低首合十:祝福远在天堂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切安好!
愿在尘世的亲人岁月无恙,万事平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人,也是岁月的过客。世间没有永恒,生命不能重来,唯有绵延不息的爱与念,会在时间中永存。
已逝不可追,未来犹可期。慎终追远,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愿天堂没有伤悲,愿人间充满幸福。

作者简介:李少华,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兴市老年大学摄影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