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详解家文化】.【中华京兆郡宋氏名人传记】.汉书列传人物[汉宣平侯宋弘传]
文/宋英明整理
宋弘,字仲子,西汉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任官。父宋延,成帝时任少府,延公从宋国举家迁居长安。
哀帝时,宋延因不附权贵【董贤,抵触邪恶而被免职回家,至老病卒。子宋弘官大司空,成绩斐然,渐成京兆名门望族】。
宋弘少时聪颖好学,性格温和,恭谨守礼,誉享乡里,被察举入仕。西汉哀帝、平帝间任侍中,新莽时为共工。
赤眉军入长安,征弘公参与军中要务,弘迫于势,违心趋之,行至渭河桥头,纵身投水,被救,佯死匿于家中。……光武帝即位,召弘公入朝,拜为太中大夫、中郎将军。
建武二年(二十六年)升大司空,封栒(xun)邑侯。弘公清行致极,将租奉分赠九族及乡人,设义田。家无资产,改封宣平侯。……光武帝曾问及识广之贤达,宋弘举荐沛国相桓潭(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潭通经学,其才可与杨雄、刘向等人相媲。即召桓潭入朝,拜议郎给事中。
潭公琴艺娴熟,帝每次饮宴都令潭鼓琴以助兴,并好听杂乱粗俗小调,宋弘闻之,深为不悦,甚悔不应荐其入朝,遣人传唤,弘着朝服,正襟坐于府上。潭至,不与座位,厉色斥之:"我荐你入朝为官,要你为国献计策、展才能,引皇上以德仪治天下,率先垂范,而你却用粗俗之音以乱《雅》.《颂》,不做忠贞之事,不为正道之人,我真不该荐你辱没自身、毁誉邀宠之粗野俗子,你能自改邪恶,复归正道乎?"潭顿首称谢,伏地良久,弘方令人送出。
光武帝大会群臣,又令潭鼓琴,潭望弘面失其常态,怠于行,帝怪而问之,弘离席免冠跪呈:"臣举荐桓潭,望他能以忠正之言引导我主,佐主以仁德贤良治天下,而他却使我主沉溺于粗俗邪乐之中,取一时之娱,误我君国,实臣之罪"。光武帝改怒为喜,令变每宴必奏乐之习。……宋弘应邀赴帝宴,光武帝御座后新设一屏风,上绘众多美女,帝频回首观看而疏于正事。弘正色上言:"我主如好德,就不应重女色,否则,德将不存,臣未见好德与好女色兼有者能率天下也。"帝命撤屏风。笑谓弘曰:"我闻卓见即改,可乎?"弘对曰:"陛下修良德以进取,臣不胜喜。"……光武帝湖阳公主新寡,帝怜孑身寂寞,议朝中良莠。公主曰:"宋公(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令公主坐于屏风后,静闻弘之声色,帝故对弘道:"世传谚语,贵者易友,富者易妻,人之常情,卿以为然乎?"弘对曰:"臣闻贫溅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听弘言,深明其意,回首屏风曰:"意中之事不成。"公主失意退返。……宋弘在位五年,因上党太守案无所据,免官归里南阳新野,宋弘(二十世祖)配郑夫人生子三,长子:宋有谅(明帝时累官提刑按察使),次子:宋汉(字在看以经术著名举茂才四迁至西河太守.清修洁白立名节以威信著称),三子:宋有谋(中书舍人),宋有谋生子:宋寀(汝阴令),宋寀生宋倚。数年后宋弘病卒,葬于新甸铺之北,是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