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张氏文化研究总会张正虎先生:
你好!我叫张培民,男,现年72岁。现居住在吉林省长春市军人事务局同光路军休所,军队副师职退休军官。电话:13689812648,微信同号,微信号Aa119448。我的老家祖上是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古称荣河县)荣河镇宝鼎村人。后迁移至该县南百底村。现在这里的张姓人家分别居住在宝鼎村和南百底村及扬林村。
我们的张氏家谱原名曰“清河支流”,是清朝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7月10日由我家举人四世祖张殿珠第一次撰写而成,他于公元1684年曾去广东新宁县任过5年知县。
“清河支流”家谱图中第一人是“户祖讳林”,可能是古时人们为了避讳,对先祖尊敬而不直呼其名,所以用了个“讳”字,户祖的真实姓名拟为“张x林”,家谱文中称,户祖讳林系浙江温州人,大约在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左右)宦游来到山西省荣河县,家谱中对户祖讳林原文记载如下:“户祖讳林系愚崇教里九甲甲首户名,字号不传,子孙失录,婚娶未得其详,生卒亦无所考,去愚始祖讳千不知凡几代,明时赋役冊(明朝时按人口和土地征收赋税的冊子)载名至大清顺治年间拨补里甲其名始去。东门外祖茔上有立祖一冢,前昭穆相对二冢,未悉系户祖一传之冢,户祖一再传之冢,厥之以俟再考。讳千者即愚十一世祖也,张门所共知者始此,故愚八世祖讳殿珠撰叙家谱即从此始。”因户祖讳林情况不详,所以,举人四世祖张殿珠第一次撰叙家谱时将讳千写成“始祖”为第一世。张殿珠为第四世,我为十四世,现已撰叙到第十七世,张氏家族现分布在三个村居住,共2000余口人。
大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十月二十四日八世祖为梁在三修家谱原序中写道:“尝思创业垂统为何继也?愚先世及今不知几何年矣,相传系浙江温州府人……止闻户祖讳林,以下传代失录,……”
据以上户祖讳林的记载分析及推论,明末清初,县以下称“乡”,县城内则称“里”,户祖讳林是县城崇教里九甲甲首户名(第一名)。也可以说,在全县的赋役冊里(户口冊子),户祖讳林排在第一名!由此可以推论。户祖讳林不远万里从浙江温州来山西省荣河县任职,大约应该是任荣河县的“知县”。户祖讳林拟应是明来清初时的“举人”?而“举人”一般在县志上有记载?
家谱文中还记载,始祖讳千生卒无所考。但讳千的其中一个儿子叫张友顺是科举人,可能在山西新绛县任过知县?再者讳千的孙子张云路“寄身公门,身膺招房书吏”,是荣河县县衙里的官员。讳千的玄孙张殿珠,康熙庚戎科(公元1670年)栋选考定知县,至甲子年(公元1684年)除授广东广州府新宁县知县……历任五载。(现在万荣县档案馆中的荣河县志中对张殿珠有考中举人和任新宁知县的记载,我曾亲自察看过并有复印件)
我们家的“清河之流”家谱从康熙十七年(1678年)至2021年,共撰叙过八次,我是第七次家谱的撰叙人,我家的家谱历史已长达343年!现在全族上下一心,正在張氏年青人张东升、张思宇等编委会的领导下,利用“西安达效软件有限公司”专门研究开发的先进的家谱软件,以高科技手段开始第九次撰叙家谱!这次我是家谱编委会的顾问。
现在,我迫切要求和申请加入温州市龙港张氏文化研究总会!唯一的要求和希望是能找到我们的“户祖讳林”(或户祖张x林)的来历?户祖讳林是从哪里来的人?他的祖上是谁?他的近亲在哪里?以便在我们九修家谱时认祖归宗?或联宗叙谱?
尊敬的浙江省张氏文化研究总会龙港张正虎先生或其它全国张氏同族宗亲们,如有知情者或线索,麻烦大家及时电告于我?我们将携带“清河支流”老家谱前去认祖归宗!认祖联宗!
张培民
电话:13689812648。
致以崇高敬礼。
2021-11-15日
2023-4-8日再次发给张正虎先生。意在寻找户祖讳林的来龙去脉?或许能找到浙江温州同族人寻根问祖?我现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天逸公园南边鑫润新居东二单元602室。电话13689812648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