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佛二字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学者、居士、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赵朴初先生所写的《灵泉寺》匾额同框,运气极佳,留芳百世!
最震撼的莫属广场上那闪闪金光的观音神像了,威严挺立的观音像站在那巨大的莲花座上,仔细看之,竟是由3个雕像合体而成,遂宁人都知道,观音三姐妹虽是一起吃饭,但是各自修行,老大在灵泉寺,老二在广德寺,老三最远了,在南海的普陀山。
大姐(名为秒清)手捧着莲花,二姐(妙音)手拿的是佛珠,三妹(秒善)手捧的是玉露杨柳枝瓶。最映眼的是她们脚下的莲花座了,你可观察到那坐台上的片片莲花上刻着画像?108尊观音的雕像个个精细秀美,富态大方,衬托出整个雕塑的雍容华贵。
赵朴初泰斗书写遂宁灵泉寺名,感田茂国君两旁“佛”“禅”匾牌相配
作者:周玉清
灵山灵水地天新,紫气迎来倍觉珍。泉晶泉洁润心曲,最感观音甘露频。沧海桑田写灵性,缱绻留恋蕴纯真。朴初泰斗挥壮笔,不须面具写红尘。苦雨寒烟皆不废,灵泉大寺重千钧。两旁“禅”“佛”超二米,十年相傍色尤新。借问这是谁家笔,见说教师田茂国。特大榜书不泥古,两笔竖画尤周密。立在两旁如卫士,守护灵泉增特色。灵性“佛””禅”灿火花,佛光四射发新芽。垂露悬针皆莞尔,刚柔相济感精华。“弗”高于“人”缘宽厚,护佑黎民乐天涯。和睦开心情切切,欲舍不能烟不灭。去辱忘荣广胸怀,文韬武略见气质。君不见、“佛”“禅”相卫到高岑,磐石之坚力不侵。慧眼能穿真与假,端庄稳重气骨森。莫道世无真善美,双贤墨宝久长吟。烟雨寒衫花光射,高山仰止见佛心、见佛心。
注释:此诗为《红楼梦新续》作者、有“女性天下第一人”之美誉的一级作家周玉清教授所作。周教授是国宝级专家、中国当化文学艺术泰斗、著名诗人、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作家,时年九十二岁高龄,专为其弟子一一书法家田茂国先生撰写这首佳作,全诗共333字。
2015年,田茂国先生为中国观音故里一一遂宁灵泉寺正大门书写并制作了《佛》《禅》匾牌(规格2米X1.2米),与书法泰斗赵朴初所题《灵泉寺》寺名左右相配,至今已整整十年。这两块匾牌对支撑和丰富遂宁灵泉寺的佛教文化,净化美化寺庙环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又蕴藏着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祈佑其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 黄新全注释)黄新全博士,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绵阳组(分会)会长。

遂宁灵泉寺《佛》《禅》匾牌:书法艺术与多维文化价值的交融
作者:黄新全
田茂国 从十岁心灵播下的种子,到半世纪后的因缘呈现,遂宁灵泉《佛》《禅》匾牌的诞生,恰是一场“因爱而生愿”的修行显化——爱家国、爱时代、爱众生,这份赤诚与佛缘相契,正如九十二岁高龄的文学艺术泰斗周玉清教授在诗中所叹:“灵山灵水地天新,紫气迎来倍觉珍”,灵泉寺的钟灵毓秀,本就为笔墨与佛理的相遇埋下伏笔。
周玉清教授专为弟子田茂国所作的333字长诗,以“朴初泰斗挥壮笔,不须面具写红尘”勾勒赵朴初题“灵泉寺”的厚重,又以“两旁‘禅’‘佛’超二米,十年相傍色尤新”盛赞田茂国所书匾牌与古寺的十年相守。这“相守”绝非偶然:赵朴初的寺名如骨,田茂国的《佛》《禅》如魂,一者是佛教文化的精神象征,一者是当代书法对禅意的鲜活诠释,恰如诗中“灵性‘佛’‘禅’灿火花,佛光四射发新芽”,让千年古刹的文化血脉在笔墨相承中生生不息。
书者田茂国深植传统,临习古帖不辍,于碑帖中悟笔墨之道:取“二王”的柔美清秀、赵孟頫的温润圆融、褚遂良的端秀疏朗、米芾的灵动劲健,更融赵朴初书法的庄重气象,让《佛》《禅》二字既承名家风骨,又显个人神思。单字观之,尽见功夫:《佛》字“弗”高于人旁,右部“勹”笔舒展,暗合诗中“‘弗’高于‘人’缘宽厚,护佑黎民乐天涯”的慈悲,恰与灵泉寺“观音甘露济众生”的传说相契;《禅》字双“口”相顾、竖划遒劲,恰应“去辱忘荣广胸怀,文韬武略见气质”的禅者气度。垂露竖(收笔如露垂)与悬针竖(收笔如针锐)的运用臻于极致,两字竖划不趋雷同,正应和诗中“垂露悬针皆莞尔,刚柔相济感精华”的妙评,成为书法艺术与佛理哲思对话的典范。
这份“对话”,更让灵泉寺的文化价值与旅游魅力相得益彰。作为“中国观音故里”的核心地标,灵泉寺本就因“观音甘露”的传说引八方香客;而赵朴初题字与《佛》《禅》匾牌的“三绝同辉”,则为这片灵山秀水增添了可触可感的“笔墨禅心”——游客驻足其间,既能从周玉清诗中“灵山灵水”的意境里领略自然之美,也能在田茂国笔墨的“宽厚”“遒劲”中体悟禅意之深,更能通过“十年相傍”的历史印记,触摸当代书法与千年古刹的碰撞共鸣。
如今,这组匾额已不仅是宗教文化的载体,更是川中旅游的“文化地标”:它是文人墨客追慕的书法现场,是香客信众感悟的禅意窗口,是游客镜头里“观音故里”的独特标识。正如诗末“莫道世无真善美,双贤墨宝久长吟”的期许,《佛》《禅》匾牌与灵泉寺的相守,既丰富了遂宁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核,也让这片土地的旅游价值超越了风景本身——成为一处能让人流连“缱绻留恋蕴纯真”,在自然与人文中双重浸润的文化圣地。
从周玉清的诗笔到田茂国的墨痕,从赵朴初的题字到灵泉寺的晨钟暮鼓,这里的每一处文化印记都在诉说:真正的旅游价值,从来不只是风景的打卡,而是在“佛光四射发新芽”的生机里,感受一份穿越十年、连接古今的文化共鸣。祈愿这份共鸣,随灵泉寺的香火与游人的脚步,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注:黄新全博士,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绵阳组(分会)会长。
《七律·田院士大行德广》
一一回赠茂国先生
(平水韵·十一尤)
作者:谌跃飞
佛禅妙笔誉神州,
墨润乾坤德艺流。
朴老题金辉古寺,
田公椽笔耀琼楼。
清华卷里藏风骨,
北大堂前驻鹤舟。
更佩仁心施雨露,
灵泉一脉泽千秋。
说明:2024我撰写10副楹联作品被收录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王庆新主编的《中国楹联传世精品典藏》典籍中,有精装典籍.证书.奖杯等收藏。据收藏证介绍:此典籍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图书馆,全国各大图书馆和大专院校,文化科研院所等43家收藏和长期使用,还被世界华语知名网络《知网》宣传。(三人行)
念奴娇·灵泉寺题匾韵事
(词林正韵)
文/陈永乐
灵泉佳处,看烟岚、漫锁千年梵宇。朴老挥毫书胜迹,寺额光华如炬。笔舞惊鸿,墨凝禅意,浩气盈今古。梵光流照,韵牵尘外仙路。
犹赞田氏才贤,“佛”“禅”双匾,映耀庄严府。字里乾坤藏妙趣,顿使伽蓝增妩。岁月迁流,风姿依旧,静守菩提悟。梵音萦耳,此中真境堪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