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从记事起就知道爸爸非常疼爱我们姊妹几个,记忆中爸爸从来没训过我们,更不必说骂我们、打我们了,我们姊妹几个都是爸爸的宝贝。今天,我们以及后辈的言行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爸爸的影响,传承了爸爸的秉性。
记忆中的爸爸总是那么的慈祥、可亲,坚强、个性有点小执拗,讲原则、刚正不阿,工作出色。爸爸交往的朋友们也大都是诚实、正直、工作认真的那种,他一生最最看不惯那些善于投机钻营、阿谀奉承、虚头巴脑的人。
爸爸年轻时很帅气,从许多以前的黑白老照片就可以看得出来。爸爸有一张上世纪70年代的照片又酷似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主任,这感觉不仅仅是我有,弟弟和姐姐们也觉得十分相似。我们觉得相似的不仅仅是长相,性格和个人涵养上可能更相似吧。

(上世纪五十年代爸爸和娘的合影)

(爸爸上世纪70年代的照片)

对比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主任
爸爸会工作,也会生活。家庭负担再重、个人的事再多也没影响过工作。工作之余,爬山、游泳、钓鱼、挖野菜、抓蚂蚱、编织蝈蝈笼、种花草、养金鱼、织毛衣、做手工,等等,即调剂了餐桌,更丰富了多彩的生活。我们也学会了这种生活,爸爸给我们成长中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受益终生。
爸爸是个文化人。起初没怎么觉得爸爸那么有文化有品味,直到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爸爸拿起每一件乐器就会吹、拉、弹、奏才知道爸爸那么厉害,而我到目前什么乐器都不会。
爸爸是教师出身,建国前来到沂蒙山区支援这里的教育事业。印象中爸爸在平邑、费县、山亭一带都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学生,时常听到有许多年长的人喊爸爸“陈老师”,每每听到叫爸爸老师我也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大概是60年代初,爸爸改行从了政,先后在白彦人民公社、魏庄人民公社工作,直到80年代初期为了最后一批子女接班而提前离休,二姐接替了爸爸的班。
爸爸是个勤快人。退休后,我和弟弟的整个中学时代基本都是爸爸做饭给我俩吃。爸爸起床早,好的天气到村边、河边、村前的小树林里锻炼一会身体就回家做饭。学校在家的东边,离家大概三百米的样子,很多时候忽然下雨都是爸爸去学校给我们去送雨伞。
从记忆里,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三槐堂铭》中的诗句“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一直就是我们家春节所贴春联的内容,也是我们江苏沛县祖祖辈辈陈家的家风。小时候,大年三十,爸爸带领着我们贴春联时初次接触这个诗句,那时对诗句的意思似懂非懂,随着时间的延续,耳濡目染,爸爸的日常言行影响着我们,忠诚、诚实、厚道、勤奋、好学、敬业,也最终成为我们几个子女的优秀品格,而种家风家训也正影响着我们的下一辈。
爸爸会织毛衣
小时候觉得爸爸无所不能,女同志会的活爸爸也会,爸爸也会织毛衣。我就穿过爸爸亲手给我织的真丝的夹克上衣,织毛衣的毛线是自己加工染制的。那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经常看到不少男同志手里拿着线锤子(也叫拨锤子)把羊毛、蚕丝加工成毛线。线锤子是搓线绳用的一种工具,大约20公分长,纺锤形。大都为木质的,两头粗,中间较细,中间钻一个孔,穿过一根铁丝,铁丝也作为旋转线锤子的时候的轴。用的时候用力旋转线锤子的一头,就可以给毛线上劲了。搓好的毛线临时可以缠在线锤子的中间,缠多了的时候就可以从线锤子上取下绕成毛线球或者成束的毛线。

有时候需要把毛线染成各种颜色,染色基本都是自己去染,染料是从商店里自行购买的。我经常看到爸爸染毛线。
把一大锅水烧开,倒进一定量的染料,搅匀,把要染色的毛线束放进去,煮上一定的时间,捞出,再放到清水里去漂洗,漂洗到水的颜色基本无色的时候,把毛线放到通风处晾干,毛线染色就完成了。
织毛衣前要把毛线绕成毛线球,这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有的也会把毛线束绕放到椅子或者凳子腿上,一个人就可以绕线球了。绕线球的时候一个人两个手臂曲伸着,撑着毛线,不时地和另一个配合完成。
以前,公社的商店里卖的成衣不多,大都是卖的布匹,人们凭布票购布,自己或者去缝纫店里做衣服。毛衣、线衣更是很少卖了。所以,自己织毛衣是习以为常的事。一个女孩子要是不会织毛衣是被人说笨的,找对象也算是个“缺陷”吧。
记得爸爸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给我织过一件夹克衫,是用当地养的蚕做成的毛线织的,毛线未染色,天然的颜色,稍微的淡黄色。穿了多久,最后去哪了,我就不知道了。
记忆中,爸爸几乎没有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而责备过我们,每当做错了事,从爸爸的面容表情上、眼神上看到的都是安慰和宽容。其实根本不用责备,爸爸的慈祥的表情和鼓励的眼神分明就是给予我们改正缺点的动力和鼓舞,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会自己改正缺点的。
自从我参加工作以后,爸爸也是经常的到我单位住上一段时间。有爸爸在跟前,觉得自己永远是没长大的孩子,总有一种安全感,周围的气氛都觉得是温馨的,工作生活中的坎坷和不顺都觉得不是事。
1997年以后,爸爸患上了脑梗塞,以后每犯一次就会加重,以致到2004年下半年就卧床不起了。看着爸爸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思绪万千,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我总是在想,以往的日子怎么过得那样的快呢?转眼爸爸就到了风烛残年。爸爸一直都是时时刻刻给我们遮风挡雨的墙,而这堵时时刻刻给我们遮风挡雨的墙转眼就需要我们来扶持。
2005年3月4日,可爱可亲的爸爸离开了我们。3月的天气,春暖还寒,天气依然寒冰刺骨,而在爸爸出殡的日子天气是那样出奇的暖和。我们姊妹几个都知道,那是爸爸不愿意让我们在办丧事的这几天受冻吃苦,依然在呵护着我们,疼爱着我们!
直到今天,我们一直觉得爸爸根本就没有离我们而去,而是天天在家里安静地等着我们。我们多么想每次回到家里进门就叫一声“爸爸”!而叫一声“爸爸”,却成了我们的奢望。
每次给爸爸上坟,就感觉到又回到爸爸的身边一样,静静的依偎在爸爸身旁。爸爸从不迷信,是个非常开明的人。记忆中爸爸从没有磕过头,没有烧过香,我们姊妹几个也很少在坟前磕头,我们知道爸爸不在乎这个,不磕头,爸爸是不会怪我们的。
爸爸,亲爱的好爸爸,您是我们最好的爸爸,下辈子我们依然做您的儿女。
作者:陈勇
编辑: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