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举动,它可以提升我们对社会的认知度与时俱进,增长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最大限度的节省人类的时间。
世界上的书籍可谓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之多的书籍许多人产生很多困惑。
其实,关于读书我们只需要知道三件事情。
一、应该读哪些书籍?
当今社会人类的分工越来越细,一定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独到见解;人们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学会自我放松,减轻压力。因此阅读应该关注两类书籍:
(一)关注学术性书籍。
所谓学术性书籍是指作者根据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成果撰写成的理论著作,该著作应对学科的发展或建设有重大贡献和推动作用,并得到国内外公认。
学术著作包括基础论著、技术理论、应用著作三类,它具有知识性、整体性、新锐性、思想性的特点。
通过学术阅读会让我们的更加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品位高雅,发现问题,创新理论,形成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最近我阅读的学术性书籍有:
1.教育经典类书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儿》、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这些书籍粗读很枯燥,语言晦涩难懂,在加上翻译的年代久远,与现代的阅读习惯、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别,这几本书确实读的很吃力,经常是深夜12点左右,还在挑灯夜读。
2.儿童心理类书籍: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让人很是感慨,书中家长、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们的学习,这本书应该推荐给老师们和家长们去阅读。
(二)休闲类书籍
正如蜜蜂只采一朵花的蜜不甜一样,只阅读学术性书籍思想不会深刻。我们还需要阅读一些其他书籍,例如调适心情的美文、描写人文的小说、了解世界的历史等书籍。
最近我阅读的这类书籍有:
1.历史类书籍: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让我们了解了世界历史的走向,文明的脉络,书中呈现的“欧洲中心论”观点,让我感觉到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被有意淡化,虽然他已经比其他西方史学家公正太多。
2.榜样类书籍: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讲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文学家托尔斯泰的故事,让我清晰的认识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伟大人物,他们经历过苦难之后,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事业抱有热情,坚持不懈终有成就。伟人之所以伟大 ,并不仅仅是他们事业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启迪。
3.文化拓展类:沈从文的《边城》让我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自然环境之美、人性淳朴之美,强化了文化自信理念。
我准备接下来会阅读学校建设类和教育变革类的书籍,可以想见,这些书籍对于我的思想会产生更大的冲击,对以后的工作也会帮助很大。
二、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阅读?
智者见山,仁者乐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不同类别的书籍有不同的方法:
(一)学术著作的阅读方法。
1.先序言后论著。序言掌握要点,论著充实思想;
2.集中时间阅读。看书籍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3.做好记录或标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尤其是学术性书籍,重要内容和观点一定要做笔记,最好加上自己的批注。
4.交流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学术性的书籍时,遇到理解上的困难是家常便饭。反复回味理解?跳过去?还是看更多的注解书籍?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最关键应该想到的是交流,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让别人理解你的观点很重要。而别人理解的前提是表达能力,这主要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这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
(二)休闲书籍的阅读方法。
1.速读。这类书籍大多没有什么专业价值,只是为博取人们眼球,或者是放松一下心情,可以采用一目十行快速阅读,轻松一乐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增加阅读量。
2.跳读。抓住书中的筋脉即可,重点掌握作者的观点,无关紧要的内容可以略去。
3.写读。这种方法适合某些有价值的文章或者观点,一边读书一边摘录;或者一边写笔记一边写文章。这样一来,我们的眼、手、脑、心结合起来,为自己增加大量写作素材、储存大信息。同时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写作技巧和能力。
三、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己的思想。
书读的再多,笔记写的再好,对自己的生活或思想没有帮助,也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读书、笔记目的是进行思想的输入,在我们的大脑“黑箱”里面进行转化,把原有信息重组生成创意,进而思想输出,这才是升华。
怎样才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呢?
(一)知识和信息的储备。
思想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总是从大量的阅读积累开始,如果耐不住性子,获得的只是焦虑。
读书,读的是心态,读书越多越要从容淡定。读书就是要搜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形成知识库。所谓思想就是诸多灵感的汇聚,灵感是一种长期阅读和思考之后的顿悟。
阅读是思想形成的最初过程,是以文化己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身体、灵魂都要经历凤凰涅槃的痛苦。
(二)正确的价值判断。
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知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有思想的人,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然后能够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正确的判断作者的价值观。
用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去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筛选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为自己思想形成体系做准备,这是一个过滤器,是形成自己思想的前提。
(三)创新理论认知。
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晋级式的过程,阅读积累-实践整合-思考提炼,这些过程一个也不能少,某些过程中,有时候很痛苦,有时候却能够给人带来快乐。
大量阅读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储备,经过大脑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进行筛选,再进行更高层次的积累,不断认知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
静下心来阅读,会发现一个最好的自己。坚持清醒,保持自己的步调,款款而行,未来必如星辰大海般璀璨。
作者:朱晓峰 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副校长